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的制作方法及工装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7248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689366.8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一种连杆的制作方法及工装,将关节轴承和多层节点的波纹手柄分别插入到预热后的杆体后,放置到铆接工装的下工装上,然后上工装下压进行铆接,且在铆接过程中,采用冷却气体对关节轴承和多层节点上与波纹手柄的连接部分处进行冷却降温;铆接完成后,对连接部分继续进行冷却降温,直至温度低于橡胶的变性温度。本发明通过先将金属和橡胶制作成完整的关节轴承和多层节点后再与杆体铆接成连杆,且在铆接过程中采用冷却气体对关节轴承和多层节点与其波纹手柄相连接的部分进行降温,避免关节轴承和多层节点内橡胶温度过高而损坏。使铆接操作作为连杆整体制备过程中的最后工序,避免了当前先铆接后再压装球铰所可能带来的质量问题,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双活塞黏滞阻尼器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520433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010242527.0

    申请日:2020-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活塞黏滞阻尼器,属于阻尼器装置领域,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填充有阻尼介质;以及设置在所述缸体上的活塞装置,所述活塞装置包括活动插接在所述缸体上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活塞主体,所述活塞主体上设置有恒定阻尼孔和可变阻尼孔;其中,当所述活塞装置的移动较低时,所述可变阻尼孔处于关闭状态,所述阻尼介质通过所述恒定阻尼孔流动;当所述活塞装置的速度达到开启速度时,所述可变阻尼孔开启,所述阻尼介质通过所述恒定阻尼孔和所述可变阻尼孔流动。本发明能够在阻尼力随速度增加的过程中逐渐扩大阻尼孔面积,降低阻尼力的增加幅度,从而达到实现低速度指数的目的。

    抗侧滚扭杆装置用钢套浮动磨削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23904B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810569101.9

    申请日:2018-06-05

    Abstract: 抗侧滚扭杆装置用钢套浮动磨削装置及方法,包括支撑扭杆轴水平设置的支架和用于对扭杆轴上的钢套进行打磨的浮动磨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动磨削组件包括电机座、装在电机座上且可在电机座上水平移动的驱动电机、同轴安装在驱动电机转动轴上的周向打磨刀具,所述的周向打磨刀具的中轴线与扭杆轴的中轴线高度同等,移动驱动电机带动周向打磨刀具套在钢套外并与扭杆轴同轴对齐,周向打磨刀具与钢套外周面沿径向弹性接触。发明在不破坏抗侧滚扭杆装置扭转臂的基础上,有效修复钢套外径尺寸波浪形浮动,并对钢套偏斜进行修正,而且打磨效率高,加工可靠性高,操作简单方便。

    一种阻尼器疲劳试验冷却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339359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610282927.8

    申请日:2016-05-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10 F16F9/42

    Abstract: 一种阻尼器疲劳试验冷却装置,阻尼器的两端都固定在疲劳试验机上,冷却箱箱体套在阻尼器的缸体上,且冷却箱箱体与阻尼器之间设有冷却箱空腔;在冷却箱箱体上设有贯通冷却箱箱体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出水管和回水管的一端与冷水机连接,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冷却液入口连通,回水管的另一端与冷却液出口连通。本发明采用水冷的方式对阻尼器进行冷却,冷却的效果好,时间短,既能避免爆炸的安全隐患,又能提高阻尼器疲劳试验的效率。且在冷水机上还设有温度探测装置,温度显示装置和高温报警装置,能对阻尼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温度过高时还能自动报警,大幅度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一种提高黏滞阻尼器同步性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685370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911045339.2

    申请日:2019-1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提高黏滞阻尼器同步性的装置,包括若干黏滞阻尼器,所述黏滞阻尼器包括充满阻尼介质的缸体,以及插接在所述缸体上的活塞装置,所述活塞装置在所述缸体内移动,并且在移动时所述缸体内的阻尼介质向所述活塞装置提供一定的阻尼力;连接所述黏滞阻尼器的传压装置,所述传压装置各个黏滞阻尼器的缸体相连;其中,不同的所述黏滞阻尼器内的阻尼介质通过所述传压装置相互流通,从而平衡不同缸体内的压力,使所述活塞装置同步移动。本发明采用将多个黏滞阻尼器相同侧压力腔连通的方法,使多个黏滞阻尼器在同时工作时内部压力保持一致,从而达到确保结构受力均衡的目的。

    粘性剪切型阻尼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797315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10980903.9

    申请日:2018-08-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粘性剪切型阻尼器包括:密封的壳体,在其中填充有剪切介质;沿轴向密封式穿过所述壳体的轴向运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旋转运动件,其中所述轴向运动件与所述旋转运动件形成配合,使得所述轴向运动件的轴向运动能带动所述旋转运动件旋转;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运动件的外周上的剪切件。根据本发明的粘性剪切型阻尼器具有提高的阻尼力与自身重量比,尤其适用于桥梁抗振领域。

    一种黏滞阻尼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74220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595627.9

    申请日:2019-07-0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黏滞阻尼器,其包括缸体;设置在所述缸体的两端的导向密封盖;设置在所述缸体内的并将所述缸体的内腔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活塞;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导向密封盖并能密封式相对所述导向密封盖运动,并且所述活塞固定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以被所述活塞杆带动在所述缸体的内腔中移动;设置在所述缸体的外壁上的阻尼通道,所述阻尼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连通;能够填充在所述缸体的内腔中的阻尼介质,其能方便地调整阻尼参数。

    一种黏滞阻尼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24288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108702.0

    申请日:2019-1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黏滞阻尼器,包括:圆筒状的缸体,缸体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且在缸体内充满阻尼介质;设置在缸体内的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第二端穿过第一端盖的中部且部分伸出缸体,活塞将缸体分成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且第一活塞杆能够沿缸体的轴向运动;其中,活塞与所述缸体之间设有供阻尼介质流过的阻尼流道,活塞设有多个轴向贯穿活塞的泄压孔,活塞构造成能够在黏滞阻尼器被压缩时关闭泄压孔,并使第二容腔内的阻尼介质通过阻尼流道流向所述第一容腔以产生阻尼力,而在黏滞阻尼器被拉伸时打开泄压孔,并使第一容腔内的阻尼介质通过泄压孔流向第二容腔以减小阻尼力。

    间隙式黏滞阻尼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30589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318898.1

    申请日:2018-1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16 F16F9/3207 F16F9/3214 F16F9/3221 F16F9/323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间隙式黏滞阻尼器,包括:缸体,其两端连接有缸盖;连接筒,其一端外接于缸体的一端;其远离缸体的另一端通过外部形成有第二耳环的第二连接件连接;活塞杆,其一端伸出缸体的一端延伸并固定连接形成有第一吊耳的第一连接件,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缸体进入连接筒内;活塞,其位于缸体内,并固定套接在活塞杆上;所述活塞与缸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活塞的周面设有多条沟槽;支承条,其轴向设在活塞周面的沟槽内;所述缸体内填充黏滞阻尼流体,支承条跟随活塞来回移动时,黏滞阻尼流体流动在支承条与活塞、活塞与缸体之间的间隙实现减震。该阻尼器能解决因活塞与缸体摩擦发生的卡滞问题,而且结构更简单、可靠。

    一种抗侧滚扭杆轴毛坯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80281B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510037294.X

    申请日:2015-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侧滚扭杆轴毛坯制造方法,使用圆钢,通过杆件传送装置传送至加热装置对圆钢进行加热,在圆钢通过加热装置的过程中,圆钢逐步被加热,通过加热装置后,圆钢被加热到轧制温度;通过杆件传送装置,圆钢继续被进给到轧制装置进行轧制,圆钢直接被轧制到粗车的尺寸状态,轧制后通过杆件传送装置传送至下料装置处,再按照预定的长度进行下料,得到抗侧滚扭杆轴毛坯。本发明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缩短产品毛坯的制造周期,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性能,同时将下料、粗车等多个工序集成化,降低管理上的难度,降低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管理成本,提高产品的性能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