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95187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010537139.5
申请日:2020-06-12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根据隧道群路段设计时速、隧道间距和外部光照强度三个因素确定合适的遮阳棚型式,根据隧道群路段设计时速、隧道间距、外部光照强度以及遮阳棚型式确定合理的遮阳棚材料透光率与长度。本发明能确定合理的遮阳棚的材料与长度,实现沿着行车方向的合理亮度变化,将各个区段的亮度变化控制在驾驶员视觉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创造合理的隧道群光环境过渡带,有效缓解隧道群出入口地段的明暗适应问题,对于改善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驾驶环境,减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69518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37139.5
申请日:2020-06-12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遮阳棚设计方法,根据隧道群路段设计时速、隧道间距和外部光照强度三个因素确定合适的遮阳棚型式,根据隧道群路段设计时速、隧道间距、外部光照强度以及遮阳棚型式确定合理的遮阳棚材料透光率与长度。本发明能确定合理的遮阳棚的材料与长度,实现沿着行车方向的合理亮度变化,将各个区段的亮度变化控制在驾驶员视觉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创造合理的隧道群光环境过渡带,有效缓解隧道群出入口地段的明暗适应问题,对于改善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驾驶环境,减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986832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510042429.1
申请日:2015-01-2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F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自然风节能利用的风道设计方法,对于地下风机房,在风机房内由于安装有风机,在风机不开启的情况下风道是被风机阻隔的,因此需要在风机房风道位置处加设辅助风道,自然风可通过节能风道进入隧道,当隧道通风路径中的自然风风向与设计风向相同,即q>q0时,完全利用节能风道进行通风;当自然风风向与设计风向相同,即0<q<q0时,开启部分风机和节能风道协同进行通风;当自然风风向与设计风向相反,开启风机,调整到合适功率,进行通风。本发明可以使得节能风道有效的利用了长达隧道中的自然风资源,为隧道后期运营通风的节能减排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减少了隧道机械通风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3993890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10227842.0
申请日:2014-05-27
IPC: E21D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隧道斜井式紧急出口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结构设置、数据获取、仿真模拟和结构设计计算步骤;疏散通道由斜井式结构构成,包括与主隧道连接入口处的防护门、斜井式结构的缓坡段和斜井段,缓坡段宽度不小于斜井段宽度;防护门的最小宽度D(P)=1.75e0.025P;缓坡段最小面积A(P)=34e0.1P;缓坡段最大坡度S(a)=e0.18a。本发明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和模型,获得了满足不同数量人员安全疏散紧急通道结构设计参数,该参数也充分反映了紧急通道结构条件对隧道内人员紧急疏散的影响。本发明提供了目前斜井式紧急通道的结构设计方法,而且为斜井式紧急通道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加强了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的安全可靠性,最大可能地实现了经济、合理、安全、高效、减少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3993905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227844.X
申请日:2014-05-27
IPC: E21F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隧道防灾紧急通道。所述疏散通道由斜井式结构构成,包括与主隧道连接入口处的防护门、斜井式结构的缓坡段和斜井段,缓坡段宽度不小于斜井段宽度;防护门的最小宽度D(P)=1.75e0.025P;缓坡段最小面积A(P)=34e0.1P;缓坡段最大坡度S(a)=e0.18a。本发明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和模型,获得了满足不同数量人员安全疏散紧急通道结构设计参数,该参数也充分反映了紧急通道结构条件对隧道内人员紧急疏散的影响。本发明提供了目前斜井式紧急通道的结构设计方法,而且为斜井式紧急通道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加强了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的安全可靠性,最大可能地实现了经济、合理、安全、高效、减少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0222369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1910369368.8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回填缓冲层材料强化的落石冲击力计算方法,步骤如下:S10:通过Hertz接触理论建立弹性模型;S20:通过摩尔‑库伦屈服准则限定步骤S10中建立的弹性模型;S30:通过步骤S10和步骤S20来建立土体的弹塑性强化模型;S40:通过反演法得出步骤S30中土体的弹塑性强化模型中的k值;S50:将步骤S40中得到的k值放入步骤S30土体的弹塑性强化模型中得到落石冲击力。该考虑回填缓冲层材料强化的落石冲击力计算方法中采用根据本方法得到的系统进行计算能够更好的得出落石冲击力,从而能够更好的设计艰险山区防落石棚洞或拱形明洞,使艰险山区交通线上防落石灾害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可靠,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232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551934.4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基于损伤理论的型钢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本构计算方法及装置,该方法考虑型钢与混凝土粘结滑移的残余强度确定了新型损伤模型,同时基于滑移等效假说得到粘结滑移过程中损伤变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有损微元生成的损伤演化模型,建立了型钢与混凝土粘结滑移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能够统一描述粘结滑移曲线峰前及峰后全部特性及其损伤演化规律,且损伤方程形式简单、参数物理意义明确。经验证,理论结果和试验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2915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33500.0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地温隧道需风量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确定隧道纵向瞬态温度场围岩部分和风流部分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S1.确定高地温隧道的围岩初始温度t0b、洞外的风流初始温度t0f、围岩比热容c1、围岩密度ρ1、隧道半径R、空气比热容c2、空气密度ρ2和通风时长,并假定隧道内的风速v,利用三维隐式差分方法计算通风预设时长后的围岩壁面温度和风流温度;S2.计算高地温隧道内的散热量Q;S3.基于所述散热量Q、通风后的该围岩壁面温度和风流温度,计算高地温隧道的需风量。本发明够精确控制高地热区段施工隧道洞室内通风降温的真实需风量,有降低隧道内的空气温度,方便施工人员正常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614795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07175.1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河北省高速公路延崇管理中心(河北省高速公路京雄管理中心)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隧道通风耦合细水雾灭火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螺旋隧道通风耦合细水雾灭火的试验装置包括试验螺旋隧道、火源模拟系统、纵向通风模拟系统、细水雾模拟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所述螺旋隧道通风耦合细水雾灭火的试验方法基于该试验装置。本发明实现了模拟螺旋隧道纵向通风耦合细水雾下对火灾烟雾以及火情状况的影响,为研究螺旋隧道的通风、细水雾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为保障螺旋隧道运营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232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0551934.4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基于损伤理论的型钢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本构计算方法及装置,该方法考虑型钢与混凝土粘结滑移的残余强度确定了新型损伤模型,同时基于滑移等效假说得到粘结滑移过程中损伤变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有损微元生成的损伤演化模型,建立了型钢与混凝土粘结滑移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能够统一描述粘结滑移曲线峰前及峰后全部特性及其损伤演化规律,且损伤方程形式简单、参数物理意义明确。经验证,理论结果和试验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