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机电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5843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227571.7

    申请日:2025-0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电机电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包括设于机架上的换挡元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至少两排第一行星轮系,均设置在机架上,前排第一行星轮系与第一电机驱动连接,后排第一行星轮系上设置有第二结合件,换挡元件处于第一档位时,第一结合件与第二结合件结合;差速器上驱动连接有第三结合件,后排第一行星轮系与第三结合件连接,换挡元件处于第二档位时,第一结合件与第三结合件结合;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行星轮系与差速器驱动连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在高速行驶的工况下,由于驱动模式的单一性与不灵活的电机扭矩分配方式,导致电机的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排气管设计方法及排气管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5687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28657.6

    申请日:2023-07-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排气管设计方法及排气管,排气管设计方法包括确定预期优化第一歧管,确定预期优化第一歧管包括:确定预设第一歧管的雷诺数,确定待选第一歧管的吸力面侧攻角取值范围。在待选第一歧管的吸力面侧攻角取值范围内选择多个第一待选攻角,在预设约束条件范围内选择多个待选翼型,分别确定各个待选翼型在预设第一歧管的雷诺数和各个第一待选攻角下的阻力系数,将其中最小的一个阻力系数对应的待选翼型作为第一目标翼型。在第一歧管的攻角取值范围内选择多个第二待选攻角,根据第一目标翼型分别建立各个第二待选攻角对应的第一三维模型。根据第一预设工况对各个第一三维模型进行流体仿真,确定预期优化第一歧管。

    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250281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70989.7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及发动机,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DPF系统的出气端通过连通部件与SCR系统的进气端相通,连通部件包括第一连通管道和第二连通管道;热处理系统包括散热部件,散热部件设置在第一连通管道内,且散热部件处于工作状态时用于对通过第一连通管道的气体进行散热;切换组件用于处在第一模式时使DPF系统与第一连通管道连通,处于第二模式时使DPF系统与第二连通管道连通;处理器,用于若检测到发动机的工作模式处于主动再生模式,则控制切换组件启动第一模式、且控制散热部件处于工作状态。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在发动机处于主动再生模式时,采用散热部件对尾气进行散热,提高了尾气处理能力。

    一种后处理系统及排气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78712A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911327335.3

    申请日:2019-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处理系统及排气处理方法,该系统包括:基于发动机和后处理系统的温度,以及检测到的PNA的NOx吸附量触发相应地的控制策略,当触发第一控制策略时,控制控制阀打开旁通路,关闭主通路,使发动机废气流经PNA,当触发第二控制策略时,控制控制阀打开主通路,闭合旁通路,使针电极设备开启电场,使发动机废气全部流经DOC和颗粒物捕集器,使NOx进入还原剂喷射系统与SCR进行反应。在本方案中,通过对PNA和DOC的控制,使发动机废气到达SCR之前进行分别经过PNA和DOC的处理,降低还原剂喷射系统处理NOx的负担,提高还原剂喷射系统中的SCR与NOx的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发动机废气的处理效率,且提高氮氧化合物转化效率。

    内燃机系统运行控制方法、内燃机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42318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76970.7

    申请日:2024-05-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内燃机系统运行控制方法、内燃机系统及车辆。内燃机系统运行控制方法包括当车辆启动后,实时判断水箱内的液位高度是否满足喷水需求;若水箱内的液位高度不满足喷射需求,则控制喷水阀不喷水;以限扭模式运行;发出补水警报。直接主动以限矩模式运行的方式实现限制内燃机的扭矩和转速,而扭矩和转速均与空气进气压力、燃气喷射提前角等参数相关,故也会限制燃气喷射提前角的大小,以使在不满足喷水需求时也能够有效降低爆震现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从而有效提升了内燃机系统的工作性能和运行稳定性;其次,发出补水警报,能提醒驾驶人员及时补水,以避免车辆在限扭模式下长时间运行。

    一种双通道涡轮、涡轮增压器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622084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67452.8

    申请日:2023-0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通道涡轮、涡轮增压器及发动机,该双通道涡轮包括蜗壳、喷嘴环和涡轮,蜗壳具有两个进气口、两个通道、以及两个蜗舌,两个通道分别连通两个蜗舌,及两个进气口;喷嘴环包括两个半环,两个蜗舌分别与两个半环的入口连通,两个半环的出口均用于将气流输送至涡轮,两个半环首尾相连,每个半环内均设有若干导叶,任意相邻的两个导叶之间均形成气流通道,每个半环均包括沿喷嘴环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沿喷嘴环的圆周方向,第一区段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导叶之间的间隔角度大于第二区段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导叶之间的间隔角度,如此加强了对蜗舌处掺混气流的整流作用。

    一种分次主喷的参数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23911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669893.9

    申请日:2021-06-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次主喷的参数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单次主喷的标定参数,设定第一次主喷参考开始角、第一次主喷参考喷油量和第二次主喷参考喷油量;以第一次主喷参考开始角、第一次主喷参考喷油量和第二次主喷参考喷油量为定量,第一次主喷和第二次主喷之间的曲轴转角的间隔角为变量,在爆发压力满足标准爆发压力且氮氧化物排放量满足标准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条件下,确定参考间隔角。再以参考开始角和参考间隔角为定量,调整第一次主喷加电时间和第二次主喷加电时间,确定第一次主喷标定加电时间和第二次主喷标定加电时间,从而确定第一次主喷标定喷油量和第二次主喷标定喷油量。该标定方法降低了标定的复杂度。

    低温冷却系统、车辆及低温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76359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299938.X

    申请日:2020-11-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冷却系统、车辆及低温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中的低温冷却系统包括低温循环散热器、电控水泵、电控比例阀、中冷器组和膨胀水箱,低温循环散热器的出液端与电控水泵的进液端相连通,电控水泵的出液端与电控比例阀的进液端相连通,电控比例阀的出液端与中冷器组的进液端相连通,膨胀水箱的进液端与中冷器组的出液端相连通,膨胀水箱的出液端与低温循环散热器的进液端相连通。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低温冷却系统,采用电控比例阀进行对中冷器组进行智能比例分配,减少了冷却强度的浪费现象,同时采用电控水泵对冷却液进行流量控制,节约了整体低温冷却系统的能量消耗。

    执行器运行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953080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293200.X

    申请日:2019-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执行器运行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当发动机当前的运行指标满足断缸条件时,确定第一目标气缸的数量,并依据第一目标气缸的数量,计算每个第二目标气缸的负荷率,第一目标气缸为需要停止工作的气缸,第二目标气缸的数量和第一目标气缸的数量之和为发动机的总气缸数量,依据每个第二目标气缸的负荷率和发动机的转速,对预先设定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可见,若发动机当前的运行指标满足断缸条件,计算每个第二目标气缸的负荷率,依据每个第二目标气缸的负荷率和发动机的转速,对执行器预先设定的执行器运行参数进行调整,而不是以预先设定的执行器运行参数继续运行,从而提高排气温度,以实现降低尾气的排放量。

    电磁阀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838504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96659.1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电磁阀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发动机运行状态,基于所述发动机运行状态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集水管、放水管和放气口的开启或关闭,以实现储水箱中冷凝水收集或排出。即根据当前发动机的运行状态控制位于集水管、放水管和放气口的电磁阀的开闭,通过设定的控制方法控制相应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可根据当前发动机的运行情况有效地排出或收集冷却器中的冷凝水,由此通过优化控制方法,提升了装置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