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地温隧道需风量计算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2915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33500.0

    申请日:2023-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地温隧道需风量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确定隧道纵向瞬态温度场围岩部分和风流部分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S1.确定高地温隧道的围岩初始温度t0b、洞外的风流初始温度t0f、围岩比热容c1、围岩密度ρ1、隧道半径R、空气比热容c2、空气密度ρ2和通风时长,并假定隧道内的风速v,利用三维隐式差分方法计算通风预设时长后的围岩壁面温度和风流温度;S2.计算高地温隧道内的散热量Q;S3.基于所述散热量Q、通风后的该围岩壁面温度和风流温度,计算高地温隧道的需风量。本发明够精确控制高地热区段施工隧道洞室内通风降温的真实需风量,有降低隧道内的空气温度,方便施工人员正常施工。

    一种拱桥式明洞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747203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22653.1

    申请日:2015-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拱桥式明洞,主要由明洞及其支承主体构成,支承主体由多个平行于隧道轴线且相互独立和并列设置的支承单元构成,优选为三个支承单元,即左支承单元、右支承单元和中间支承单元;各支承单元各自由桩基础、立于桩基础上承台、立于承台上的主拱圈上的空腹拱桥构成;所述明洞两侧边墙分别设置在左支承单元和右支承单元的空腹拱桥上,明洞两侧边墙上设置有通透的拱形孔洞。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可降低在山区和深谷沟壑地段隧道明洞的施工难度,提高隧道明洞在山体坡面与沟壑地段防御地质灾害的性能,明洞采用并行排列且相互独立的空腹拱桥进行支撑,消除了因道路拱桥上机动车辆运行时所产生的振动对拱形明洞的影响。本发明可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适合在山区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明洞工程中推广。

    用于软弱破碎高温含水地层中的隧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330678U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20089301.0

    申请日:2016-0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软弱破碎高温含水地层中的隧道结构,包括隧道衬砌和仰拱,衬砌与仰拱构成封闭的环状结构,衬砌的底脚与仰拱的左右两端部相衔接,在底脚内设置泄水孔,在衬砌与仰拱的衔接部位设置排水沟、电缆槽,隧道内的行车道放置在减振层上,减振层的下部设置有承台板,承台板由纵梁与横梁共同支撑,纵梁和横梁由桩基支撑,桩基竖向垂直穿透仰拱并插入地层中,所述行车道、减振层和承台板的两侧端部均与排水沟和电缆槽所在部位脱开,所述纵梁、横梁、桩基均与仰拱脱开;本隧道结构具有防水、隔热、减振的作用,而且结构紧凑、承载性能高、施工便利,其造价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使用范围广。

    一种用于桥隧结合部位防护危岩落石的洞棚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572000U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20043629.4

    申请日:2015-0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有效防护道路铺设中桥隧结合部位危岩落石的洞棚结构,具有延伸至隧道内的衬砌(1)段和设置在隧道外的洞棚(3)段,衬砌(1)段通过防护端墙(2)与洞棚(3)相连。洞棚的两侧置于纵梁(301)上,纵梁(301)的底面支承在立柱(302)上;洞棚(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区域内纵向设置有桥梁(4),桥梁(4)的底面支承在承台(5)上,承台(5)的底面由桥墩(6)支承。本实用新型将洞棚及其纵梁和立柱与隧道洞口外桥梁的承台和桥墩脱开设置,使桥梁上因车辆运行引起的振动向洞棚结构的传递得以减少,方便了施工组织,降低施工的安全风险和劳动强度,造价相对较低,适合在交通设施领域中推广运用。

    模拟隧道施工风积沙地层渐进破坏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280713U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821991150.3

    申请日:2018-1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拟隧道施工风积沙地层渐进破坏的实验装置,装置包括透明的模型箱体和气模,模型箱体中部设有贯穿箱体前壁和后壁的预留隧道孔;气模为柱状,尺寸与模型隧道相同,端部设有用于充放气的气阀,并通过预留隧道孔横向穿设于模型箱体中;模型箱体内其余空间填充有紧密围绕气模的模拟风积沙地层的模型材料,所述模型材料为分层染色的粘聚力接近于零的颗粒物;所述模型箱体外正对预留隧道孔处设相机,有用于记录在气模迅速放气后模型材料变化的过程。本实用新型用气模模拟风积沙隧道,能够一次实现模拟隧道的开挖;将模型材料分层染成不同的颜色,用相机记录模型围岩渐进破坏的过程,能准确、完整分析模型围岩渐进破坏的规律。(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用于山岭隧道洞口的棚洞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572001U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20100613.2

    申请日:2015-02-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山岭隧道洞口的棚洞结构,在隧道洞口的外侧设有防护墙,防护墙具有高于隧道洞口最高处的防护端,在防护墙的与隧道洞口相对侧设有罩于桥梁路面上方的棚洞,在所述棚洞上设有连接于所述桥梁的桥墩的支承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山岭隧道洞口的棚洞结构,能够满足在多种不同地形和地貌条件下,有效防止山岭隧道洞口处的危岩落石对与隧道连接桥梁的冲击破坏,并且减少了棚洞基础设置的施工难度,使棚洞的结构基础的稳固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