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的供电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69877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044380.2

    申请日:2024-0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的供电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涉及车辆供电领域,在实现控制时,对于储能系统,需要判断储能系统是否满足进入目标工作状态的条件,满足条件时向储能系统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使储能系统进入目标工作状态;而对于燃料电池系统总成,同样需要判断燃料电池系统总成是否满足进入目标工作状态的条件,满足条件则向燃料电池系统总成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使燃料电池系统总成进入目标工作状态。通过合理地设定进入目标工作状态的条件,处理器分别检测两个系统是否满足条件,在满足条件时控制其进入目标工作状态,不需要司机参与,提高了高压供电系统的控制效率,还能够应用于全自动驾驶的轨道车辆上。

    一种车下静态线缆及活动线缆布线综合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58055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64449.X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下静态线缆及活动线缆布线综合模拟装置,包括:直线导轨和移动架,移动架为沿着直线导轨布置的两个,移动架包括:旋转平台、下横梁、上横梁、纵梁、第一线缆架以及第二线缆架;旋转平台包括平台底座和旋转盘;下横梁和上横梁均与直线导轨垂直,下横梁设置于旋转盘上,纵梁的底端设置在旋转盘上,上横梁可上下调节地设置在纵梁上,第一线缆架可沿下横梁滑动地设置在下横梁上,且第一线缆架可锁紧在下横梁上,第二线缆架可沿上横梁滑动地设置在上横梁上,且第二线缆架可锁紧在上横梁上。本发明在设计阶段就可以验证线缆布线的可行性,无须到生产阶段反复修改、试验,从而避免了线缆的验证影响整车的生产进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种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8757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0883876.X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其中,该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调度系统、列车自动运行系统及列车控制和管理系统;调度系统用于发送开始连挂指令;列车自动运行系统用于将开始连挂指令发送至列车控制和管理系统;列车控制和管理系统用于打开激活头车的车钩开闭机构,并将已打开信号反馈至列车自动运行系统;列车自动运行系统控制列车控制和管理系统令两个激活头车的车钩连挂。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因各系统间的协同控制可自动完成编组过程,无需人工操作和检查确认,速度快;且可以在客流高峰期直接进行全自动的编组,增加车组数量,无需改变发车间隔,进而避免了增加地铁运行压力的问题。

    一种车钩连挂状态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7315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0529081.9

    申请日:2022-0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钩连挂状态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状态图像;在状态图像中标定刻度槽的中心基准线;从状态图像中提取指针对应的指针线;计算中心基准线与指针线之间的夹角,在夹角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车钩的连挂状态为未闭合,并将连挂状态传输至搭载乘客信息系统的交换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钩连挂状态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采用识别车钩指示器部位的状态图像、并计算该状态图像中指针线与中心基准线之间夹角的方法,对车钩的连挂状态进行判断,可以避免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减少人力物力,有效提高检测效率;且能与传统的乘客信息系统相结合,使车钩未闭合的连挂状态得到及时且高效地传播。

    一种轨道车辆编组、轨道车辆重联编组及轨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1960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0622752.6

    申请日:2022-0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编组、轨道车辆重联编组及轨道系统,其中,该轨道车辆编组包括:按序连接的第一列车、第二列车、第三列车和第四列车;第一列车与第四列车为轨道车辆编组的两个头车,第二列车与第三列车为轨道车辆编组的两个中间车;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构成第一动力单元;第三列车与第四列车构成第二动力单元。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编组、轨道车辆重联编组及轨道系统,在该4编组中设置两个动力单元,每个动力单元由两辆列车构成;其牵引功率更大,使得其能够具备传统地铁的快速启停能力,还能够具备干线高速动车组的高速运行能力;且由于该轨道车辆编组具有两个动力单元,其可具备冗余性,增加了系统运营的可靠性。

    一种轨道车辆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79015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1911411169.5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当所述轨道车辆在交流电网下运行时,通过所述第一牵引供电回路和所述第二牵引供电回路中的交流供电回路获取交流电网的电能带动所述轨道车辆运行;同样的,当所述轨道车辆在直流电网下运行时,通过所述第一牵引供电回路和所述第二牵引供电回路中的直流供电回路获取直流电网的电能带动所述轨道车辆运行;从而得到了一种既能在交流电网下运行,又能在直流电网下运行的轨道车辆,满足了中心城区与周边远郊区县的运输需求。

    一种车辆加氢系统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轨道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786417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821908.4

    申请日:2023-12-2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加氢系统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轨道车辆,涉及轨道交通领域。通过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轨道车辆的不同车体设置不同的储氢系统、加氢口和管路,其中,储氢系统位于车体的车顶,加氢口位于车体的车身本体上,且邻近车体的车侧位置,因此加氢口可以适用于加氢人员在地面以及高站台进行加氢的情况,便于加氢人员进行加氢;并且,由于储氢系统、加氢口和管路均位于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轨道车辆的车身外部,无需改变储氢系统、加氢口和管路的结构,通过对加氢口的安装位置的改变,便可以适用于两车体同时在同站台侧、异站台侧、同地面侧或异地面侧进行加氢等多种情况,满足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轨道车辆在多种加氢场景下的加氢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