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FPGA结合组态软件提高换热器利用率的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93744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424626.3

    申请日:2025-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FPGA结合组态软件提高换热器利用率的控制系统,涉及换热器控制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目前换热器控制系统存在响应迟缓、控制精度欠佳的问题。它包括包括数据采集模块,FPGA控制模块,执行机构,组态软件模块构成的四大核心交互模块。本发明的目的是构建一种借助FPGA结合组态软件的换热器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精准地把控换热器的运行参数,依据实际工况动态调整运行策略,同时实现对运行数据的高效监测与分析,从而显著提升换热器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损耗,增强工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一种非晶和晶体WO3双层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9172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75255.6

    申请日:2024-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晶和晶体WO3双层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氧化物薄膜技术领域。超声清洗导电玻璃ITO基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非晶WO3薄膜,退火处理得到结晶态的WO3薄膜3,继续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WO3薄膜,得到双层薄膜。优点是制备的双层电致变色薄膜既具有晶态WO3的良好循环稳定性,又具有非晶WO3大的透过率调制幅度和短的变色响应时间。上层的非晶结构层,有利于缩短薄膜变色的响应时间,同时下层晶态结构层保证了薄膜的循环稳定性,二者的协同作用使该异质结构WO3兼备了非晶和晶态WO3的优点,从而展示出优异的电致变色综合性能。同时也研究了晶态和非晶态WO3材料在电致变色过程中的调控机理。

    一种LED显示屏色度特征提取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5274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924261.6

    申请日:2024-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LED显示屏色度特征提取方法与系统,属于特征提取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基于区域偏差量以及综合偏差量确定划分区域的色度特征点的基准提取数量,获取划分区域以及相邻区域在不同的亮度下的色度偏差量,并结合划分区域以及相邻区域之间在不同的亮度下的色度特征的偏差量确定不同的亮度下的修正提取数量,通过提取数量以及基准提取数量进行LED显示屏的不同的划分区域在不同的亮度下的色度特征的提取,实现了从色度的偏差情况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划分区域的差异化的色度特征的提取。

    用于生产聚羧酸减水剂的反应釜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25354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501777.1

    申请日:2023-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生产聚羧酸减水剂的反应釜及制备方法,涉及制备聚羧酸减水剂技术领域,包括反应桶,所述反应桶的侧壁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反应桶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该用于生产聚羧酸减水剂的反应釜解决了现有的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在制作聚羧酸减水剂过程中,物料之间反应会逐渐产生大量的泡沫,容易导致制作后的聚羧酸减水剂出现大量气泡孔洞,从而降低了减水剂的减水率和粘聚性,且传统的反应釜无法在原料搅拌混合后进行均匀地抛洒消泡剂,而减水剂在合成过程中因为化学物质相互反应较为剧烈,通常会因为高温搅拌而生成有机酸类废气,若直接排出至空气中会导致工作人员吸入有害气体,从而出现安全隐患的问题。

    用于生产聚羧酸减水剂的反应釜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2535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501777.1

    申请日:2023-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生产聚羧酸减水剂的反应釜及制备方法,涉及制备聚羧酸减水剂技术领域,包括反应桶,所述反应桶的侧壁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反应桶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该用于生产聚羧酸减水剂的反应釜解决了现有的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在制作聚羧酸减水剂过程中,物料之间反应会逐渐产生大量的泡沫,容易导致制作后的聚羧酸减水剂出现大量气泡孔洞,从而降低了减水剂的减水率和粘聚性,且传统的反应釜无法在原料搅拌混合后进行均匀地抛洒消泡剂,而减水剂在合成过程中因为化学物质相互反应较为剧烈,通常会因为高温搅拌而生成有机酸类废气,若直接排出至空气中会导致工作人员吸入有害气体,从而出现安全隐患的问题。

    智慧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6827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40294.9

    申请日:2023-04-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慧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在实验室中的有害气体的浓度在第一设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排风系统打开,以稀释有害气体的浓度;在打开排风系统之后,如果实验室当前允许打开智能窗,控制智能窗打开,以加快稀释有害气体的浓度,以避免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如果实验室当前不允许打开智能窗,获取有害气体的浓度在第一设定范围内对应的第一报警信息,以及将第一报警信息发送至报警模块进行报警,以使得处于实验室内的人员及时了解到当前实验室的情况;在设定时长后实验室中的有害气体的浓度不降低反而增大的情况下,表示当前实验室环境在不断产生有害气体,及时警示人员及时离开实验室,以及时避免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

    一种双绝缘层日盲紫外光敏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14642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0590641.7

    申请日:2021-0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绝缘层日盲紫外光敏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对衬底进行预处理后,通过光刻剥离技术在衬底上曝光显影出栅极区域,并在栅极区域蒸镀导电膜,得到第一基底;步骤二、在第一基底上通过光刻剥离技术显影出第一堆叠区域,在第一堆叠区域沉积Ta2O5薄膜,得到第二基底;其中,第一堆叠区域栅极区域部分重叠;步骤三、在第二基底的Ta2O5薄膜上沉积MgO薄膜,得到第三基底;步骤四、在第三基底的MgO薄膜上沉积Mg0.5Zn0.5O薄膜,得到第四基底;步骤五、在第四基底上通过光刻剥离技术曝光显影出第二堆叠区域,在第二堆叠层区域沉积叉指电极层,得到晶体管;其中,第二堆叠区域位于Mg0.5Zn0.5O薄膜上方,并且第二堆叠区域的边缘与Mg0.5Zn0.5O薄膜的边缘完全重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