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9956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186207.8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A01D44/00 , A01D43/077 , A01M21/02 , B08B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面清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上收割收集多功能一体机,包括前压板,前压板呈倾斜装设置,前压板的底端设置有水平结构的固定杆,固定杆为U型结构设置,内侧连接有升降座,升降座包含有转动头和夹持件,前压板的底端表面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的内侧安装有辊动轴,辊动轴的表面设置有切割片和孔条。本发明通过设置倾斜板状且可升降的结构,基于单个的辊轴形成交错式切割效果,在外部辊轴不仅可作为切割辊轴使用,在面对韧性较强且易于缠绕的水下根茎时,能够直接缠绕在辊轴上直接连根拔起,能够基于所控制的高度形成不同区间的根茎清理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556840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1354667.2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菌藻共生种植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研制的产品包括20‑30份粘合剂黄土,15‑20份固化剂硅酸盐水泥,1‑2份功能细菌,1‑2份微藻孢子;其中,所述功能细菌选自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厌氧氨氧化细菌、硫氧化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微藻孢子选自鱼腥藻、聚球藻、川蔓藻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备时,包括将混合均匀后的原料上机压制成规格为长轴长:短轴长为1.5:1‑2.5:1的椭球形;将压制成型的种植基送入养护室进行养护3‑4d至表面硬结固化,得到菌藻共生种植基。应用时,包括将所述菌藻共生种植基铺设于河道,待铺设完成后,向铺设区域种植耐污沉水植物。
-
公开(公告)号:CN114751506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514710.0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涉及河道生态治理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该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通过设置有固定盘、分离箱与凸轮,第二伺服电机启动,使得蜗杆段带动蜗轮转动,使得传动轴转动,使得传动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使得第二锥齿轮驱动传动杆转动,如此使得滤板上下振动,使得淤泥与碎石通过过滤孔进行分离,当滤板需要清理时,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带动固定头下移,使得固定头的顶端从连接头内部移动出,然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固定盘转动,使得固定盘带动需要清理的滤板转动至连接架的下方,另一分离箱转动至工作位置,从而在进行清理时,降低淤泥与碎石分离的工作效率受到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896394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211194.6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2F11/04 , C02F11/02 , C02F3/34 , C02F3/02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先泥后水”新修复模式的城镇河湖水生态修复方法,以用于城镇河湖底泥原位修复与微生态重构,其包括以下步骤:通过SedCaN颗粒,实现厌氧底泥碳氮硫污染物同步削减,之后基于微生物驯化散播,原位调控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实现有氧微生物生态系统构建。本发明提供的河湖污染原位治理模式与方法具有低耗能、低成本、更高效、更全面、更安全的优势,能够实现水体‑底泥健康生态系统构建与污染物协同削减的原位治理目标。在15天内可以去除底泥硫化物等耗氧污染95%,基本消除底泥黑臭,解决了有氧工艺难以快速恢复污染底泥自然环境的技术瓶颈,工期缩短30天以上,同时对比清淤方案可节约成本40‑5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937755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225488.7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新型控藻剂的立体生物孵化床,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初级混合池,溢流槽,过滤舱,生物孵化舱,开关舱,电池舱,取水潜水泵,喷洒潜水泵,前浮体舱,后浮体舱。前浮体舱与后浮体舱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取水潜水泵进水口设置在前浮体舱旁边,与前浮体舱通过螺栓相连,取水潜水泵出水口设置在初级混合池底部;喷洒潜水泵出水口固定在后浮体舱旁边,与取水潜水泵的进水口方向相反。本发明降低了设备维护的时间,提高了微生物的生存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937691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230490.3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深水水库的物理-生物治理富营养化水华的方法,根据水域特征将水域分为三个部分,生态浮岛区由首尾相连的组合生态浮岛构成,通过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等营养盐,植物根系微生物群落降解有机物、对藻类化感作用,去除水体大部分氮、磷,同时起到植物遮光作用。太阳能水体循环区利用太阳能水层混合仪,实现水体循环,提高底层水体溶解氧,降低沉积物氮、磷等营养盐释放。遮光控藻区以遮阳网构成,通过遮光降低光照强度、抑制光合作用、降低藻类密度。本发明可有效地控制深水水库富营养化水华的发生,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967456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20665.4
申请日:2016-07-01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 Y02W10/37 , C02F9/00 , C02F3/02 , C02F3/327 , C02F2103/007 , H02S40/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水体净化装置,包括太阳能系统、水泵系统、曝气系统、第一容器和设置在第一容器内的第二容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的上表面均敞口,第一容器上设有进水孔,第一容器内设有生态基质、沉水植物、人工水草、鱼类、螺类,位于第一容器底部上方的第二容器内设有挺水植物、生物填料和用于栽植挺水植物的网格盖板,网格盖板位于生物填料的上面,挺水植物的根系附着于生物填料,第二容器上设有循环水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基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水体净化方法。本发明可以高效处理缓流湖泊水、水库水和池塘水等缓流水体,属于水体生态治理的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98583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91930.8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藻水分离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藻水分离站,包括水箱和水桶,水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送管,水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水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排泥管,排泥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输泥管,水箱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楼梯,楼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水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本发明通过对储料箱内部输送絮凝剂使储料箱下沉,储料箱的絮凝剂通过喷管喷出,当活动板与固定杆接触后,活动板对喷管进行遮盖,使喷管的喷射口径缩小并且喷射速度增加,由此能够使得藻类植物与污泥快速形成絮体。
-
公开(公告)号:CN11552096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067935.2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水库型水源地水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水源地、太阳能遮光装置、生态浮岛和水体交换装置,水源地包括中央区域以及围绕在所述中央区域周围、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藻类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藻类密度;太阳能遮光装置包括多个太阳能板,太阳能遮光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上;生态浮岛设置在第二区域上;水体交换装置垂直设置在中央区域中以将水源地深处的水体抽到水源地表层进行水体交换以降低表层水体的温度,所述水体交换装置与所述太阳能板电连接;水体交换装置、生态浮岛和太阳能遮光装置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联动的抑藻闭环,加之太阳能板对水体交换装置的供电,从而能够可持续化地修复水生态。
-
公开(公告)号:CN11480456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734914.5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污染底泥碳氮硫污染物同步去除的方法,属于环境修复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自制生态环保型缓释功能材料为添加剂;向污泥底泥中添加所述添加剂;所述添加剂是由如下方法得到:取河道污泥底泥湿泥,用水稀释成泥浆后,用盐酸调节pH,压滤,收集滤饼,随后焙烧,再经粉碎,筛分,得焙烧底泥;将焙烧底泥和反硝化细菌休眠体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硝酸盐,得混合底泥;将粘合剂和热塑性弹性体在水中混合分散,加入水质量3‑5%的乳化剂,搅拌分散均匀,得预制浆料;将混合底泥和预制浆料搅拌分散后,冷冻干燥,即得自制生态环保型缓释功能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