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衣柜
    1.
    发明公开
    智能衣柜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89855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67998.0

    申请日:2024-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衣柜,包括衣柜主体、叠衣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和交互模块;衣柜主体包括设有衣物挂架的衣物悬挂区域和设有衣物层架的衣物叠放区域;衣物挂架可在第一移送机构的驱动下移动到第一取放窗口,衣物层架可在第二移送机构的驱动下移动到第二取放窗口;叠衣模块用于进行衣物的自动折叠;图像识别模块用于获取衣物的图像信息;交互模块用于供用户主动发出期望执行存取动作的指令码;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图像信息与指令码并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选择向第一移送机构发出控制信号进而驱动衣物挂架移动至第一取放窗口处、或向第二移送机构发出控制信号进而驱动衣物层架移动到第二取放窗口处。本发明具有智能化程度高且交互能力强的优点。

    家用智能衣柜
    2.
    发明公开
    家用智能衣柜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67885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068251.7

    申请日:2024-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用智能衣柜,包括柜体、挂衣模块、叠衣模块和运送机构;柜体具有第一储物空间和第二储物空间,在第二储物空间内设有若干支撑架,支撑架用于水平承载放置衣物用的层架板;挂衣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移动挂架,移动挂架沿左右方向设置在第一储物空间内;柜体设有侧窗口,移动挂架可经侧窗口在位于第一储物空间内的挂衣位置以及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储物空间外的取放位置之间移动;叠衣模块包括机座、叠衣底板和多个叠衣翻板,多个叠衣翻板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机座上,并可分别在翻转机构的驱动下相对于叠衣底板顺序翻转以将衣物折叠在叠衣底板上。本发明的家用智能衣柜机器人化程度更高,采用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可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便携式车刀概念理解与测量操作仪

    公开(公告)号:CN112729072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37376.8

    申请日:2020-1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车刀概念理解与测量操作仪,包括车刀角度测量组件、车刀模型和工具箱;其中,车刀角度测量组件包括:底板,其表面设有第一环形角度刻度;圆形板,具有直角缺口,直角缺口的顶点为圆形板的圆心;圆形板的表面设有以其圆心为中心基准的第二环形角度刻度;L形板,包括水平基准面板和垂直于水平基准面板的切削平面板,切削平面板上开有供圆形板穿过的竖向槽;切削平面板上设置有多个水平排列的刃倾角刻度组,每个刃倾角刻度组包括多个竖向排列且具有不同角度值的刃倾角刻度,不同刃倾角刻度组中的相同刻度具有不同的高度。本发明的操作仪具有便于直观理解和测量车刀几何参数的优点,以实现理论与实际、课堂与实验的最紧密结合。

    一种燃气驱动跳跃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882776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610255651.4

    申请日:2016-04-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驱动跳跃装置,其包括:气缸缸体,其顶端通过气缸上盖封闭,其底部开口,气缸缸体与气缸上盖固定连接;气缸上盖设有压力检测口、排气口和点火装置,点火装置位于气缸上盖的内侧;气缸缸体的内侧壁以台阶状下窄上宽,从上往下分别形成第一级台阶、第二级台阶、第三级台阶;排气口由排气电磁阀控制;活塞,其可抽动地位于气缸缸体内;活塞中空,其顶部开口,其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底座下部侧壁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由进气电磁阀控制;活塞的顶端设有凸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其顶端连接凸台,其底端连接于第二级台阶处。

    一种燃气驱动跳跃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882776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255651.4

    申请日:2016-04-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驱动跳跃装置,其包括:气缸缸体,其顶端通过气缸上盖封闭,其底部开口,气缸缸体与气缸上盖固定连接;气缸上盖设有压力检测口、排气口和点火装置,点火装置位于气缸上盖的内侧;气缸缸体的内侧壁以台阶状下窄上宽,从上往下分别形成第一级台阶、第二级台阶、第三级台阶;排气口由排气电磁阀控制;活塞,其可抽动地位于气缸缸体内;活塞中空,其顶部开口,其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底座下部侧壁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由进气电磁阀控制;活塞的顶端设有凸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其顶端连接凸台,其底端连接于第二级台阶处。本发明的优势在于锁紧力大、可有效保证燃气纯度、结构紧凑、装卸方便,具有更高效的点火装置和较高的空间利用率,使得机器人具有较强的跨越极端障碍的能力,较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基于高压气体驱动的水陆两栖跳跃推进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82035B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810256388.X

    申请日:2018-0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高压气体驱动的水陆两栖跳跃推进装置,包括:储气气瓶,用于存储高压气体;释放装置,用于在执行跳跃动作时释放该储气气瓶内的高压气体;储水排气管,用于存储在跳跃过程中由被释放气体所排出的水。本发明的水陆两栖跳跃推进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装卸方便、能量利用率高以及带负载能力强的优点,使得配置该跳跃推进装置的机器人在水陆两栖环境中均具有良好的越障能力以及运动能力。

    具有多姿态平台的折叠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6737456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611095244.8

    申请日:2016-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多姿态平台的折叠机构,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一闭环运动支链,形成为六杆机构;其中,第一闭环运动支链中的一根连杆与第一平台形成第一转动副,相对的另一根连杆与第二平台形成第二转动副,第一转动副轴线与第一平台平行,第二转动副轴线与第二平台平行;第一闭环运动支链的两根相邻连杆之间均形成第三转动副,多个第三转动副轴线之间相互平行并均与第一转动副轴线相垂直;第二闭环运动支链,与第一闭环运动支链相对地设置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并具有与第一闭环运动支链相同的结构。本发明的折叠机构能够在展开状态下提供具有多种姿态的操作平台,具有多种用途。

    基于高压气体驱动的水陆两栖跳跃推进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82035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256388.X

    申请日:2018-0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高压气体驱动的水陆两栖跳跃推进装置,包括:储气气瓶,用于存储高压气体;释放装置,用于在执行跳跃动作时释放该储气气瓶内的高压气体;储水排气管,用于存储在跳跃过程中由被释放气体所排出的水。本发明的水陆两栖跳跃推进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装卸方便、能量利用率高以及带负载能力强的优点,使得配置该跳跃推进装置的机器人在水陆两栖环境中均具有良好的越障能力以及运动能力。

    一种基于平面连杆闭环单元的含复铰可变形机翼后缘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6275388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918654.7

    申请日:2015-12-10

    Inventor: 李兵 李刚 苗志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3/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平面连杆闭环单元的含复铰可变形机翼后缘机构,其包括至少三组闭环杆组单元、驱动机构;闭环杆组单元为基于6R闭环单元的平面杆组结构,其具有一个自由度;其中,至少三组闭环杆组单元包括一组末端单元、至少一组中间单元、一组始端单元;末端单元、中间单元、始端单元平行设置,中间单元位于始端单元和末端单元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基本单元为单独的6R闭环单元;单元之间相互影响,前一个单元的输出为后一个单元的输入;整个机构含连杆更少,重量轻;基本单元自由度为1,机构整体自由度为1,只需要一个驱动电机进行驱动,重量减轻,控制系统难度降低,由于采用多个基本单元模块,使可变形机翼弯度渐变效果更好。

    一种可重构机器人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42346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442119.5

    申请日:2022-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构机器人,包括躯体、安装在躯体上的控制器以及多个行走机构,多个行走机构安装在躯体的相对两侧,并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躯体的运动;躯体包括多个单元节、转动关节以及调节机构;单元节具有框架和设置在框架上的滚动部;多个单元节中的框架依次排列并通过转动关节进行转动连接;其中,不同单元节中的滚动部位于框架的相对同侧;调节机构用于驱动相邻框架围绕转动关节产生转动,以驱动多个单元节中的框架相平齐而使得躯体展开为能够进行爬行的平面形态;和,驱动多个单元节中的框架相围合并首尾相接而使得躯体收缩为能够进行滚动的球形态。本发明能够根据使用场景进行形态的自由切换,具有强大的探索能力和极强的越障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