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4524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85172.3
申请日:2023-10-07
Applicant: 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21D8/00 , E21D9/14 , E21D11/10 , E21D5/11 , E21D20/02 , E21D21/00 , E21D11/38 , E02D29/045 , E02D17/04 , E02D5/34 , E02D5/46 , E02D1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埋大断面隧道长距离下穿高速公路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在高速公路中分带及高速公路路基两侧施工竖井,高速公路中分带的竖井为第一竖井,高速公路路基两侧的竖井分别为第二竖井和第三竖井;S2、将下穿高速公路的隧道分为明挖段和暗挖段,通过竖井向隧道暗挖段施工超前管棚和超前管幕;S3、在超前管棚和超前管幕支护下,施工隧道暗挖段,所述隧道暗挖段采用复合式衬砌,开挖支护方法为分部上下台阶法;S4、隧道暗挖段施工完成后,在第一竖井中施工隧道明挖段,再进行第一竖井回填;该方法可有效的控制高速公路路面沉降,大大降低的隧道施工风险,对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33514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010112919.5
申请日:2020-02-24
Applicant: 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对称梁拱组合结构人行桥,包括相互呈反对称设置的第一拱桥部和第二拱桥部。第一拱桥部和第二拱桥部均包括承台、半拱圈、转换平台、纵梁、斜撑组合和若干桩基,承台固定在若干桩基上,半拱圈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承台和转换平台上。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斜撑组合及转换平台固定连接,斜撑组合固定在所述承台上,第一拱桥部的转换平台和第二拱桥部的转换平台固定相连,半拱圈上设有梯步道。本发明取梁、拱两种结构形式各自的优点,通过几何关系组合成一种新型反对称拱梁体系,并利用拱圈与地面衔接布置梯步道作为行人通道。该结构具有受力合理、承载能力强、挠度小、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特点,且无赘余结构,线型优美,外形简约。
-
公开(公告)号:CN11790510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25387.X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17/04 , E02D3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应力结构在城市下穿通道分岔段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在排桩支护条件下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至设计底标高后,设置砂碎垫层,并在砂碎垫层上设置C20素混凝土垫层;S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隧道底板施工;S3、钢筋混凝土侧墙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隧道顶板施工;S4、预应力钢绞线施工及张拉;S5、隧道防水施工及基坑回填;该方法可将下穿通道结构顶板和底板的厚度控制在1.2m,从而减少了下穿道路的埋深,使道路纵坡减缓,且基坑开挖深度减少,有利于降低施工难度和基坑开挖风险,可以确保结构的安全稳定、降低施工难度与风险且有利于隧道运营阶段的管养和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604390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199324.3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17/04 , E02D19/18 ,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廊近距离下穿现状构筑物的顶推施工方法,包括S1.开挖始发基坑;S2.将管廊划分为始发基坑段、顶推段与接收基坑段;在始发基坑底部浇筑滑板,在滑板顶部现浇顶推段,并安装钢刃脚;浇筑套拱,并施打超前管棚;S3.在套拱范围内与超前管棚支护下朝现状构筑物方向顶进顶推段,并开挖钢刃脚范围内土体,将顶推段顶推到位。本发明能够在管廊与现状构筑物间距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套拱与超前管棚支护,并采用顶推工艺,使管廊穿越现状构筑物下方土体,以完成管廊在现状构筑物下方的布设,施工过程中可避免现状构筑物的破除与再恢复,缩短施工工期,节约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906193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400681.0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29/055 ,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上盖的超浅埋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分隔带处明挖基槽至钢盖板设计位点,将预制的钢盖板吊装、铺设至基槽内,并在钢盖板上方铺设路面层;S2.在分隔带一侧车行道处明挖基槽至钢盖板设计位点,将预制的钢盖板吊装、铺设至基槽内,并在钢盖板上方铺设路面层;S3.在分隔带另一侧车行道处明挖基槽至钢盖板设计位点,将预制的钢盖板吊装、铺设至基槽内,并在钢盖板上方铺设路面层;S4.施作超前支护,并在钢盖板与超前支护下分步暗挖隧道。本发明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基础施工,且无需对现状道路进行临时大改线,施工作业时间短,尤其适用于用地紧张、仅允许交通局部中断几小时的施工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1335141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12919.5
申请日:2020-02-24
Applicant: 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对称梁拱组合结构人行桥,包括相互呈反对称设置的第一拱桥部和第二拱桥部。第一拱桥部和第二拱桥部均包括承台、半拱圈、转换平台、纵梁、斜撑组合和若干桩基,承台固定在若干桩基上,半拱圈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承台和转换平台上。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斜撑组合及转换平台固定连接,斜撑组合固定在所述承台上,第一拱桥部的转换平台和第二拱桥部的转换平台固定相连,半拱圈上设有梯步道。本发明取梁、拱两种结构形式各自的优点,通过几何关系组合成一种新型反对称拱梁体系,并利用拱圈与地面衔接布置梯步道作为行人通道。该结构具有受力合理、承载能力强、挠度小、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特点,且无赘余结构,线型优美,外形简约。
-
公开(公告)号:CN219196193U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320339308.3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下穿隧道横截沟结构,包括墙体,墙体内部相对设置有两个隧道洞室;所述隧道洞室下方路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检修道;外侧的所述检修道靠近道路一侧设置有排水沟,内侧的所述检修道与排水沟之间设置有横截沟,且横截沟一端与排水沟连通;所述检修道和排水沟沿隧道洞室长度方向设置,横截沟沿隧道洞室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横截沟两侧壁分别浇筑有塑钢纤维混凝土层;所述塑钢纤维混凝土层上端预埋有套筒;所述横截沟上端铺设有重型铸铁盖板;所述重型铸铁盖板两侧分别设置有锁紧孔,一锁紧螺栓穿过锁紧孔且其下端并与套筒螺纹连接;所述横截沟上方的重型铸铁盖板上开设有漏水孔,通过漏水孔将道路上的水分排入横截沟内。
-
公开(公告)号:CN214939206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22788585.1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通道的桥台结构及桥梁,包括桥台,所述的桥台中部设有一供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的第一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道横向贯穿整个桥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解决了台前主梁下设置行人及非机动车道净空要求较高、造价成本高的问题;该结构造价成本低,且结构简单易于施工,避免了绕行、下挖地面、或单独设置人行天桥、地道等造成经济浪费,同时通道结合桥台设置也丰富桥头景观,提升桥头景观趣味。
-
公开(公告)号:CN211815492U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20051135.1
申请日:2020-01-10
Applicant: 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整体式预应力筏板基础的拱桥,包括基槽垫层、拱肋、钢筋砼筏板基础、两个拱桥基座及若干个纵向预应力钢束;钢筋砼筏板基础浇筑在基槽垫层上;钢筋砼筏板基础内设有供纵向预应力钢束穿过的管道;两个拱桥基座浇筑在钢筋砼筏板基础的两侧;纵向预应力钢束设置在钢筋砼筏板基础的管道内,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到钢筋砼筏板基础的两侧进行封锚,张拉的预应力钢束形成自平衡体系;拱肋浇筑与两个拱桥基座上,形成裸拱。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基槽垫层上设置钢筋砼筏板基础,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到钢筋砼筏板基础的两侧进行封锚,形成自平衡体系,解决了拱桥支撑座可能产生移动或转动及拱圈发生较大的变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4328470U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22989076.5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悬臂结构的桥头引道和高架桥,其中具有悬臂结构的桥头引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路面衔接段、中间悬臂段和桥梁衔接段,所述路面衔接段、中间悬臂段和桥梁衔接段的顶面衔接,且逐渐升高,形成高于路面的桥段。所述中间悬臂段高出路面的部分的横截面成T字形或工字形,包括两侧向内凹入的悬臂式侧墙。所述中间悬臂段的顶面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挡墙悬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向内凹入的悬臂式侧墙,削弱了传统桥梁的侧墙效应,减小了行车压抑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