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眼球震颤基因检测试剂盒

    公开(公告)号:CN102409095B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110366028.3

    申请日:2011-11-17

    Inventor: 原慧萍 胡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天性眼球震颤基因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PCR扩增引物对由引物1和引物2组成,其中,引物1如SEQ ID NO:1所示,引物2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克服了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临床表现和遗传的异质性,利用c.163-1G>T位点提供了一种可以迅速的检测先天性眼球震颤疾病的试剂盒,为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基因诊断工作带来了显著的便利。为预防下一代发病并提高全社会人口质量作出巨大贡献,对于社会发展有更深远的意义。

    一种5-氟尿嘧啶碳点冻干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31863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446074.8

    申请日:2024-1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5‑氟尿嘧啶碳点冻干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青光眼手术植入材料技术领域。5‑氟尿嘧啶碳点冻干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糖类、碳碳双键不饱和分子和5‑氟尿嘧啶溶解于水中,得到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置于水热反应釜中,进行水热碳化反应,得到5‑氟尿嘧啶碳点溶液;将5‑氟尿嘧啶碳点溶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5‑氟尿嘧啶碳点冻干膜。糖类的加入使5‑氟尿嘧啶碳点冻干膜生物相容性良好,能够实现5‑氟尿嘧啶抗代谢药物缓慢释放,减少早期暴释所致药物毒性作用,并取得长期的抗纤维化作用,因此可以降低青光眼引流阀术后滤过区瘢痕化,提高手术成功率。

    一种复合雷帕霉素碳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3863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26663.4

    申请日:2024-0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雷帕霉素碳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生物医用制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雷帕霉素、壳聚糖和丙烯酰胺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通入氮气至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液;步骤S2:将混合液密封于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恒温恒压环境下进行水热反应,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溶液;步骤S3:将反应溶液依次经过离心处理,滤过膜过滤及干燥后,得到复合雷帕霉素碳点。本发明在保留雷帕霉素生物活性的同时提高了雷帕霉素的水溶性和眼内注射安全性,打破了眼局部给药的限制,并通过调节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的极化,从而达到减轻神经炎症、防止细胞死亡和恢复视觉功能的效果。

    一种智能体双模态视觉行为监控系统以及监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45483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220166.X

    申请日:2020-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体双模态视觉行为监控系统以及一种监控方法,该监控方法为利用智能体双模态视觉行为监控系统进行,包括明暗穿梭实验和视动反应实验。该智能体双模态视觉行为监控系统包括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的顶部均为可开启式,以供放入和取出实验用的小鼠,第一隔室的内壁由不透光的材质制成,第二隔室具有内层壁和外层壁,外层壁由不透光的材质制成,内层壁于竖直方向布设有液晶显示屏,第二隔室的顶部正中央设有摄像机,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具有一相通的小孔,小孔的尺寸与小鼠的尺寸相匹配,以供小鼠于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之间穿梭,第二隔室于距离底面第一高度h处设有一可拆卸的镜面板,镜面板的中间设有固定平台。

    一种先天性无虹膜致病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321215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164873.1

    申请日:2020-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天性无虹膜致病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所检测的致病基因突变是PAX6基因第2外显子的第140位腺嘌呤核苷酸突变为胞嘧啶核苷酸,即NM_000280.3:c.140 A>C。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检测该先天性无虹膜致病突变的试剂盒,包括:10×PCR反应缓冲液、25mM dNTPs、DNA聚合酶、PCR扩增引物对、ddH2O,所述的PCR扩增引物对由引物1(SEQ ID NO:1所示)和引物2(SEQ ID NO:2)组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先天性无虹膜检测手段,可为临床已经确诊为先天性无虹膜的患者提供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并可为表型尚未明确的眼部异常患者提供基因诊断进而指导临床。

    一种智能体双模态视觉行为监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445483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010220166.X

    申请日:2020-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体双模态视觉行为监控系统,用于自动化评估实验小鼠视功能,解决现有手段人力成本高、设备空间大、精准性低的问题。该智能体双模态视觉行为监控系统包括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的顶部均为可开启式,以供放入和取出实验用的小鼠,第一隔室的内壁由不透光的材质制成,第二隔室具有内层壁和外层壁,外层壁由不透光的材质制成,内层壁于竖直方向布设有液晶显示屏,第二隔室的顶部正中央设有摄像机,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具有一相通的小孔,小孔的尺寸与小鼠的尺寸相匹配,以供小鼠于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之间穿梭,第二隔室于距离底面第一高度h处设有一可拆卸的镜面板,镜面板的中间设有固定平台。

    一种形状记忆泪道支架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3888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16568.6

    申请日:2020-08-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形状记忆泪道支架及制备方法,所述形状记忆泪道支架由可降解的形状记忆聚氨酯材料制成,且所述形状记忆泪道支架为网状三维结构;所述形状记忆泪道支架的临时形状为探针状,所述形状记忆泪道支架的初始形状与泪道形状相匹配;所述临时形状的形状记忆泪道支架适于通过人体体温作用,自行扩张至所述初始形状。本发明中的形状记忆泪道支架具有具有形状记忆效应,植入前可通过赋形将支架直径缩小,形态为探针状,能够在植入时减少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并保证植入手术的顺利进行,到达人体患处后通过在人体体温作用下支架形状发生回复,达到支撑泪道的目的。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致病基因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29959A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1110143751.5

    申请日:2011-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致病基因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包括:(1)将人OPTN(E50K)突变基因克隆到带有视网膜启动子c-kit的表达载体中,构建得到重组哺乳动物表达载体;(2)将重组哺乳动物表达载体导入到小鼠体内,筛选鉴定获得转基因小鼠。本发明鉴于鼠源的OPTN(E50K)基因与人类基因的不同,将人的OPTN(E50K)引入视网膜特异启动子,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小鼠的视网膜特异表达人的OPTN(E50K)基因,建立了OPTN(E50K)突变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模型,为系统地研究人类OPTN(E50K)突变致POAG的发病机制、发生发展趋势、疾病的转归以及治疗提供了研究动物。

    一种4D打印药物缓释新型青光眼引流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85748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59436.7

    申请日:2024-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4D打印药物缓释新型青光眼引流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眼部医疗装置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MMC和F127DA胶束与有机溶剂混合,溶解蒸发后加入去离子水中过滤,得到MMC载药胶束溶液;步骤S2:将MMC载药胶束溶液与温感型水凝胶和光敏型水凝胶混合,磁力搅拌均匀后,加入光引发剂,得到F127胶束交联双网络载药水凝胶;步骤S3:将引流盘的3D模型导入DLP打印机,将过滤后的F127胶束交联双网络载药水凝胶加入墨水槽中,通过数字光投影技术逐层打印引流盘,再与引流管及引流阀连接,得到4D打印药物缓释新型青光眼引流装置。本发明可在温度刺激下实现药物的加速释放和缓慢释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