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8490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088137.7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
IPC: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位置数据的行人出行分类检测方法和系统,其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行人轨迹数据,构建行人组合出行特征;步骤S2:构建城市组合区域特征;步骤S3:融合行人组合出行特征和城市组合区域特征,构建增强行人出行特征;步骤S4:将增强行人出行特征,输入行人出行分类检测模型,得到行人出行分类结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行人轨迹信息以及地域的特征,预测在一定时期以及地域内的行人出行的行为方式,以便提前预警,疏解交通压力,保证交通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2784901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088137.7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
IPC: G06V10/764 , G06V10/8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位置数据的行人出行分类检测方法和系统,其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行人轨迹数据,构建行人组合出行特征;步骤S2:构建城市组合区域特征;步骤S3:融合行人组合出行特征和城市组合区域特征,构建增强行人出行特征;步骤S4:将增强行人出行特征,输入行人出行分类检测模型,得到行人出行分类结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行人轨迹信息以及地域的特征,预测在一定时期以及地域内的行人出行的行为方式,以便提前预警,疏解交通压力,保证交通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2667760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51902.6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6F16/29 , G06F16/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根据时空聚类方法对用户每天的位置数据进行聚类,得到用户每天的多个停留点信息;分别对多个停留点信息进行第一次编码,得到各个停留点信息对应的停留点编码信息;根据停留点编码信息从多个停留点信息对应的停留点中筛选出长期停留点,对长期停留点进行第二次编码,得到用户出行特征编码;对位置数据对应的出行区域进行功能划分,得到功能区域划分结果;根据功能区域划分结果对各个用户出行特征编码进行第三次编码,得到用户最终的出行轨迹信息编码。本发明通过多次编码将划分的功能区域特征与用户出行特征编码相结合,最终得到用户的出行轨迹信息编码,能够对多元数据进行有效的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227690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186828.2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复杂环境的大载荷应急救援机器人,包括机械臂,动力底盘、悬挂系统、液压系统等,其中悬挂系统布置在动力底盘的两侧,用来支撑整个设备平台以及行走功能,悬挂系统采用克里斯蒂悬挂,具有高机动性和越野性能,最大越障高度达到300mm,机械臂和动力底盘通过机械臂安装法兰连接;平台用高强度薄钢板以及型材焊接而成,具备高强度、低质量的特点,用来安装和支撑动力传动箱、电池箱、散热系统、机械臂、液压系统、车载控制器部件;行走电机采用大功率伺服电机,具备低速大扭矩满足行走功能,液压泵站采用大功率电机,为机械臂液压传动提供动力,并且这个平台可实现故障自诊断和自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8376423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089174.8
申请日:2018-01-30
Applicant: 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中安华邦(北京)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IPC: G06T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19/0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生产VR实训导航路径动态规划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三维场景中的用户模型和目标模型的坐标信息;步骤2,根据所述坐标信息和所述三维场景中的环境模型确定所述用户模型至所述目标模型的路径线,其中,所述环境模型为所述三维场景中表征场景环境的静态模型;步骤3,根据所述路径线生成所述路径模型,所述路径模型引导所述用户模型向所述目标模型移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在三维模拟场景中,实现用户模型与目标模型之间最优导航路径的规划,改善导航路径模型的显示效果,提高用户操作满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145995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161446.6
申请日:2017-03-17
Applicant: 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 , 清华大学 ,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9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环境安全性预测方法、装置和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影响安全生产环境的指标体系的多个层级以及每个层级的安全生产指标,多个层级至少包括最低层级、至少一个中间层级和最高层级;利用层次分析法,根据预设的指标重要程度评分标准、最低层级和至少一个中间层级的安全生产指标,分别计算最低层级和至少一个中间层级的安全生产指标的权重值;根据采集的最低层级的安全生产指标的历史数据、计算得到的最低层级和至少一个中间层级的安全生产指标的权重值,计算最高层级的指标数据,以对生产环境的安全性进行预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测方法、装置和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环境的安全性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2562271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011366115.4
申请日:2020-11-29
Applicant: 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 , 北京中安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事故现场用综合数据采集取证装备,包括气体采集模块,红外成像模块,环境参数采集模块,音视频采集模块,定位模块,多维数据融合与处理模块,数据调度与控制模块,实时通信模块,显示操作、存储和接口,电子证据规范化模块以及供电模块;多维数据融合与处理模块将采集的各类事故现场数据进行融合得到事故现场电子数据;电子证据规范化模块对该电子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以确保其法律效力,随后进行加密计算并获取时间戳文件,通过数据调度与控制模块将其与事故现场电子数据叠加作为电子证据进行本地存储。本装备结构紧凑、便于移动或携带,有效解决了事故及灾害发生过程中的现场多维证据固化的问题,防止证据非人为灭失或销毁。
-
公开(公告)号:CN11099147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0592441.8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
IPC: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数据降维方法、画像构建方法及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的数据降维方法中,采用如下步骤:(1)确定映射关系;(2)定义核函数和核矩阵;(3)构造拉格朗日函数;(4)计算比例系数;(5)得到降维时的投影向量,从而实现数据降维;(6)得降维后的数据样本和;(7)计算样本中和的关联程度;(8)计算任意节点的传播能力;(9)计算节点的度,并构建了复杂网络。本发明采用了将复杂网络(CN)与核典型关联分析(KCCA)的方式,融合了二者的优势,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之处,采用数据降维等大数据分析方法,剔除了冗余数据,并着重考虑了系统间的关联性。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以上技术方案,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画像构建方法是有效的,为我国各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监管工作重点提供了准确的分析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68905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839626.4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燃气管道内腐蚀模式智能辨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和分类图像;(2)建立燃气管道内腐蚀图像数据集;(3)基于迁移学习建立的燃气管道内腐蚀模式辨识模型;(4)模型微调再训练。采用无损探测设备对燃气管道的内腐蚀缺陷进行探测,获得燃气管道内腐蚀的原始图像资料,根据内腐蚀缺陷的空间分布特征,将燃气管道内腐蚀划分为五种模式;为数据集的每张图像添加内腐蚀模式标签,将数据集按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迁移学习方法,利用已在大规模图像数据集预训练的图像分类模型,建立燃气管道内腐蚀模式的智能辨识方法,克服对主观经验的依赖,降低对数据集规模的要求,节省模型学习的时间和算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376423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810089174.8
申请日:2018-01-30
Applicant: 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中安华邦(北京)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IPC: G06T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生产VR实训导航路径动态规划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三维场景中的用户模型和目标模型的坐标信息;步骤2,根据所述坐标信息和所述三维场景中的环境模型确定所述用户模型至所述目标模型的路径线,其中,所述环境模型为所述三维场景中表征场景环境的静态模型;步骤3,根据所述路径线生成所述路径模型,所述路径模型引导所述用户模型向所述目标模型移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在三维模拟场景中,实现用户模型与目标模型之间最优导航路径的规划,改善导航路径模型的显示效果,提高用户操作满意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