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11482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894220.9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通量诱变筛选高产他克莫司筑波链霉菌的方法,以及筛选到的诱变株及其在微生物发酵制备他克莫司中的应用。本发明筛选获得的一株高产他克莫司筑波链霉菌菌株——筑波链霉菌ZJBH1901(Streptomyces tsukubensis ZJBH1901),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2020年5月14日,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0120,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通过抑菌圈法高通量筛选产他克莫司菌种,能够快速直观地反映菌种产他克莫司的能力,提高了诱变育种的筛选效率;(2)采用紫外‑ARTP复合诱变方法获得的筑波链霉菌ZJBH1901,相对原始菌株S1,他克莫司产量提高了200%,能够作为基因工程菌的原始菌株;(3)通过本发明方法可以得到发酵周期明显缩短的菌株,对于工业生产有着巨大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121162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211616232.0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副产物AmA且高产两性霉素B的重组结节链霉菌,由如下方法构建获得:由如下方法构建获得:以结节链霉菌CCTCC NO:M 2017426为底盘菌,突变其聚酮合酶ER5结构域关键结催化位点,将其氨基酸序列中的QSFDLAFVDPEVIGAMGR突变为QSFDLAFVAPEVIGAMGR获得。本发明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本发明获得的突变菌株具有完全不产副产物AmA的特性,便于工业化生产分离纯化;(2)本发明获得的突变菌株具有较高的两性霉素B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53002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79681.9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代谢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副产物消除的赤霉素高产菌、其构建方法与应用。藤仓赤霉菌中,比卡菌素基因簇和镰刀菌素基因簇较大,比卡菌素基因簇大小约为17 kb,镰刀菌素基因簇大小约为16.8 kb,因此,同时敲除比卡菌素和镰刀菌素基因簇难度较大。本发明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了比卡菌素和镰刀菌素基因簇的同时敲除,由此消除发酵副产物比卡菌素和镰刀菌素的影响,并增加赤霉素合成,得到高产赤霉素的基因工程菌株。
-
公开(公告)号:CN11933179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12651.1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新金分枝杆菌细胞通透性的方法、新金分枝杆菌工程菌及其在制备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9‑OHAD)中的应用。在分枝杆菌中生物转化植物甾醇为9‑OHAD等高价值类固醇中间体是类固醇药物的基石。然而,分枝杆菌其致密细胞壁的有限渗透性严重阻碍了植物甾醇的有效胞内转运及其向9‑OHAD的生物转化。本发明通过基因敲除,破坏了新金分枝杆菌海藻糖内源性合成能力和外源性循环能力,不仅提高了细胞的通透性,将9‑OHAD的摩尔转化率由44.7%提升至65.7%,还提升了9‑OHAD的胞外产生,使得9‑OHAD的细胞外产量从12%增加到32.1%,便于后续的分离纯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28674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15071.8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平衡糖利用高产D‑泛酸的工程菌、其构建方法与应用。首先,本发明通过弱化糖酵解EMP途径的pfkB、eno与pgi基因,同时过表达zwf与pgl基因,将部分碳流量通过推拉的方式流入PPP途径;其次,敲除了6‑磷酸果糖激酶II PfkB、修改烯醇化酶基因eno的起始密码子以及减弱葡萄糖磷酸异构酶Pgi的酶活;随后,为了让碳流量进一步流向PPP与ED途径,过表达PPP与ED共有基因zwf和pgl,并引入源于运动发酵单胞菌的edd与eda基因,打通了大肠杆菌中的ED途径;再有,将多余的PPP途径的碳流量分配给TCA循环,在基因组中整合来源于青春双歧杆菌的fxpk基因以及克鲁伊维梭菌的pta基因;最后,通过上述共同作用,使D‑泛酸效价达到了4.80 g/L。
-
公开(公告)号:CN11928674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12649.4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产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阻断新金分枝杆菌中Opccr、SalA、TeB表达和过表达KshA1来消除副产物4‑HBC、4‑AD和9‑OH‑3‑OPCM的产生,还通过过表达限速酶ChsH1‑2以解放9‑OHAD的生产限制,最终在植物甾醇浓度为20g/L的情况下实现了9‑OHAD的产量为13.4g/L,摩尔产量为91.1%且几乎无副产物的目标。在5L生物反应器中以45g/L植物甾醇浓度进行放大时,使用大豆油和(2‑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助剂,基本复现了摇瓶中20g/L时的9‑OHAD转化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28674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05705.1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12N1/21 , C12N15/52 , C12N15/53 , C12N15/54 , C12N15/60 , C12N9/88 , C12N9/02 , C12N9/10 , C12N9/00 , C12N9/04 , C12P13/04 , C12R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生产D‑泛酸的谷氨酸棒杆菌生产菌、构建方法及应用。所述构建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以野生型谷氨酸棒杆菌ATCC 13032为底盘,弱化ilvA,突变表达构建DPA1;(2)敲除丙酮酸醌氧化还原酶并在其插入一个panBCE基因表达框,构建DPA2;(3)在DPA2中导入使用pEC‑xk99E过表达质粒筛选表达Escherichia coli W3110、Bacillus subtilis 168、以及内源性的乙酰羟酸合酶、乙酰乳酸异构还原异构酶和2‑羟酸脱水酶;(4)对筛选出的ilvBNCD基因在强启动子控制下,由pEC‑xk99E进行串联过表达,构建DPA3,加强泛酸主合成途径以及上游途径拉动力,即得所述高效生产D‑泛酸的谷氨酸棒杆菌。本发明提供的菌株能够利用碳源高产量和高转化率的生产D‑泛酸,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22051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766945.4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酮醇酸还原异构酶突变体及其在构建高产D‑泛酸的基因工程菌中的应用。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微生物发酵合成D‑泛酸产量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运用酶的半理性设计,获得了具有底物特异性的酮醇酸还原异构酶突变体,并将其应用至构建高产D‑泛酸的基因工程菌中。本发明还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利用所述的酮醇酸还原异构酶突变体,构建得到了高产D‑泛酸的基因工程菌,使D‑泛酸产量增加了12.04%左右,且相对于出发菌株,所得发酵液中缬氨酸积累量和对照相比几乎无变化,但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积累较少,达到酮醇酸还原异构酶其底物特异性的改造。
-
公开(公告)号:CN11891011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70975.1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产D‑泛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在现有工程菌的基础,过表达异源glF基因以及glK基因增强非PTS系统的糖摄取,提升该菌株的葡萄糖的转运,满足细胞对能量和其他代谢物质的需求,强化基因工程菌生长力;同时进一步强化了D‑泛酸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panC的表达水平,使碳通量流向D‑泛酸的合成;通过动态调控泛酸激酶编码基因coaA以减少泛酸副产物的生成;最终运用Hfq蛋白参与非编码RNA与其靶标mRNAs的互作过程,抑制ptsH基因翻译,从而使得PTS系统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弱。由此构建得到的菌株D‑泛酸摇瓶效价达到7.81g/L,相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2.29%。
-
公开(公告)号:CN11460625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244457.1
申请日:2022-03-14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外源氨基酸作用下高产L‑甲硫氨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应用,所述重组大肠杆菌以赖氨酸途径敲除的L‑甲硫氨酸高产菌株E.coliW3110M2/pAm为出发菌株,在基因组上对lysA基因进行原位回补,并将lysA基因的启动子替换为PfliA启动子,再在pAm的质粒上过表达gltA基因和malY基因获得的;本发明菌株在发酵过程中无需外源添加必需氨基酸也可以生长良好,降低了发酵成本,解决了发酵过程中必需氨基酸添加时机的不确定性,降低了发酵调控的操作难度,使摇瓶中L‑甲硫氨酸产量从添加赖氨酸获得的2.44g/L提高至无外源氨基酸添加时的2.96g/L。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