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9013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10744.2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 青岛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发展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全向流水池PIV系统的粒子布撒装置,包括:粒子搅拌仓1、入水管2、栅栏板3、支撑架4、粒子投放口5、出水管6、排水孔8和搅拌组件9。粒子投放口5设置在粒子搅拌仓1的上方,入水管2和出水管6分别与所述粒子搅拌仓1的两个端面连接,一组所述支撑架4分别设置在栅栏板3的两侧,组成布撒组件;搅拌组件9设置在粒子搅拌仓1的内部,用于将从粒子投放口5投放入粒子搅拌仓1内的粒子和从入水管2进入的水搅拌均匀后形成粒子混合液;出水管6将所述粒子混合液从全部排水孔8均匀排出。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解决传统的粒子布撒方法存在不均匀、布撒浓度低以及宽度和深度不易控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3801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362536.3
申请日:2023-10-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 青岛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发展中心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航行器两相流尾迹试验测试模拟装置和方法,包括拖曳系统、供气系统、试验池和水下航行器模型,通过在水下航行器模型尾部设置微孔结构,配合输气软管控制输气压力和流量,能够模拟出与航行器实际尾流相似的气泡尾迹,为气泡尾迹特征预报与抑制提供基础支撑。通过拖曳系统带动水下航行器模型运动,通过多种非接触光学测试方法对尾流场从水下航行器模型尾部到远场进行二维或三维监测,获取全面的尾流传播及演化特征。本发明通过拖曳系统调节航行器在试验池中的深度,模拟水下航行器在不同深度的工况,拖曳系统可自定义选择航行速度,综合考虑水下航行器的多机动工况与分层参数特征,模拟不同工况下的航行器两相流尾迹。
-
公开(公告)号:CN11777532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476506.5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 青岛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发展中心
IPC: B64U10/70 , B64U30/24 , B64U20/70 , B64U20/80 , B64U40/10 , B64U50/19 , B63G8/00 , B63G8/08 , B63G8/18 , B63G8/3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旋翼和摆线推进器的碟形两栖跨域航行器,包括:航行器主体,包括呈受力均匀的流线碟形结构的保护外壳,其中部开设有柱状开孔,保护外壳的周向均匀布设有多个用以进行方位观测的探测装置,下方沿周向设有至少4个方向舵;旋翼系统包括设于柱状开孔内通过连接杆与航行器主体固定连接的旋翼电机以及通过旋翼电机驱动旋转且旋转方向相反的两副旋翼,两副旋翼中的每副旋翼的叶片均与水平面呈设定夹角设置;摆线推进器系统包括分别与至少4个方向舵中的每个方向舵连接且一一对应设置的摆线推进器,每个摆线推进器均包括旋转盘,沿旋转盘边沿周向等间距布置的至少四个直翼状桨叶,及控制直翼状桨叶的姿态的叶片驱动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846436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27596.4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航行器垂直入水载荷模拟装置及方法,涉及航行器入水加载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航行器入水加载技术中,由于模型通过重力进行加速,因此无法进行高速入水载荷的加载,并且由于使用高压气体进行结构物加速,结构物入水速度无法精确控制,导致结构物所受到的载荷无法较好预测,使得试验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航行器垂直入水载荷模拟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筒型主圆筒,和与所述主圆筒直径相同,且同轴设置的延长圆筒;所述延长圆筒上设有泄爆孔;所述主圆筒远离所述延长圆筒的一端,用于固定航行器头部。可以应用于航行器高速入水的结构响应研究工作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90632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557008.9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椭圆反射原理的深水爆炸冲击波加载方法及系统,属于潜艇及潜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利用椭圆反射原理确定预设椭球试验装置中的焦点A、B位置;确定备试结构的尺寸;将预设爆源设置在A处,将备试结构放置于B处,并布置好引爆线和测试设备;向预设椭球试验装置的内部注满水,并加压至预设静水压力,检查测试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引爆预设爆源开始试验,根据预设采集时间采集测试数据;去除测试数据中的不真实信号,得到深水爆炸冲击波,根据深水爆炸冲击波求解备试结构的物面载荷分布。该方法有效利用椭圆反射原理,避免了罐体壁面反射的冲击波对试验结构的影响,提高了压力罐模拟深水爆炸毁伤试验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79615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11004905.8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模型实验靶舱设计实验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水下大脉宽爆炸实验的铰连接式刚体运动控制装置。本发明将传统的浮筒用圆形水箱代替,便于调节起浮的高度,有效的减小传统浮筒的上下摆幅问题,控制整个装置的刚体运动位移,并且能降低冲击波对装置的影响。本发明中圆形水箱及环形水箱之间通过三角架及单向铰链连接,能够方便地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钢丝绳使用柔性材料,利用其柔性特征降低瞬间爆炸对环形水箱的冲击影响。本发明便于调节炸药和舰体的位置关系,采用环形水箱较传统的浮箱能够使冲击波从中间穿过,减小冲击波对实验的影响;板架提供配重,减小爆炸冲击引起巨大的晃动。
-
公开(公告)号:CN111639419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010387695.9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爆炸毁伤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舱内爆小变形塑性毁伤模式问题的判断方法。本发明基于塑性动力学基本原理,推导了小变形条件下的毁伤模式判断方法,给出了不同载荷因子对板架结构中心最终挠度响应的估算公式,对理论计算结果给出了数值验证,结果表明,本发明推导的小变形毁伤模式判断方法具有一定参考性,对板架结构最大挠度估算具有一定准确性,满足快速估算的要求,具有工程价值。一方面,在给定载荷后,可以快速预报各个船舱发生何种毁伤模式。另一方面,在设计船舱爆炸试验时,可以根据想要达成的毁伤效果,初步估算船舱结构设计与药量的选择。
-
-
公开(公告)号:CN112179615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04905.8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模型实验靶舱设计实验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水下大脉宽爆炸实验的铰连接式刚体运动控制装置。本发明将传统的浮筒用圆形水箱代替,便于调节起浮的高度,有效的减小传统浮筒的上下摆幅问题,控制整个装置的刚体运动位移,并且能降低冲击波对装置的影响。本发明中圆形水箱及环形水箱之间通过三角架及单向铰链连接,能够方便地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钢丝绳使用柔性材料,利用其柔性特征降低瞬间爆炸对环形水箱的冲击影响。本发明便于调节炸药和舰体的位置关系,采用环形水箱较传统的浮箱能够使冲击波从中间穿过,减小冲击波对实验的影响;板架提供配重,减小爆炸冲击引起巨大的晃动。
-
公开(公告)号:CN109178198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0869831.0
申请日:2018-08-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舰船舱段静爆试验的毁伤等效实尺度舱段模型,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包括:典型船舶舱段1、一号水密舱室2、二号水密舱室3、底部边界模拟舱4、前边界模拟舱5、后边界模拟舱6和顶部边界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边界模拟舱4由水泥基座支撑,水泥基座固定在水平地面,自地面至底部边界模拟舱4的底部由沙土堆积覆盖;所述的前边界模拟舱5、一号水密舱室2、二号水密舱室3、典型船舶舱段1和后边界模拟舱6依次布置在底部边界模拟舱4上;所述的顶部边界模拟舱位于前边界模拟舱5、一号水密舱室2、二号水密舱室3、典型船舶舱段1和后边界模拟舱6上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