一种自引吸除气预燃增强冲压煤油燃烧的RBCC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829299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30487.6

    申请日:2024-0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自引吸除气预燃增强冲压煤油燃烧的RBCC发动机,RBCC发动机的冲压流道为前后开口的腔体结构,冲压流道的进气口到出气口依次包括第一子流道、第二子流道和第三子流道,相邻两个子流道连通;RBCC发动机的冲压流道外侧设置有自引吸除气组件和煤油预燃组件,自引吸除气组件的一端与第一子流道链连接,自引吸除气组件的另一端与煤油预燃组件连接,煤油预燃组件与第二子流道连接;自引吸除气组件用于吸引第一子流道的来流空气形成吸除气,并将吸除气进行加压输送至煤油预燃组件,煤油预燃组件用于将吸除气与煤油混合进行初步燃烧形成高温富燃燃气输送至第二子流道。本发明的RBCC发动机比冲高且冲压燃烧室内火焰燃烧稳定。

    一种挤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963618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111057975.4

    申请日:2021-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原理模拟装置,包括:储气瓶、推进剂储箱和燃烧室;储气瓶内用于设置相连接的控制器和继电器;储气瓶的侧壁上安装有数字显示器,数字显示器用于显示模拟压力值的变化,在各推进剂储箱的外侧沿轴向设置有一透明管,内装有液体;在透明管内,且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液位传感器,环绕于推进剂储箱和透明管外壁一周设置有环形的光纤灯带,多个光纤灯带沿推进剂储箱的轴向间隔设置,在液体流入燃烧室的过程中,液位传感器用于感应透明管内的液体位置,用于展示储气瓶降压及推进剂储箱中液位变低的过程。该模拟装置实现了由发动机中剥离出单一系统,并对其进行工作流程的预示和表现。

    一种两级火箭布局的RBCC燃烧室及燃烧组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2298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284660.6

    申请日:2023-0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级火箭布局的RBCC燃烧室,包括:燃烧室壳体,至少一个支板火箭,通过引射孔安装在燃烧室壳体上,一个支板火箭包括:支板燃烧室,位于燃烧室壳体的外部,其内用于产生高温高压燃气,燃气管,喷射管,燃料管,倾斜设置,其上端与外界燃料供应系统相连通,其下端通过引射孔伸入燃烧室壳体内,并向燃烧室壳体内喷射燃料,至少一个斜切火箭,通过挤压孔安装在燃烧室壳体上,用于在燃烧室后端对引射模态的亚声速燃气进行挤压加速,并提供发动机引射模态正常工作的大部分推力;本发明可以通过调节支板火箭的流量和氧燃比来改变RBCC发动机的引射流量,进而喷注二次燃料组织二次燃烧释热,从而提供发动机所需推力。

    一种基于同轴剪切的气氧甲烷火炬式点火器及其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628157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124089.3

    申请日:2022-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同轴剪切的气氧甲烷火炬式点火器及其试验装置,点火器包括:氧气管,其上端与外部的氧气供应系统连接连通,其下端向内收敛形成喷管状结构,其内形成氧气通道,甲烷壳体,套设在氧气管下半段的外围,其底部开设有容纳流出孔,容纳流出孔用于氧气管的下端自上而下伸入,还用于甲烷从氧气管的下端外围与容纳流出孔的间隙喷出,燃烧室壳体,其上端与甲烷壳体同轴设置、且相互连通,其下端向内收敛形成收缩喷管,其侧壁上开设有点火孔,点火机构,通过点火孔与燃烧室壳体相连通,用于对燃烧室壳体内的甲烷进行点火;发明可以多次进行点火,使液体发动机实现多次启动的要求,可以在推进剂的宽范围氧燃比、宽范围流量下工作。

    一种用于火箭基组合动力循环发动机的可变燃烧室喉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586287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986727.1

    申请日:2021-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火箭基组合动力循环发动机的可变燃烧室喉道装置,包括:燃烧室喉道段、喉道堵块和驱动系统;燃烧室喉道段,为一壳体围成的腔体结构,其上端及左端进口端和右端出口端均为敞口状。喉道堵块位于燃烧室喉道段的上端敞口处,且水平板体覆盖于燃烧室喉道段的上端敞口,水平板体的右端与燃烧室喉道段的内侧壁铰接连接;驱动系统,其与水平板体的顶部相连接,其将驱动力作用于水平板体上,带动水平板体以铰接端为固定端,向远离或者靠近燃烧室喉道段的腔体内旋转。该可变燃烧室喉道装置采用机械联动装置改变RBCC发动机燃烧室的喉道结构,只需要调节燃烧室喉道堵块上下转动的角度,调节的部件相对较少,其所需要的密封较简单。

    一种氧化亚氮液体火箭发动机三组元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77647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55588.1

    申请日:2022-0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亚氮液体火箭发动机三组元动力系统,包括:氧化亚氮贮箱,减压器,其入口通过管道与氧化亚氮贮箱连通,发动机,其头部氧化亚氮入口通过氧化亚氮管道与减压器的出口连通,氧化亚氮管道安装有音速喷嘴,氮气瓶,煤油贮箱,其出口通过管道与发动机的煤油入口连通,用于在氮气的压力下向发动机输送煤油,活泼金属贮箱,其入口通过驱动管道与氮气瓶连通,其出口与发动机的燃烧室连通,用于为燃烧室提供活泼金属助燃;本发明不仅可以解决氧化亚氮自增压系统控制响应慢、汽化速率低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两套燃料供给系统,即煤油供给系统与金属粉末供给系统分别工作或组合工作来实现发动机性能提升与发动机推力大范围调节。

    一种变工况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

    公开(公告)号:CN110439710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910760077.1

    申请日:2019-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工况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包括头部本体,为回转壳体结构,该回转壳体的横截面为圆环状,壳体内形成环形腔体;头部本体的中心用于轴向设置点火器;在回转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两组气液出孔,每组为两个。上下隔板,水平设置于头部本体的环向腔体内,将环向腔体分割为上下两层;在上下隔板上,且位于与气液出孔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燃料出孔。左右隔板,竖直设置于上下层环向腔体内,且位置相对应,将各层环向腔体分割为两个独立的腔室;同位置处的一组气液出孔和燃料出孔位于其中一个腔室内的对应的回转壳体的底部和上下隔板上。使用该推力室,能够实现流量的大范围调节,且不会导致供给系统压力过高。

    一种采用多级燃烧增强装置的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0319456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910427324.6

    申请日:2019-0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多级燃烧增强装置的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包括:隔离段,为一包含进气端和出气端的空腔体;燃烧室,为一包含进气端和出气端的空腔体,且其进气端与隔离段的出气端一体连接;多个扰流装置,各扰流装置为凹腔和一组楔块单元的组合;凹腔,沿轴向间隔开设在燃烧室的上壁及下壁上,且上壁上的凹腔与下壁面的凹腔交错排布;一组楔块单元,设置于同一壁面上的相邻的两个凹腔间,且与对侧壁上的凹腔的位置相对应。该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增强固体火箭产生的富燃燃气与超声速空气流的掺混度,进而增加可燃区域范围,提高火箭富燃燃气的燃烧效率,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一种变结构火箭基组合动力循环燃烧室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07987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910531818.9

    申请日:2019-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结构火箭基组合动力循环燃烧室实验装置,包括:燃烧室隔离段,为两端敞口的中空壳体。燃烧室扩张段,为两端敞口的中空壳体,由顶板组件、侧板和底板围成;其前端与燃烧室隔离段的出口端相连通。上述顶板组件包括:一顶板,位于燃烧室扩张段的前部;一固定板,前端与顶板固定连接,由前到后向上倾斜设置。一平动顶板,其前端与固定板前段的下表面滑动连接,可沿固定板的前段前后滑动,以改变燃烧室的扩张比。一转动顶板,前端与平动顶板的尾端铰接连接,铰接处为转动轴,其后端可朝向远离或靠近固定板的方向转动,以改变燃烧室的几何喉道面积。该实验装置实现不同来流马赫数条件下燃烧室构型的调节,解决了燃烧室结构调节过程中的动密封问题。

    一种新型航天动力用微孔板主被动复合冷却结构及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37087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59720.0

    申请日:2020-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航天动力用微孔板主被动复合冷却结构,包括由微孔板围成的筒状壳体,筒状壳体的形状与发动机金属外壳的形状相一致,用于套设在金属外壳内,与发动机金属外壳间形成冷却剂空腔,且冷却剂空腔的下端为冷却剂入口,上端为冷却剂出口;在筒状壳体内侧为燃气腔,燃气腔的上端与冷却剂出口相连通,将冷却剂由上端喷入燃气腔内;在微孔板上开设有多个液膜喷射孔,用于连通冷却剂空腔和燃气腔,将冷却剂径向喷入燃气腔内。采用该结构和方法不需要额外引入冷却剂;经多次传热,将发动机金属外壳的温度降至许用温度,满足长时间工作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