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H响应的共聚物修饰的荧光碳纳米颗粒

    公开(公告)号:CN104497236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410774515.7

    申请日:2014-1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pH响应的共聚物修饰的荧光碳纳米颗粒,是通过在水热法制备的荧光碳纳米颗粒表面接枝含pH响应基团的共聚物,其结构如式(I)所示 (I)在(I)中,f-CNP表示通过水热法制备的被接枝的荧光碳纳米颗粒,所述用于表面接枝的含pH响应基团聚合物为3-丙烯酰胺基苯硼酸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1,3-丙二醇的共聚物;x的范围为0.1-0.9,表示3-丙烯酰胺基苯硼酸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1,3-丙二醇单体单元的接枝比例为10:1-1:10。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所述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一种快速检测T-2毒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48119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43520.X

    申请日:2016-0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检测T-2毒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使T-2毒素核酸适体与单链信号探针DNA杂交,形成杂交链;(B)使该杂交链与待测样品接触,当待测样品中有T-2毒素存在时,杂交链与T-2毒素反应释放出单链信号探针DNA;(C)利用DNA扩增,使杂交链成双链DNA,然后用外切酶,将双链DNA水解成单核苷酸,此时体系中留下单链信号探针DNA;(D)在单链DNA诱导下,铜离子还原生成近红外荧光铜纳米粒子;检测体系荧光强度,从而测定待测样品中的T-2毒素的含量。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等特点。

    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43374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43521.4

    申请日:2016-0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使黄曲霉毒素M1核酸适体(Apt)单链信号探针DNA(ssDNA)杂交,形成杂交链;(B)使该杂交链与待测样品反应,当待测样品中有黄曲霉毒素M1存在时,杂交链与黄曲霉毒素M1反应释放出单链信号探针ssDNA;(C)利用DNA扩增,使杂交链成双链DNA,然后用外切酶,将双链DNA水解成单核苷酸,从而除去双链DNA,此时体系中留下ssDNA;(D)在ssDNA诱导下,铜离子还原生成近红外荧光铜纳米簇;检测体系荧光强度,从而测定待测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

    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及试剂盒

    公开(公告)号:CN105543344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945609.0

    申请日:2015-1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的方法及试剂盒,所述方法包括:(A)使抗赭曲霉毒素A核酸适体(Apt)和可与抗赭曲霉毒素A核酸适体杂交的单链信号探针DNA(Sp)杂交,形成杂交链;(B)使该杂交链与待测样品接触,当待测样品中有赭曲霉毒素A存在时,杂交链与赭曲霉毒素A反应释放出单链信号探针DNA;C)利用DNA扩增使杂交链成双链DNA,用外切酶,将双链DNA切成碎片,留下单链信号探针DNA;(D)在银离子还原检测体系中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测定真菌毒素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根据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和试剂盒,可以消除干扰,提了高抗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灵敏度和精度。

    以盾叶薯蓣提取残渣制备碳量子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95784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11859.3

    申请日:2014-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盾叶薯蓣提取残渣制备碳量子点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1)准确称取0.5g、于105℃下干燥2h后的盾叶薯蓣提取残渣,再加入40mL二次水,于100℃沸水浴中加热搅拌分散20min;(2)称取0.007gAgNO3于遮光的烧杯中,用1mL水溶解;(3)取100μL巯基乙酸即TGA、50μL氨水和0.01g硫代乙酰胺,搅拌使其充分混合;(4)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溶液倒入50mL的不锈钢水热反应釜的内衬中,在180-220℃温度范围内,不同反应时间下可以得到不同波长的近红外发光碳量子点。本发明实验过程操作简单,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环保,并且实验重复性较高。

    一种低温下制备量子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52999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11736.0

    申请日:2013-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下制备量子点的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在室温至40℃条件下,向敞开体系中加入镉盐,然后将其溶解于二次蒸馏水中,向其中加入稳定剂,以氢氧化钠调节pH值,加入还原剂后再次调节到先前pH,加入硒源或碲源,再向体系中加入浓度为25wt%~28wt%的氨水溶液,最后在室温至40℃条件下搅拌1.0~30小时完成反应;其中,所述镉盐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1.0×10-4mol/L~1.0×10-2mol/L;所述氨水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25mol/L~2.0mol/L;所述镉盐、硒源或碲源、稳定剂及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0.02~0.5:2.0~4.5:2.0~80。本发明还原剂及反应条件均很温和、操作便捷、试剂消耗量大大降低。

    一种制备核壳型金纳米粒子及用于检测银离子浓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27345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10289193.9

    申请日:2010-09-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核壳型金纳米粒子及用于检测银离子浓度的方法。本发明制备核壳型金纳米粒子的步骤如下:(1)取制备好的金纳米粒子分散在浓度为0.01~0.2mol/L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得到金纳米粒子分散体系;(2)在所得的金纳米粒子分散体系中,同时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或是先加入硝酸银溶液再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3)将反应所生成的物质离心分离,得到由硫化金、硫化金银、二硫化金三银包覆的核壳型金纳米粒子。本发明应用金纳米粒子表面生成这种壳层结构引起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波长变化的原理,可对银离子的浓度进行检测。本发明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易于普及推广。

    一种制备核壳型金纳米粒子及用于检测银离子浓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27345A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1010289193.9

    申请日:2010-09-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核壳型金纳米粒子及用于检测银离子浓度的方法。本发明制备核壳型金纳米粒子的步骤如下:(1)取制备好的金纳米粒子分散在浓度为0.01~0.2mol/L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得到金纳米粒子分散体系;(2)在所得的金纳米粒子分散体系中,同时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或是先加入硝酸银溶液再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3)将反应所生成的物质离心分离,得到由硫化金、硫化金银、二硫化金三银包覆的核壳型金纳米粒子。本发明应用金纳米粒子表面生成这种壳层结构引起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波长变化的原理,可对银离子的浓度进行检测。本发明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易于普及推广。

    一种荧光可逆光控开关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429237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210090632.6

    申请日:20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结构如式(I)所示的荧光可逆光控开关纳米颗粒,在(I)中,CD表示通过水热法制备的被接枝的荧光碳点;所述用于表面接枝的聚合物为丙烯酰氧基四苯乙烯、十一稀烯酰氧基螺吡喃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共聚物;所述碳点表面接枝共聚物的接枝密度为1‑10条共聚物链,接枝长度为每条链含50‑500个结构单元,其中x为0.2‑0.8,表示丙烯酰氧基四苯乙烯与十一稀烯酰氧基螺吡喃单体单元的比例为2:8‑8:2。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所述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