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钙原子束光钟的原子束流准直特性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5947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10290307.4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钙原子束光钟的原子束流准直特性的测量装置及方法。测量方法为:利用电动位移平台系统,对探测激光与钙原子共振跃迁的辐射荧光信号进行扫描测量,得到原子束流发射路径上不同位置的钙原子分布,实现原子束流准直特性的测量,包括束流发散角α和偏转角β。测量装置包括钙原子束流真空物理系统,激光锁频光路,探测光路,斩波器,锁相放大器及相应的电控装置。本申请在已有的原子炉口准直管设计基础上,利用原子与激光相互作用的荧光信号强度测量原子束流的z向分布边界,得到原子束流发射路径上不同位置的原子分布,以突破工程应用中加工及装配的限制,进一步提高原子束流量及原子束流准直特性。

    一种钙原子束光钟的原子束流准直特性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59470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290307.4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钙原子束光钟的原子束流准直特性的测量装置及方法。测量方法为:利用电动位移平台系统,对探测激光与钙原子共振跃迁的辐射荧光信号进行扫描测量,得到原子束流发射路径上不同位置的钙原子分布,实现原子束流准直特性的测量,包括束流发散角α和偏转角β。测量装置包括钙原子束流真空物理系统,激光锁频光路,探测光路,斩波器,锁相放大器及相应的电控装置。本申请在已有的原子炉口准直管设计基础上,利用原子与激光相互作用的荧光信号强度测量原子束流的z向分布边界,得到原子束流发射路径上不同位置的原子分布,以突破工程应用中加工及装配的限制,进一步提高原子束流量及原子束流准直特性。

    一种热原子束流分布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8955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289638.6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原子束流分布的测量装置及方法,利用激光与原子的共振跃迁谱线,通过测量荧光信号强度,获取原子束流沿出射路径的分布。原子炉口及准直狭缝等物理结构的设计影响了原子束流的分布,目前物理结构的设计仅以原子束流分布的仿真结果为依据,实验测量原子束流的分布不仅对原子炉口设计进行了工程验证,而且对炉口的加工装配情况进行了工程测试。此外,为优化炉口的参数设计进一步改善原子束流分布提供了实验参考。根据实测的原子束流分布验证并优化物理系统的结构设计,抑制原子束流的发散角,改善原子束流的准直特性,有利于减少原子损失、提高原子利用效率、增加原子使用寿命,推动对原子束流分布的监测和控制。

    一种偏振分辨的差分反射谱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095689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010596245.7

    申请日:2010-12-20

    Inventor: 申超 朱汇 吴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振分辨的差分反射谱测量系统,包括:一液氮杜瓦;一手动三维平移台;一消色差透镜;一激震器用于周期性震动透镜;一宽波段四分之一波长波片;一双输出格兰泰勒棱镜;一宽波段线偏振片以及一宽波长二分之一波长波片;一单色仪;一超连续白光光源;一探测器;两台锁相放大器;以及一斩波。利用本发明,通过配备低温杜瓦,可以测量样品在77K至300K之间的偏振分辨差分反射谱,从而可以进一步研究分析物质与自旋相关的能带结构和特性。

    强磁场环境和液氮温度下的自旋相关输运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943664B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0910088590.7

    申请日:2009-07-08

    Abstract: 一套强磁场环境和液氮温度下的自旋相关输运测量系统,包括:一液氮杜瓦;一手动五维调节平台,放置液氮杜瓦,用于调节液氮杜瓦的空间位置;一钕铁硼永磁体,同轴地套在液氮杜瓦的铝套筒外侧,用于提供测量的强磁场环境;一电动一维平移台,位于钕铁硼永磁体下方;一手动一维升降台,位于电动一维平移台下方,用于调节钕铁硼永磁体和液氮杜瓦的相对位置;一超长工作距离物镜,位于液氮杜瓦的光学窗口的正前方,用于聚焦激发光到样品、以及收集并准直样品发出的荧光;一宽波段偏振非敏感分束棱镜,位于钕铁硼永磁体的通孔的一侧;一荧光光路,从样品出射,并经过超长工作距离物镜准直到垂直于光学窗口的方向;一激发光光路,与荧光光路正交于宽波段偏振非敏感分束棱镜。

    极紫外超透镜结构及电子设备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5937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473493.X

    申请日:2023-04-2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极紫外超透镜结构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极紫外超透镜结构包括基底层以及超表面层,基底层用于作为极紫外超透镜结构的支撑结构;超表面层设置在基底层上,设置有基于几何相位原理分布的纳米孔结构单元阵列,以通过改变纳米孔结构单元阵列中的每个纳米孔结构单元的分布旋转角实现改变出射极紫外光束的相位。

    基于空间分区复用几何相位原理的RGB消色差超透镜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19265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91231.3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一种基于空间分区复用几何相位原理的RGB消色差超透镜结构,包括:支撑基底;形成于该支撑基底上的隔离层;形成于该隔离层上的超透镜结构材料层;该超透镜结构材料层分布有三种基于空间分区复用并满足几何相位原理的纳米结构单元阵列,第一纳米结构单元阵列位于超透镜中心半径为R1的圆形区域,用于对RGB入射光中的蓝光B进行聚焦;第二纳米结构单元阵列位于超透镜中心半径为R1与R2之间的圆环区域,用于对RGB入射光中的绿光G进行聚焦;第三纳米结构单元阵列位于超透镜中心半径为R2与R3之间的圆环区域,用于对RGB入射光中的红光R进行聚焦;第一至第三纳米结构单元阵列的焦距或焦点一致。利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消色差超透镜结构复杂、工艺难度大和难以实现大面积的问题。

    反射式介质手性超表面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3882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73218.3

    申请日:2023-03-1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反射式介质手性超表面,包括:衬底层,用于物理支撑作用;反射层,设于衬底层上,用于接收和反射圆偏振光,其中,圆偏振光包括左旋方向的圆偏振光和右旋方向的圆偏振光;介质微纳结构层,设于反射层上,用于对左旋方向的圆偏振光和右旋方向的圆偏振光进行差异性散射,以调控圆偏振光的强度。介质微纳结构层包括:阵列排布的纳米棒单元,其中,行与行之间的纳米棒单元沿纳米棒单元的长轴方向错位排列且错位方向相同,构成二维斜方格子周期性排列结构。该反射式介质手性超表面提高了器件的输出效率,减轻了对加工工艺的要求,保障了器件的成品率和量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