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灭火系统的实验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49231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44027.1

    申请日:2024-0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灭火系统的实验装置,包括隧道模型,所述隧道模型用于对实际隧道结构进行缩比例处理,所述隧道模型包括外部防火玻璃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外部防火玻璃内部的立面防火玻璃,所述立面防火玻璃被上层车道防火板与下层车道防火板分隔形成上层车道和下层车道,所述上层车道防火板与下层车道防火板的高度以及立面防火玻璃位置可调,且所述立面防火玻璃可以移除,用于模拟不同结构、不同尺寸的隧道。本发明可以实现不同隧道结构尺寸、不同火源类型及功率、不同灭火系统、灭火系统不同设计参数、灭火系统与排烟系统相互影响的研究,以上实验装置成本低、效率及准确度高,极大方便了隧道相关实验的开展。

    一种城市地下互通隧道组合通风排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78351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183045.6

    申请日:2019-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地下互通隧道组合通风排烟方法,在隧道内设置纵向排烟系统和重点排烟系统,重点排烟系统由匝道内的排烟道和排烟口组成。通过本发明的排烟方式及布置形式,包括排烟口的尺寸,不同火灾位置时排烟阀的开启,主线及支线射流风机的开关,有效组织烟气流动,集中排烟,减少烟气层下降对人员疏散的影响。本发明可应用于城市地下互通隧道的防排烟设计,将纵向排烟和重点排烟结合组织火灾烟气流动,给出了纵向排烟段与重点排烟段的最佳距离范围,不同火灾位置情况下各匝道段的风流分配情况,可为今后地下互通防排烟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充分利用纵向排烟和重点排烟的优点,有效组织烟气流动,保护人员在火灾场景下的疏散安全。

    一种水下单管双层盾构交通隧道通风排烟与疏散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939124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410200001.0

    申请日:2014-05-13

    Inventor: 胡彦杰 邓敏 杨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单管双层盾构交通隧道通风排烟与疏散系统,包括上层车道、下层车道、射流风机及风塔,风塔内设置轴流风机,隧道的圆形盾构段一侧面的扇形空间为独立排烟通道,另一侧扇形空间内设置逃生通道,逃生通道内设置连接上下层的楼梯间,楼梯间与下层逃生门、上层逃生门间分别设置上层前室和下层前室,上层前室、下层前室分别与楼梯间共用的墙壁上各安装有正压风机,隧道的侧壁上端设置上层排烟口和下层排烟口,上层排烟口和下层排烟口均安装有自动排烟防火阀。火灾烟气不会在上、下层之间相互扩散蔓延,逃生环境的能见度良好、不被烟气侵袭,人员疏散高效、快速,大大缩短逃生时间,减少人员的伤亡,施工安全,后期易于维护。

    一种公路隧道洞外亮度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34413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315455.2

    申请日:2014-07-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洞外亮度的测量方法,其步骤:A、确定隧道洞外各景物亮度值和水平面照度值的关系:在距隧道洞口一个安全停车视距处使用亮度计和照度计同时读数获取隧道洞口各景物亮度值L和水平面照度值E;B、确定隧道洞外各景物亮度的计算标准值:利用各地区的辐射观测资料和辐射光当量模型,得到了各地区在典型气象年的逐时总照度和散射照度;C、确定隧道洞外各景物在20°圆锥角视场范围内所占的面积百分比:在各隧道洞口的照片上绘制出驾驶员在距隧道洞口一个停车视距处的20°圆锥角视场边界线;D、用环境简图法确定隧道洞外亮度值L20(S)。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可广泛应用于现有公路隧道洞外亮度的测量。

    一种基于ARM架构的桥梁隧道结构安全监测边缘网关

    公开(公告)号:CN11910973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310665380.X

    申请日:2023-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RM架构的桥梁隧道结构安全监测边缘网关,包括集成控制板、电源模块、接口模块、通信模块和外壳;本发明通过集成控制板、电源模块、接口模块和通信模块的配合,使用低功耗嵌入式ARM架构,电源模块提供市电、太阳能、电池综合供电方式;接口模块提供适用于桥梁隧道结构安全监测常用的多种传感器信号采集单元,并支持可插拔,可按监测场景调整;通信模块提供有线、无线组网多种方式特点,使得该设备能够满足桥隧安全监测不同规模和环境的功能需求,提供更灵活的组网供电方式,减少信号转换采集卡的重复供电供网,高效的边缘端计算能力,为桥隧安全监测提供更加稳定、适配性更强的计算设备。

    一种十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分流区标线引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03182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1252477.5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十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分流区标线引导方法,在十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分流区前某断面待变道车道上布设第一地磁感应器,以检测该断面车辆通过车头时距与车速,并且在顺车流方向距离第一地磁感应器一定距离断面的变道车道布设第二地磁感应器,以检测变道车道车辆存在及速度;控制器依据地磁感应器检测的车头时距与可穿越间隙下的车头时距进行对比,确定是否改变车道分界线状态;控制器根据所得分界线状态指导道钉的显示状态。本发明能够根据分流区前实时交通流高效进行车辆分流引导,有效缓解车辆在分流区由于需跨越多条车道导致驾驶任务过重的问题,缓解分流区压力;解决驾驶人在分流区由于需跨越多条车道导致驾驶任务过重的问题。

    一种基于立体视错觉的地下隧道车速诱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70843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46838.X

    申请日:2021-11-29

    Abstract: 一种基于立体视错觉的地下隧道车速诱导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立体视错觉的地下道路车辆速度控制方法,步骤是:A、针对车辆驾驶员视高,在地下隧道的两侧墙壁以1.2m高度处设置发光标志和凸起辅助物;B、发光标志采用蓄电池LED线路标志板,凸起辅助物采用硅酸盐体系材料;C:在地下隧道的两侧墙壁上以间距L布设发光标志,间距L依据公式确定。通过对地下隧道两侧墙壁的视觉信息进行设计,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发光标志和凸起辅助物,利用立体视错觉,使驾驶员直观地感受自身车速,从而达到了控制车速的目的,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有效的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地下隧道的交通安全,对地下隧道车辆运行速度进行诱导控制。

    一种城市地下互通隧道组合通风排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78351B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1911183045.6

    申请日:2019-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地下互通隧道组合通风排烟方法,在隧道内设置纵向排烟系统和重点排烟系统,重点排烟系统由匝道内的排烟道和排烟口组成。通过本发明的排烟方式及布置形式,包括排烟口的尺寸,不同火灾位置时排烟阀的开启,主线及支线射流风机的开关,有效组织烟气流动,集中排烟,减少烟气层下降对人员疏散的影响。本发明可应用于城市地下互通隧道的防排烟设计,将纵向排烟和重点排烟结合组织火灾烟气流动,给出了纵向排烟段与重点排烟段的最佳距离范围,不同火灾位置情况下各匝道段的风流分配情况,可为今后地下互通防排烟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充分利用纵向排烟和重点排烟的优点,有效组织烟气流动,保护人员在火灾场景下的疏散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