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电阻在线辨识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26057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210410990.0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子电阻在线辨识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属于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感应电机数学模型设计观测器;步骤2,设计转子电阻在线辨识方法;步骤3,搭建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模型;步骤4,调节观测器参数和控制器参数使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满足实际需求。本发明解决了感应电机转子电阻随温升增大引起的观测器参数失配问题,能够有效减小转子电阻随温升增大时的转矩脉动以及转速误差,加快系统响应速度,实现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的高精度控制。

    环形工件的硬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9053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54867.0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形工件的硬度检测系统,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且用于夹持环形工件的夹持装置、驱动夹持装置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用于对环形工件的端面进行切削的车刀、用于产生压痕的压痕生成装置以及驱动车刀和压痕生成装置在竖直方向沿相反方向移动的位置转换装置。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硬度检测系统的硬度检测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系统集环形工件的端面加工、压痕生成和硬度检测于一体,可以方便的对工件进行硬度检测,提升了检测效率;2、通过设计位置转换装置,可以实现车刀和压痕生成装置的反向移动,防止两者沿相同方向移动而影响加工或者硬度检测。

    一种转子电阻在线辨识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2605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10990.0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子电阻在线辨识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属于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感应电机数学模型设计观测器;步骤2,设计转子电阻在线辨识方法;步骤3,搭建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模型;步骤4,调节观测器参数和控制器参数使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满足实际需求。本发明解决了感应电机转子电阻随温升增大引起的观测器参数失配问题,能够有效减小转子电阻随温升增大时的转矩脉动以及转速误差,加快系统响应速度,实现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的高精度控制。

    基于数字孪生的产品塑性加工前转运阶段温度预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76675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310663216.5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产品塑性加工前转运阶段温度预测的方法,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建立关于热处理工件的有限元模型;步骤20、利用训练数据训练温度预测模型和验证温度预测模型;步骤30、建立数字孪生系统;步骤40、通过训练好的温度预测模型预测转运装置到达加工位置时的热处理工件的温度。本发明基于热力学原理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进行优化模型,将有限元仿真的得到的环境温度、时刻与产品最小温度作为训练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包含但不限于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将预测模型与软硬件结合建立数字孪生系统,能够实时预测产品塑性加工前转运阶段的温度并对转运行为做出智能决策。

    基于数字孪生的产品塑性加工前转运阶段温度预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7667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663216.5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产品塑性加工前转运阶段温度预测的方法,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建立关于热处理工件的有限元模型;步骤20、利用训练数据训练温度预测模型和验证温度预测模型;步骤30、建立数字孪生系统;步骤40、通过训练好的温度预测模型预测转运装置到达加工位置时的热处理工件的温度。本发明基于热力学原理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进行优化模型,将有限元仿真的得到的环境温度、时刻与产品最小温度作为训练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包含但不限于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将预测模型与软硬件结合建立数字孪生系统,能够实时预测产品塑性加工前转运阶段的温度并对转运行为做出智能决策。

    基于相似度多源选择策略的多目标多任务进化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4386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611069.7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相似度多源选择策略的多目标多任务进化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种群初始化,并分配种群的技能因子;S2、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将每个任务种群划分为多个子种群;S3、采用MMD对各个子种群间的决策空间进行相似度计算;S4、基于相似度计算结果,根据多源选择策略选择合适的相似种群;S5、利用差分进化算子对相似种群进行交叉变异产生子代,并进行非支配排序和拥挤距离计算。本发明将任务间相关性强的个体进行归类,降低子种群间差异,促进进化后期子种群间高效率匹配,并且在计算MMD值进行相似度衡量后,通过三种多源选择策略进行子种群匹配,增加了相似种群间的匹配概率。

    一种基于可变速趋近律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25886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0999090.4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变速趋近律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属于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感应电机数学模型构造全阶滑模观测器模型;步骤S2,设计可变速趋近律函数和反馈增益矩阵;步骤S3,设计感应电机转速估计方法;步骤S4,搭建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模型;步骤S5,调节观测器参数和控制器参数使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满足实际需求。本发明解决了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在零速和低速工况下存在的抖振和转速收敛速度慢的问题,使系统能够在零速和低速工况下带载稳定运行,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以及快速的动态性能。

    一种基于可变速趋近律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2588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999090.4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变速趋近律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属于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感应电机数学模型构造全阶滑模观测器模型;步骤S2,设计可变速趋近律函数和反馈增益矩阵;步骤S3,设计感应电机转速估计方法;步骤S4,搭建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模型;步骤S5,调节观测器参数和控制器参数使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满足实际需求。本发明解决了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在零速和低速工况下存在的抖振和转速收敛速度慢的问题,使系统能够在零速和低速工况下带载稳定运行,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以及快速的动态性能。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轧制过程打滑诊断及预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85003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299592.6

    申请日:2015-06-0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37/00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轧制过程打滑诊断及预测的方法,利用正常轧制状态下的正常数据进行非线性分析,抽取核主元信息,建立核主元模型。将测试数据映射到核主元模型,检验测试数据的统计量T2和SPE是否超过控制限,判断轧机是否存在打滑故障。如果存在打滑故障,利用贡献图法对变量进行故障分离,准确判断打滑原因,修改相应轧制参数设定值,避免打滑现象的发生。本发明方法可在线监测轧制过程打滑故障的发生,还可对预设定的轧制规程进行诊断。

    基于增量式编码器实现的高精度带材延伸率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3389946U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20474761.1

    申请日:2013-08-0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增量式编码器实现的高精度带材延伸率测量系统,其包括:入口出口各一个500~1000线的线数相同的增量式编码器1和2,差动输入变换电路3,10MHz高频方波发生器4,增量式编码器信号采集电路5,智能控制器6。其中增量式编码器信号采集电路5主要是由FPGA及其外围电路组成。智能控制器6主要是由PIC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组成。该系统通过附加高频时钟的方法解决在一定区段内记录的编码器脉冲个数少的问题,精确测量入口和出口带钢长度,实现高精度延伸率测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