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于海绵城市前端污染物控制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536040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311416448.7

    申请日:2023-10-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应于海绵城市前端污染物控制的系统。本发明的系统包括碎石层,所述碎石层在厚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碎石层,第二碎石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碎石层和所述第二碎石层之间的土工布;并且,所述碎石层包括粗碎石区和细碎石区;所述粗碎石区和所述细碎石区在所述碎石层的平面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粗碎石区采用6‑8cm规格的粗碎石组成;所述细碎石区采用0.5‑1.5cm规格的细碎石组成;在所述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碎石层的至少部分粗碎石区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碎石层的至少部分细碎石区的正投影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一碎石层的至少部分细碎石区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碎石层的至少部分粗碎石区的正投影重叠设置。

    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40358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311763.3

    申请日:2023-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河涌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包括主涌道,城市包括市区以及郊区,主涌道具有上游段及下游段;郊区布置有两个外涌道,外涌道的上端与上游段连通,外涌道的下端的下游段连通;主涌道与外涌道之间设有多个副涌道;中部段中具有内部蓄水湖,内部蓄水湖连接有分洪道;外涌道中具有外部蓄水湖,外部蓄水湖与内部蓄水湖之间通过分流道连通;上游段、副涌道、外涌道、分洪道以及分流道中分别设有控制闸门;布置主涌道、副涌道以及外涌道,且三者形成连通状态,实现河涌交错布局,快速实现水体的排泄分流等,提高河涌的连通性以及承载能力,大大增强防洪效果。

    一种城市河流低水位运行低碳生态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8256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560855.9

    申请日:2023-05-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河流低水位运行低碳生态修复方法。在修复过程中,先将河道水深控制在10cm以内,持续运行3个月以上;在运行过程中,控制水中溶解氧在8mg/L以上;再将河道水深控制在20‑30cm,待河道中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成活率在90%以上后,开始提升河道水深至50‑60cm,在水深提升过程中,调控水中溶解氧在7mg/L以上;待河道水深提升至50‑60cm后,控制水体透明度达到50cm以上,再向水中投放底栖动物和/或鱼类,使其自然繁殖,运行过程中控制水中溶解氧在6mg/L以上,河道中水流流速一般为0.3‑0.5m/s,控制原则为河道底质的不冲和不淤流速。

    一种水源地水库蓝藻水华的快速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91047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1911225346.0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质质量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源地水库蓝藻水华的快速预警方法,根据历史降藻浓度数据建立的蓝藻水华爆发特征藻浓度模型、气温变化影响特征藻浓度模型、以及正常蓝藻水华特征藻浓度模型,并确定划分度函数;根据划分度函数确定衰减因数、权重因数以及临界阈值,根据权重因数、当日藻浓度数据和前n日有效藻浓度计算特征藻浓度;将特征藻浓度与临界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当日藻浓度是否能够引起蓝藻水华爆发。本发明提供基于藻浓度监测的蓝藻水华预警,根据历史藻浓度数据建立相应的模型,计算相应的临界阈值,各数据均通过计算得到,而不是经验数据,能够有效提高蓝藻水华预警的准确性。

    一种履带式水绵打捞船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12063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466550.0

    申请日:2018-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履带式水绵打捞船及其使用方法,其中,该打捞船包括船体、在船体上设有穿过船底向下延伸入水里的履带式水绵打捞装置,及在船体上设有罩住履带式水绵打捞装置的支撑外罩。本发明具有在发挥机械打捞水绵高效率优势的同时,又能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克服由水底高低起伏引起机械船打捞不彻底的缺点,不伤害底栖动植物,达到解放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不会用到有毒害物质破坏生态环境,并可防止水绵残渣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的效果。

    一种履带式水绵打捞船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438158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466525.2

    申请日:2018-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履带式水绵打捞船,其中,该打捞船包括船体、在船体上设有穿过船底向下延伸入水里的履带式水绵打捞装置,及在船体上设有罩住履带式水绵打捞装置的支撑外罩。本发明具有在发挥机械打捞水绵高效率优势的同时,又能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克服由水底高低起伏引起机械船打捞不彻底的缺点,不伤害底栖动植物,达到解放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不会用到有毒害物质破坏生态环境,并可防止水绵残渣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的效果。

    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40358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311763.3

    申请日:2023-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河涌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包括主涌道,城市包括市区以及郊区,主涌道具有上游段及下游段;郊区布置有两个外涌道,外涌道的上端与上游段连通,外涌道的下端的下游段连通;主涌道与外涌道之间设有多个副涌道;中部段中具有内部蓄水湖,内部蓄水湖连接有分洪道;外涌道中具有外部蓄水湖,外部蓄水湖与内部蓄水湖之间通过分流道连通;上游段、副涌道、外涌道、分洪道以及分流道中分别设有控制闸门;布置主涌道、副涌道以及外涌道,且三者形成连通状态,实现河涌交错布局,快速实现水体的排泄分流等,提高河涌的连通性以及承载能力,大大增强防洪效果。

    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饵料诱捕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5838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301248.7

    申请日:2023-1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饵料诱捕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饵料诱捕方法,包括悬浮盘,悬浮盘中具有悬浮腔,悬浮盘的外周具有多个外周开口;悬浮腔的底部形成放置平台,放置平台上放置有饵料;悬浮盘的两侧连接有侧兜网,侧兜网中具有侧兜腔,侧兜网的下端之间具有集鱼兜网,集鱼兜网的内部具有集鱼腔;集鱼腔的底部设有下转盘,悬浮腔的底部设有上转盘,上转盘中缠绕有柔性绳,柔性绳上挂设有多个蚯蚓段;每间隔设定时间后,柔性绳自上而下移动,齐氏罗非鱼进入悬浮腔后,沿着侧兜腔进入集鱼腔中;通过饵料吸引齐氏罗非鱼进入在悬浮腔中,且通过蚯蚓段吸引齐氏罗非鱼通过侧兜腔进入集鱼腔中,形成对齐氏罗非鱼的诱捕,诱捕效率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