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干湿法混合缠绕的高精密复合材料成型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97262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93268.9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纤维干法缠绕和湿法缠绕混合使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干湿法混合缠绕的高精密复合材料成型方法及设备,将特种高性能干纤维卷安装于湿法缠绕子系统纱箱内部;干纤维通过导纱轮系输送至液态树脂浸胶装置,并完成树脂浸渍;完成树脂浸渍的纤维继续输送至张力施加及控制系统,完成纤维张力施加;完成张力施加的纤维继续输送至吐丝嘴后在缠绕芯模端部进行绑扎固定;启动五轴联动湿法缠绕子系统。同时实现干法和湿法缠绕两种功能,在同一复合材料构件实现干法和湿法混合交替缠绕,根据结构设计需要采用混合模式缠绕,诸如在追求层间界面性能的铺层中采用湿法缠绕工艺,在追求材料纤维含量精确控制和缠绕效率的铺层中采用干法缠绕工艺。

    用于复合材料转筒制备的机器人缠绕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7262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714787.9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转筒制备的机器人缠绕方法及装置,装置包括装配于缠绕机床身上的机器人小车,所述机器人小车上设置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的末端设置末端执行器;所述末端执行器与机器人本体通过定位盘连接;方法为将工件装卡于缠绕机,根据产品尺寸确定机器人小车初始位置;将缠绕头通过定位盘安装在机器人本体末端;将纤维轴装在纱轴上,按照指定路径穿过缠绕头组件;确定好缠绕铺层及张力制度,张力通过张力施加单元进行控制。本发明采用机器人并配置不同的末端执行器,实现高自由度、高柔性、具有复杂异形件成型能力、可扩展模块的多工艺复合成型机器人缠绕方法及装置。

    一种用于纤维缠绕机的可调式纱线张力调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8619622U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22725745.7

    申请日:2022-10-17

    Abstract: 一种用于纤维缠绕机的可调式纱线张力调控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线张力调控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张力调节结构无法针对各个纱线进行单独的张力控制或纱线调整的问题,它包括安装架、张力控制机构和导纱机构;导纱机构包括导纱辊组和多个滑轮;导纱辊组包括多个第一导纱辊和多个第二导纱辊;张力控制机构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上,张力控制机构安装在安装架上,多个第一导纱辊和多个第二导纱辊对称设置在张力控制机构两侧,多个滑轮设置在张力控制机构下方,且每个滑轮分别与张力控制机构的张力调控端转动连接,每个纤维纱线依次绕过第一导纱辊、滑轮和第二导纱辊设置。本实用新型属于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

    一种用于纤维干法缠绕的机器人缠绕头

    公开(公告)号:CN218114621U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22725748.0

    申请日:2022-10-17

    Abstract: 一种用于纤维干法缠绕的机器人缠绕头,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机器人缠绕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干法缠绕机器人缠绕头存在缠绕过程中纤维越出缠绕机构,出现滑纱的现象,且张力无法监测的问题。适配法兰焊接安装在焊接支架上,平行支架安装在配法兰上,每个纱团组件与一个磁粉制动器固定连接,纱团组件通过连接法兰转动连接安装在焊接支架上,每个导纱辊靠近一个纱团组件固定安装在焊接支架上,挑纱机构靠近上方的导纱辊固定安装在焊接支架上,前梳子固定安装在挑纱机构下方的平行支架上,两个走纱辊、后梳子、聚纱辊和出纱辊依次远离前梳子安装在平行支架上,张力传感器安装在平行支架上。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材料自动化成型技术领域。

    一种CNT/PEEK热塑性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0380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267015.5

    申请日:2022-10-17

    Abstract: 一种CNT/PEEK热塑性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方法制备的聚合物复合薄膜中CNT存在团聚,以及高粘性PEEK热塑性树脂无法充分浸润碳纳米纸的问题,步骤一:准备材料;步骤二:搅拌溶液;步骤三:分散溶液;步骤四:将烧杯A和烧杯B溶液混合后再次分散;步骤五:烧杯A剩余溶液抽滤;步骤六:部分烧杯C溶液抽滤;步骤七:烧杯D溶液抽滤;步骤八:真空干燥;步骤九:称量;步骤十:计算;步骤十一:热模压:通过热模压机将步骤九中CNT/PEEK预制复合薄膜在压强为1‑1.5MPa,保压时间为10‑15min,并在360℃下制备成最终CNT/PEEK热塑性复合薄膜。本发明属于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领域。

    激光光束聚焦机构的清洁装置及清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00015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211389400.7

    申请日:2022-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光束聚焦机构的清洁装置及清洁方法,涉及大型激光装置技术领域。其中的激光光束聚焦机构的清洁装置,所述激光光束聚焦机构包括多组透镜组件,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层流风单元及风刀单元,所述层流风单元的层流送风与所述风刀单元的风刀气帘形成环绕各所述各透镜组件的循环流场。由于层流风单元与风刀单元形成循环耦合流场,循环耦合流场对透镜组件进行防护并清除各透镜组件表面的污染物,污染物颗粒易随循环流场有规律的运动,使防护和清扫效果更彻底、无死角,能够全方位地对各透镜组件的光学元件进行吹扫,提高光学元件的洁净度。

    基于主动送纱的多丝束连续纤维增强混凝土3D打印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6095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88548.7

    申请日:2023-04-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主动送纱的多丝束连续纤维增强混凝土3D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在混凝土料筒外围设置的主动送纱机构包括驱动系、万向传动组件、料辊轴,以及穿纱管,从料辊上引出的纤维丝束穿过穿纱管并伸入混凝土料筒内腔,且穿纱管出口与料辊之间的纤维丝束节段始终呈松弛状态;打印方法步骤包括:从料辊上牵拉纤维丝束并穿入穿纱管,直到纤维丝束前端伸入混凝土料筒内腔并牵出;开启主动送纱机构,然后开启混凝土泵送系统和动力系统,混凝土料进入混凝土料筒内腔后被搅拌。本发明有利于连续纤维丝束稳定地沉积在混凝土模块内部,从根本上避免了将纤维丝束从混凝土模块中拽出的问题,而且不会对连续纤维丝束造成磨损。

    激光光束聚焦机构的清洁装置及清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0001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389400.7

    申请日:2022-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光束聚焦机构的清洁装置及清洁方法,涉及大型激光装置技术领域。其中的激光光束聚焦机构的清洁装置,所述激光光束聚焦机构包括多组透镜组件,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层流风单元及风刀单元,所述层流风单元的层流送风与所述风刀单元的风刀气帘形成环绕各所述各透镜组件的循环流场。由于层流风单元与风刀单元形成循环耦合流场,循环耦合流场对透镜组件进行防护并清除各透镜组件表面的污染物,污染物颗粒易随循环流场有规律的运动,使防护和清扫效果更彻底、无死角,能够全方位地对各透镜组件的光学元件进行吹扫,提高光学元件的洁净度。

    一种用于纤维缠绕机的线型重复定位精度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8214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59448.0

    申请日:2022-1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纤维缠绕机的线型重复定位精度测量方法,步骤包括:绘制缠绕轨迹,在缠绕轨迹上安装标定半球,获取千分表在第一次跨过标定半球过程中示数的最大高度差一h1以及在第N次跨过标定半球过程中示数的最大高度差二h2,计算最大高度差一h1时对应的千分表测头球心与最大高度差二h2时对应的千分表测头球心之间的水平间距S即为所述线型重复定位精度。本发明能够精确、快速且简单地实现线型重复定位精度测量,操作工序简单,易于实施,普通作业人员即可顺利操作,可应用在纤维铺丝、纤维铺带、3D打印等工艺中测量线型重复定位精度。

    一种激光聚焦系统的参数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685541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92065.6

    申请日:2022-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聚焦系统的参数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激光聚焦系统的参数确定方法用于设计激光聚焦系统,激光聚焦系统包括箱体结构、风刀结构和并排安装于箱体结构内的多个光学元件,箱体结构相对的两端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刀结构设置于进风口处;参数确定方法包括:基于风刀结构输出风刀气流以吹扫光学元件表面,以及基于层流风结构输出预设层流风速的层流风至相邻的光学元件之间,获取光学元件表面的多个测温点温度;根据多个测温点温度与预设对比参数的对比情况确定风刀结构的出风参数推荐值。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能够避免对激光聚焦系统进行动态清洁时造成光学元件损坏,并保证动态清洁的洁净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