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7015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482252.6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6F18/2415 , G06N3/0442 , A61B5/16 , A61B5/18 , A61B3/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STM神经网络驾驶疲劳判别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S1.采集驾驶时驾驶员生理数据和心理数据;S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确定具有显著性的数据;S3.对具有显著性的数据及具有显著性数据的衍生数据进行特性分析,确定表征驾驶员疲劳状况的数据;S4.根据表征驾驶员疲劳状况的数据和Logistic模型,确定不同类型疲劳程度的划分标准;S5.构建预测疲劳指数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S6.向LSTM神经网络模型中造成驾驶员疲劳的参数,并输出对应的疲劳指数;S7.根据输出的疲劳指数和不同类型疲劳程度的划分标准确定驾驶员疲劳程度。解决了现有判别方法存在准确率低和实用性差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807015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82252.6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6F18/2415 , G06N3/0442 , A61B5/16 , A61B5/18 , A61B3/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STM神经网络驾驶疲劳判别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S1.采集驾驶时驾驶员生理数据和心理数据;S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确定具有显著性的数据;S3.对具有显著性的数据及具有显著性数据的衍生数据进行特性分析,确定表征驾驶员疲劳状况的数据;S4.根据表征驾驶员疲劳状况的数据和Logistic模型,确定不同类型疲劳程度的划分标准;S5.构建预测疲劳指数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S6.向LSTM神经网络模型中造成驾驶员疲劳的参数,并输出对应的疲劳指数;S7.根据输出的疲劳指数和不同类型疲劳程度的划分标准确定驾驶员疲劳程度。解决了现有判别方法存在准确率低和实用性差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940617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311655.0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沥青混合料搅拌站集料碳排放的处理装置,属于碳排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该沥青混合料搅拌站集料碳排放的处理装置包括初级处理罐;氮氧化物处理箱,连通于所述初级处理罐;燃烧室,连通于所述氮氧化物处理箱;反应罐,连通于所述燃烧室;螺旋上料机,其出料口密封可拆卸式连通于所述反应罐顶部,本申请可以在输入过氧化钠粉末进入溶液反应罐的同时促进其于沥青混合料搅拌站集料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发生较充分的反应,在过氧化钠粉末落入溶液后进一步促使二氧化碳废气和过氧化钠溶液进行充分的反应,省去专门配制过氧化钠溶液的步骤,节省工时,提高二氧化碳废气的去除反应效率和质量,达到减少碳排放,实现安全排放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819013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1036744.4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汽车碳排放检测装置,涉及汽车碳排放检测领域。汽车碳排放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底座靠近控制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架,所述固定架靠近底座的中心处设置有转筒;所述密封架的内腔设置有供气组件;所述固定架的四周均分别设置有位移组件和静态检测组件。该汽车碳排放检测装置,可同步对三辆汽车尾气进行碳排放静态检测,同时也可对拥堵段汽车尾气排放碳进行动态检测,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式,对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量进行精准采集检测,提高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碳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39994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45803.8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8G1/01 , G06F17/10 , G06Q10/0635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灾害环境下山区公路网韧性评价方法及装置,属于公路技术领域。本发明能够对山区公路网的韧性进行定量评估,首先通过通行时间和通行成本计算出各个路段的城镇连通需求满足度、城镇连通效率,并通过各个路段之间城镇连通需求满足度、城镇连通效率的变化折线图的斜率大小来确定路网的韧性大小,同时通过各个路段之间的斜率选取出关键的局部路网,对关键的局部路网中的路段进行单双路段阻断分析和多路段阻断分析判断出对路网韧性影响最大的路段,以便在有限的成本之下,更具有针对性的对的路段进行措施,如通过采取增加冗余路线或提高路段抗灾能力等措施来有效提高路网功能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3953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312871.7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6/242 , G06F16/28 , G06Q10/063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构建了一种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期碳排放计算系统。本发明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基于实际道路条件和参数进行建模,运用GeoffreyE.Havers统计值对比仿真交通量和实测交通量,对仿真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和校准,并将MOVES碳排放测算模型进行了本地化,最后利用ACCESS建立了VISSIM和MOVES联合碳排放测算系统。使用该系统,可对正常路段和施工作业区以及交通量、大车率、工作区长度、封闭车道方式以及限速值影响下的不同交通组织方案的碳排放及特性进行模拟。通过结合熵权TOPSIS法,选取延误时间、冲突率、碳排放量以及燃油量为评价指标,本系统还可为高速公路涉路施工区的限速方法提供引导,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与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28944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37194.9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面的移动式检测装置,属于道路保养技术领域,该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面的移动式检测装置包括道路避让组件和纵面检测组件。通过激光光束对沥青路面汽包纵向进行扫描,通过沥青路面局部凸起数据建模。通过测温传感器监测过往车辆轮胎温度和沥青路面温度,也可以对过往车辆过载引起的高温刹车失稳及时进行预警,对轮胎和沥青路面受压变形进行影像观测,分析研究不同温度下汽包处沥青材料的流动性,荷载作用下增加汽包面层材料的变形程度。自动化程度高,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面检测精度高,可及时通知养护车辆对此进行修补,减少高速公路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突然剪切断裂滑移的风险,降低长大纵坡路段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870465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70537.4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扭转变形和空气压缩的耗能装置及其设计方法,以有效提高耗能装置的耗能效率,使其屈服平台更加稳定,且耗能部件造价更低、更换方便。该耗能装置包括上旋转部、金属耗能部件和下固定部;上旋转部包括上连接板、旋转板和上套筒,上连接板的下板面、旋转板的上板面分别与滚珠轴承固定连接,具有外螺纹结构的上套筒焊接固定在旋转板的下板面上;金属耗能部件安装在上连接板、旋转板中央部位之间,其上部、下部分别与上连接板、旋转板形成固定连接;下固定部由下套筒和下安装板构成,具有内螺纹结构的下套筒焊接固定在下安装板的上板面上,该内螺纹结构与上套筒的外螺纹结构相适配,上套筒与下套筒形成螺旋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18403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58779.8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公路长大下坡车辆刹车鼓温度监测装置,涉及公路配套设施领域。一种公路长大下坡车辆刹车鼓温度监测装置,包括:预埋底座,所述预埋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腔设置有增压组件;所述预埋底座远离立柱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两组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喷射组件,所述固定箱的顶部设置有监测组件。该公路长大下坡车辆刹车鼓温度监测装置,采用增压喷射和监测预警相结合的方式对过往车辆刹车鼓实现有效保护效果,提高车辆在山区公路上下坡路段的行驶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0549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548192.9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F18/2411 , G06F18/23213 , G06Q10/0639 , G06Q5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群驾驶平稳度模型设计方法、评价方法、设备。本发明基于驾驶人瞳孔直径变量百分比PPDV作为特征指标来对隧道群界定标准及其影响范围作出定义,将路段内存在3座及以上隧道间距不大于700m的连续隧道路段被定义为隧道群,并对隧道群首隧道入口225m直至隧道群尾隧道出口后335m路段的生、心理指标基于SVM‑RFE算法进行重要度排序,然后结合因子分析提取表征隧道群路段驾驶平稳度的综合指标的模型关系式,从而作为隧道群驾驶平稳度评价的理论依据,为隧道群线路规划作科学指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