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压力调节结构及增压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7149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57772.9

    申请日:2023-06-26

    Inventor: 王利 张英 吴永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油压力调节结构及增压器。可在进入第一子流道的机油油压大于弹性件提供的弹性恢复力时,机油推动活塞向第三子流道移动,并带动阀板向出液口移动,使阀板与出液口的间隙减小,以减少出液口的机油的流量,进而降低机油从出液口流出的压力,因此,通过在增压器内设置本申请提供的机油压力调节结构,能够有效调节进入增压器的油压,避免机油因油压过高导致机油从增压器的轴芯漏出,还能够减少机油消耗量,并能避免机油污染环境。

    两级增压中冷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361098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239801.1

    申请日:2018-03-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两级增压中冷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套、水箱、一级中冷器、二级中冷器、循环水泵、低温节温器和低温热交换器;水箱的出口与循环水泵的进口连通,循环水泵的出口分别与发动机水套的进口和低温节温器的进口连通,低温节温器的开启侧出口与低温热交换器的进口连通,低温节温器的关闭侧出口与低温热交换器的出口处或循环水泵的进口连通;低温热交换器的出口分别与二级中冷器的进口和一级中冷器的进口连通,二级中冷器的出口和一级中冷器的出口均与循环水泵的进口处连通。该冷却系统只通过一个循环水泵和特定的循环路径为一级中冷器和二级中冷器提供冷却水,降低了成本,减轻了重量,简化了布置难度。

    一种管路接口连接装置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7289215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735955.5

    申请日:2017-08-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37/24 F16L37/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管路接口连接装置及发动机,其中,连接装置包括:母接口,其圆周上设置有连通内外的卡口和固定卡扣;公接口,其外周设置有固定卡槽,公接口用于密封插入母接口中,插接后,固定卡槽与卡口的位置位于同一径向截面内;开口弹性紧固圈,其具有径向向内凸起的用于卡入卡口并嵌入固定卡槽中的固定凸起,开口弹性紧固圈的开口两端设置有锁紧端;锁紧机构,其设置有用于与锁紧端配合连接的第一锁紧夹以及用于与固定卡扣配合连接的第二锁紧夹。该连接装置能够快速方便地拆装,且不会对管路造成损坏。

    一种增压发动机及其中冷进气管

    公开(公告)号:CN102606281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210084476.9

    申请日:2012-0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压发动机的中冷进气管,包括进气总管和与所述进气总管连通的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的底部设置有旁通孔,所述旁通孔连通进气歧管和所述增压发动机的气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中冷进气管改变了进气歧管的结构,在进气歧管的底部设置有连通进气歧管和气缸的旁通孔,使得气体通过旁通孔流入气缸时,可以利用文丘里效应产生的压差将位于进气歧管最底端的冷凝水吸入气缸燃烧掉,有效地解决了冷凝水聚集的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中冷进气管的增压发动机。

    一种涡后排气管支架及涡后排气管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07654281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1711039691.6

    申请日:2017-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后排气管支架,设置有机体连接部和排气管连接部,所述涡后排气管支架由多层金属板叠合形成,其中,所述涡后排气管支架在自身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缓冲段,所述缓冲段仅由位于顶部的顶层金属板和位于底部的底层金属板构成,并且所述顶层金属板上有凸起,所述底层金属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对称的凹陷,所述凸起和所述凹陷构成隔振变形腔。该涡后排气管支架不仅不容易断裂,而且隔振变形腔还可以有效阻隔振动在涡后排气管支架上的传递,从而有效减小机体噪音,提高用户使用感受。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涡后排气管支架的涡后排气管总成。

    燃油泵用回油油路防护结构、燃油泵组件和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7965404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711417137.7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油泵用回油油路防护结构,该燃油泵用回油油路防护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燃油泵安装孔内的过滤板,过滤板上设置有多个滤孔,用于对流进燃油泵回油孔的润滑油进行过滤。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设置有该燃油泵用回油油路防护结构的燃油泵组件和发动机。本发明能够避免停机时未及时流回油底壳的润滑油内的颗粒杂质通过燃油泵回油孔进入燃油泵内,实现对燃油泵回油油路的防护,保证燃油泵正常工作。

    燃油泵用回油油路防护结构、燃油泵组件和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7965404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1417137.7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油泵用回油油路防护结构,该燃油泵用回油油路防护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燃油泵安装孔内的过滤板,过滤板上设置有多个滤孔,用于对流进燃油泵回油孔的润滑油进行过滤。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设置有该燃油泵用回油油路防护结构的燃油泵组件和发动机。本发明能够避免停机时未及时流回油底壳的润滑油内的颗粒杂质通过燃油泵回油孔进入燃油泵内,实现对燃油泵回油油路的防护,保证燃油泵正常工作。

    无缸套缸体及发动机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42429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950484.X

    申请日:2017-1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缸套缸体,缸体的缸孔内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激光微雕成型的加强孔,多个加强孔呈网状分布。缸体不采用缸套,而在缸体的缸孔内壁开设加强孔,通过激光微雕成型处理技术,对加强孔周边的热影响区域小,同时多个加强孔采用网状分布结构,对加强孔周围硬度影响小,保证了缸孔较好的耐磨能力,从而降低了因激光微雕影响区域硬度高造成的拉缸风险,同时加强孔的结构,较传统的平台网纹深度深,对润滑油的储存容积大,显著改善了活塞环与缸孔接触区域的润滑状态,显著降低摩擦系数,实现缸孔良好润滑,延长缸孔寿命,从而总体上提高了无缸套缸孔的耐磨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无缸套缸体结构的发动机。

    发动机及活塞冷却喷嘴、过油螺栓

    公开(公告)号:CN102877924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76554.2

    申请日:2012-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活塞冷却喷嘴的过油螺栓,具有输油通道,以及连通所述输油通道和活塞冷却喷嘴上喷油弯管的输油口,所述过油螺栓上还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输油通道连通的进油口。该过油螺栓上设有至少两个与输油通道连通的进油口,由于设置了多个进油口,则在保证与背景技术中同样进油量的前提下,可以缩小各进油口的直径,相应地,进入输油通道内的机油杂质颗粒的数目可以相对减少,也就显著降低了出油口被杂质颗粒堵塞的几率,使得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活塞得以有效冷却。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及活塞冷却喷嘴。

    发动机双联中间齿轮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34101A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710014821.0

    申请日:2007-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双联中间齿轮结构,它包括中间齿轮轴,所述中间齿轮轴上可转动安装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的轮体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大齿轮安装套,所述大齿轮安装套上固定套装有大齿轮,所述大齿轮安装套与所述大齿轮之间设有定位装置,所述中间齿轮轴上设有外接的润滑油进油通道,所述中间齿轮轴上设有与所述进油通道相通的润滑油出油孔,所述出油孔的出油口位于所述中间齿轮轴和所述小齿轮的转动表面。结构比较简单,保证了中间齿轮轴与小齿轮之间的润滑和冷却,这样润滑均匀,传递运动可靠,提高了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