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转子构造及磁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1589537A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880002836.8

    申请日:2008-01-2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简化支承感应磁极的电动机的转子的构造并提高强度。在具有第一、第二电枢且形成旋转磁场的定子和具有第一、第二永久磁铁的内转子之间配置的外转子(13)具备以埋入软磁性材料制的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8L、38R)的方式支承的转子主体(31)。第一感应磁极(38L)的相位和第二感应磁极(38R)的相位一致,在转子主体(31)中插入沿轴线(L)方向形成的直线状狭缝(31a)而组装。这样,在轴线(L)方向上将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8L、38R)定位,因此,不仅外转子(13)的构造变得简单且强度提高,而且对外转子(13)的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8L、38R)的支承或组装也变得容易。

    车辆
    3.
    发明授权
    车辆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94215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610560039.8

    申请日:2016-07-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其将高压类设备配置在中央通道上,并且能够抑制高压类设备向车厢内的伸出量。车辆(10)具备:中央通道(12),其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于地板(11);和高压类设备单元(100),其配置于该中央通道(12)上,其中,中央通道(12)具有通道前部(12a)、通道后部(12b)、以及相对于通道前部(12a)和通道后部(12b)凹陷设置的凹部(12c)。高压类设备单元(100)配置在凹部(12c)中。

    电动机以及旋转电机用转子

    公开(公告)号:CN101897108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0880120911.0

    申请日:2008-12-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6/00 H02K7/11 H02K16/02 H02K21/16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动机(M),其具有:形成旋转磁场的外侧的第一、第二定子(12L、12R);在其内侧配置并具有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8L、38R)的外转子(13);以及在其内侧配置并具有第一、第二永磁铁(52L、52R)的内转子(14)。将外转子(13)的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8L、38R)的相位相互以规定间距的一半错开,将内转子(14)的第一、第二永磁铁(52L、52R)的相位相互以规定间距错开,由此,可以使与第一感应磁极(38L)以及第二感应磁极(38R)相对的第一、第二定子(12L、12R)的相位以及极性相同,从而可以简化第一、第二定子(12L、12R)的构造。

    旋转电机用转子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63807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880012912.3

    申请日:2008-04-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21/029 H02K1/276 H02K1/30

    Abstract: 在电动机的转子体(31)中,用螺钉(37)连结导电性材料制的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33)的外周部、和在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弱磁性体的导电性材料制的多个连结部件(34)的两端部,在沿周向邻接的连结部件(34)之间支承软磁性体制的感应磁极(39L、39R)而构成。通过绝缘涂敷来电绝缘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33)和连结部件(34)的结合部,因此,能够减小运行时包括第一凸缘部件(32)、连结部件(34)、第二凸缘部件(33)及连结部件(34)的闭合电路的涡电流,能够将伴随涡电流而放热或能量损失抑制为最小限度。

    动力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96185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1780044433.9

    申请日:2017-04-28

    Inventor: 板东真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其能够实现装置响应性的提高、轻量化及制造成本的削减,并且能够提高车辆的效率。第一旋转要素~第三旋转要素的转速满足在共线图中在单一的直线上依次排列的共线关系,第一旋转要素及第二旋转要素分别与第一旋转电机及车轮连结,第一单向离合器的第一断接构件及第二断接构件分别与第一旋转要素及第二旋转要素连结,在通过来自第一旋转电机的旋转动力的传递而使第一旋转要素及第二旋转要素向第一规定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从第一断接构件向第二断接构件的旋转动力的传递被切断,在通过来自车轮的旋转动力的传递而使第二旋转要素及第一旋转要素向第一规定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从第二断接构件向第一断接构件的旋转动力的传递被连接,通过第二单向离合器允许第三旋转要素向第一规定旋转方向旋转,并且阻止第三旋转要素向与第一规定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电气构件的紧固结构、紧固方法及紧固解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71255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911093533.8

    申请日:2019-11-11

    Abstract: 本发明为电气构件的紧固结构、紧固方法及紧固解除方法,能够利用导销将两个电气构件对准,并且不会导致由导销引起的电气构件的重量增加或包装外形的大型化。分别包含电连接部的第一电气构件(10)与第二电气构件(20)在由导销(40)来限制相互位置的状态下电连接,并且在第二电气构件的紧固螺钉插通孔(23a~23d)插通的紧固螺钉螺合于第一电气构件(10)的多个紧固用螺纹孔(13a~13d),由此将第一电气构件(10)与第二电气构件(20)紧固。多个紧固用螺纹孔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可插拔导销的大径部及设置有内螺纹部的小径部。在大径部未设置内螺纹部,大径部的内径大于内螺纹部的谷径,且螺合于内螺纹部的紧固螺钉的外周面与大径部的内周面不接触。

    动力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9618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780044433.9

    申请日:2017-04-28

    Inventor: 板东真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其能够实现装置响应性的提高、轻量化及制造成本的削减,并且能够提高车辆的效率。第一旋转要素~第三旋转要素的转速满足在共线图中在单一的直线上依次排列的共线关系,第一旋转要素及第二旋转要素分别与第一旋转电机及车轮连结,第一单向离合器的第一断接构件及第二断接构件分别与第一旋转要素及第二旋转要素连结,在通过来自第一旋转电机的旋转动力的传递而使第一旋转要素及第二旋转要素向第一规定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从第一断接构件向第二断接构件的旋转动力的传递被切断,在通过来自车轮的旋转动力的传递而使第二旋转要素及第一旋转要素向第一规定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从第二断接构件向第一断接构件的旋转动力的传递被连接,通过第二单向离合器允许第三旋转要素向第一规定旋转方向旋转,并且阻止第三旋转要素向与第一规定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车辆的电源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80465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607807.X

    申请日:2018-06-13

    Inventor: 板东真史

    Abstract: 提供车辆的电源装置,能够降低充电时的损失。车辆的电源装置具有:高电压电路,其设置有高压电池;低电压电路,其设置有与低压外部充电器连接的低压外部端子;VCU,其设置在高压电压电路与低电压电路之间;ECU和栅极驱动器电路,它们控制VCU;旁路线,其绕过VCU,将高电压电路和低电压电路连接;以及旁路二极管,其被设置于旁路线上,让从低电压电路侧流向高电压电路侧的电流通过。ECU在由低压外部充电器进行外部充电时高压电池的电压比低压外部充电器的充电电压低的情况下,使VCU停止,经由旁路线而从低压外部充电器向高压电池供给电流。

    车辆
    10.
    发明公开
    车辆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94215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560039.8

    申请日:2016-07-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B60K2001/04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其将高压类设备配置在中央通道上,并且能够抑制高压类设备向车厢内的伸出量。车辆(10)具备:中央通道(12),其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于地板(11);和高压类设备单元(100),其配置于该中央通道(12)上,其中,中央通道(12)具有通道前部(12a)、通道后部(12b)、以及相对于通道前部(12a)和通道后部(12b)凹陷设置的凹部(12c)。高压类设备单元(100)配置在凹部(12c)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