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隧道理论的多通信共享传输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2001744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239354.X

    申请日:2025-03-03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隧道理论的多通信共享传输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点通过隧道封装技术利用预留位对第一蜂窝网络数据报进行封装得到第一Wi‑Fi数据帧后,根据时间资源块分配策略将第一Wi‑Fi数据帧发送至用户设备;在跨局域网中,第二接入点将第二蜂窝网络数据报封装以太网帧并发送至第三接入点进行解封,得到第二蜂窝网络数据报,并继续封装得到第二Wi‑Fi数据帧;第三接入点将第二Wi‑Fi数据帧发送至对应的用户设备。通过在局域网内将蜂窝网络数据报封装进Wi‑Fi数据帧中,可以实现通过Wi‑Fi网络传输数据,优化了通信数据在未授权频段的传输效率;在跨局域网中,通过将传输数据封装在以太网帧中,可以实现异构网络间的数据高效传输。

    一种幅相误差条件下FDA-MIMO雷达的目标参数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8266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0146314.2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幅相误差条件下FDA‑MIMO雷达的目标参数估计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构建包含匹配滤波器的MIMO雷达接收阵元,通过所述MIMO雷达接收阵元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匹配滤波,获取接收到的多维数据;对接收到的多维数据进行平行因子分解,得到含有目标信息的方向矩阵;根据辅助阵元的导向矢量以及第一估计算子,计算出目标的角度估计;根据所述角度估计以及发射阵元的导向矢量估计出目标的距离;根据不同目标之间的导向矢量,计算幅度误差估计;通过第二估计算子以及导向矢量获得相位误差估计。

    基于可控精度的多层快速多极子计算的金属目标电磁散射仿真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62728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12081.1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控精度的多层快速多极子计算的金属目标电磁散射仿真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为:建立超电大尺寸的金属目标模型,根据给出的剖分标准对金属目标进行三角剖分;根据金属目标的类型和对计算精度要求,确定MLFMA需要聚合的层数;采用MLFMA高层近似技术进行计算,包括聚合、转移、配置过程,高层近似只需聚合到第i层,对剩下的高层进行近似聚合,配置过程也从第i层开始;求解出超电大尺寸的金属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即雷达散射截面RCS。所述系统包括模型建立模块、聚合层数确定模块、计算模块和RCS求解模块。本发明在计算划分层数超过5层以上的超电大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时,对高层进行近似,在保证金属目标电磁散射仿真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计算的效率。

    一种固定轴轮桨式水陆两栖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04934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708799.3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轴轮桨式水陆两栖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该机器人包括机器人舱体、固定轴、轮桨、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其中机器人舱体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两个固定轴,每个固定轴末端分别设置一个轮桨,共设置四个轮桨;机器人舱体内部安装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对四个轮桨进行控制,实现在陆地、水上多情景运动状态的调整改变;该水陆两栖机器人在陆地上进行工作时采用陆地工作模式,在水面上进行工作时采用水面工作模式。本发明能够应对水陆两栖情景下的工作强度,可以实现在海岸礁石、沙滩、湿地的跋涉越野功能,结构简单可靠、体积小、重量轻、灵活性高、实现成本低。

    基于量子力学去噪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22130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210526448.1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去噪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方法,包括步骤:对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进行建模,确定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噪声接收信号模型;构造哈密顿矩阵并计算其特征向量和特征值,根据哈密顿矩阵特征向量计算对噪声接收信号进行去噪处理所需的自适应基;将噪声接收信号投影到自适应基上计算系数,在转换空间时,对系数进行软阈值处理,重构去噪接收信号;针对去噪接收信号的无约束优化问题确定优化目标函数具体形式,将目标函数等效为迭代替代函数,将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信道估计问题简化为对角度参数的估计;通过预设算法将角度参数迭代地移动到实际角度值,获得信道估计结果。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信道估计性能。

    一种双基地FDA-MIMO雷达多维参数联合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27264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011094747.X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基地FDA‑MIMO雷达的多维参数联合估计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划分子阵的实值ESPRIT方法。传统的技术,如ESPRIT算法和MUSIC算法在对双基地FDA‑MIMO雷达参数估计时存在精度低、以及复杂度高等问题。为了提高估计精度和降低运算复杂度,本发明首先对发射阵列进行了设计,使其不同的子阵具有不同的频率增量;然后根据接收阵列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扩展的子阵接收数据,从而采用酉变换得到了实值的扩展数据;对数据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分解处理得到参数的相位矩阵,根据最小二乘法(LS)求得DOA估计;此外,根据设计的配对方法,将多个包含目标参数信息的相位矩阵匹配。另外,根据划分子阵的特点,完成了DOD和距离信息的解耦合,从而实现双基地FDA‑MIMO雷达的多维参数联合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本发明获得了较好的估计性能。

    一种部分旋转目标电磁散射一体化精确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77547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307557.0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部分旋转目标电磁散射一体化精确仿真方法,包括:建模并设定系统参数;将目标划分成相对静止子区域、旋转子区域和链接子区域并建立旋转对称等效面将旋转子域完全包围;建立全局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在全局坐标系中采用一致剖分,为外层剖分网格,局部坐标系进行独立剖分,为内层剖分网格,并相应的定义内、外层基函数;计算待求方程的自作用算子、等效算子、系数求解算子和互作用算子;更新全局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之间坐标系旋转算子,建立并求解当前时刻部分旋转导体目标待求方程,再由散射电磁流系数向量计算得到当前时刻远区散射场;重复前两个步骤直至完成整个旋转周期中不同各采样时刻点远区散射场的计算,该方法建模速度快。

    面向确定城市的多无人机中继通信精确覆盖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64488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211116191.9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确定城市的多无人机中继通信精确覆盖优化方法,1、包括步骤:针对选定城市区域进行建模,构建无人机的任务场景,按照预设分辨率进行地图离散化,得到任务单元;对指定城市区域进行路径损耗计算,获得路径损耗;在任务场景中设置任务热点,对无人机进行初始化设置;利用路径损耗、无人机发射功率、任务区域任务热点构建无人机覆盖效用函数;设置无人机动作集,根据无人机动作集对无人机移动进行预测、选择及判断,规避不合理的无人机运动方向,防止无人机移动到任务区域外;通过预设算法对无人机覆盖进行迭代与精确定位,基于无人机覆盖效用函数对无人机群的覆盖效果进行评估、预测以及对无人机下一步的行动进行决策。

    基于LCC-P拓扑补偿网络的双路径变频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9848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08708.6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CC‑P拓扑补偿网络的双路径变频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电压检测电路、变频控制器,方法为:根据恒流的谐振条件以及给定的原副线圈电感值,配置拓扑补偿电容及电感;根据谐振条件计算出恒压模式下的谐振频率;电压检测电路实时监测无线充电系统的电池电压,当达到临界值时反馈给变频控制器;变频控制器控制逆变器改变输出交流信号的频率,实现恒流模式到恒压模式的转换;无线充电系统工作时,变频控制器根据负载的变化,调节逆变器输出交流信号的频率,减轻负载变化对电路谐振状态的影响。本发明实现了无线充电系统由恒流模式到恒压模式的自动转换,并且真正实现了无线充电系统的恒压、恒流充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