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2915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33500.0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地温隧道需风量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确定隧道纵向瞬态温度场围岩部分和风流部分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S1.确定高地温隧道的围岩初始温度t0b、洞外的风流初始温度t0f、围岩比热容c1、围岩密度ρ1、隧道半径R、空气比热容c2、空气密度ρ2和通风时长,并假定隧道内的风速v,利用三维隐式差分方法计算通风预设时长后的围岩壁面温度和风流温度;S2.计算高地温隧道内的散热量Q;S3.基于所述散热量Q、通风后的该围岩壁面温度和风流温度,计算高地温隧道的需风量。本发明够精确控制高地热区段施工隧道洞室内通风降温的真实需风量,有降低隧道内的空气温度,方便施工人员正常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9374864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448448.4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拟隧道施工风积沙地层渐进破坏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装置包括透明的模型箱体和气模,模型箱体中部设有贯穿箱体前壁和后壁的预留隧道孔;气模为柱状,尺寸与模型隧道相同,端部设有用于充放气的气阀,并通过预留隧道孔横向穿设于模型箱体中;模型箱体内其余空间填充有紧密围绕气模的模拟风积沙地层的模型材料,所述模型材料为分层染色的粘聚力接近于零的颗粒物;所述模型箱体外正对预留隧道孔处设相机,有用于记录在气模迅速放气后模型材料变化的过程。本发明用气模模拟风积沙隧道,能够一次实现模拟隧道的开挖;将模型材料分层染成不同的颜色,用相机记录模型围岩渐进破坏的过程,能准确、完整分析模型围岩渐进破坏的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4747203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22653.1
申请日:2015-03-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D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拱桥式明洞,主要由明洞及其支承主体构成,支承主体由多个平行于隧道轴线且相互独立和并列设置的支承单元构成,优选为三个支承单元,即左支承单元、右支承单元和中间支承单元;各支承单元各自由桩基础、立于桩基础上承台、立于承台上的主拱圈上的空腹拱桥构成;所述明洞两侧边墙分别设置在左支承单元和右支承单元的空腹拱桥上,明洞两侧边墙上设置有通透的拱形孔洞。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可降低在山区和深谷沟壑地段隧道明洞的施工难度,提高隧道明洞在山体坡面与沟壑地段防御地质灾害的性能,明洞采用并行排列且相互独立的空腹拱桥进行支撑,消除了因道路拱桥上机动车辆运行时所产生的振动对拱形明洞的影响。本发明可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适合在山区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明洞工程中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5569674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610064277.X
申请日:2016-01-2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003 , E21D11/10 , E21D11/107 , E21D11/18 , E21D11/38 , E21F1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软弱破碎高温含水地层中的隧道结构,包括隧道衬砌和仰拱,衬砌与仰拱构成封闭的环状结构,衬砌的底脚与仰拱的左右两端部相衔接,在底脚内设置泄水孔,在衬砌与仰拱的衔接部位设置排水沟、电缆槽,隧道内的行车道放置在减振层上,减振层的下部设置有承台板,承台板由纵梁与横梁共同支撑,纵梁和横梁由桩基支撑,桩基竖向垂直穿透仰拱并插入地层中,所述行车道、减振层和承台板的两侧端部均与排水沟和电缆槽所在部位脱开,所述纵梁、横梁、桩基均与仰拱脱开;本隧道结构具有防水、隔热、减振的作用,而且结构紧凑、承载性能高、施工便利,其造价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使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67425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570328.0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N3/0442 , G06N3/08 , G01D21/02 , G01N33/24 , G01N17/0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高地温隧道湿热环境监测预警方法和装置,涉及高地温隧道安全预警领域。其中的方法包括:获取布置在高地温隧道内的传感器组合采集的湿热环境数据;获取高地温隧道内掌子面的地质数据;根据湿热环境数据、地质数据以及预先训练的预测模型,确定高地温隧道内的预测湿热环境信息;根据预测湿热环境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报警策略,进行安全预警。应用本公开可以实现实时监测高地温隧道的湿热环境,能够及时反馈高地温隧道的湿热环境状况问题,自动对高地温隧道的湿热环境安全预警,提高作业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9209392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811051394.8
申请日:2018-09-10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铁路总公司 , 武九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nventor: 王志坚 , 许佑顶 , 唐可 , 喻渝 , 王明年 , 刘科 , 甘目飞 , 杨友元 , 金强国 , 童建军 , 刘雄伟 , 李老三 , 尚寒春 , 王微嘉 , 郦亚军 , 王毅东 , 李书兵 , 王永太 , 郭创科 , 姜军 , 田佳 , 马留闯 , 林三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断面隧道Ⅳ‑Ⅴ级围岩的全环开挖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测;全断面范围掌子面稳定性评价并分类;决定是否超前支护及掌子面补强,采用相应的具体措施直至掌子面稳定;凿岩台车在掌子面全断面进行炮眼钻进并装药,一次性起爆;掌子面通风,排险,欠挖处理,出碴;对本循环开挖后的掌子面进行地质素描并判定其稳定性,湿喷机械手初喷早高强混凝土,并封闭掌子面;施做系统锚杆;采用拱架安装台车架立钢架,并进行环向和纵向连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本开挖循环仰拱区域洞碴回填,进行下一循环工序作业;采用可移动式仰拱栈桥进行仰拱及边墙基础混凝土浇筑;土工布、防水板铺设和拱墙衬砌钢筋绑扎;拱墙衬砌浇筑及养护。
-
公开(公告)号:CN205330678U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20089301.0
申请日:2016-01-2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软弱破碎高温含水地层中的隧道结构,包括隧道衬砌和仰拱,衬砌与仰拱构成封闭的环状结构,衬砌的底脚与仰拱的左右两端部相衔接,在底脚内设置泄水孔,在衬砌与仰拱的衔接部位设置排水沟、电缆槽,隧道内的行车道放置在减振层上,减振层的下部设置有承台板,承台板由纵梁与横梁共同支撑,纵梁和横梁由桩基支撑,桩基竖向垂直穿透仰拱并插入地层中,所述行车道、减振层和承台板的两侧端部均与排水沟和电缆槽所在部位脱开,所述纵梁、横梁、桩基均与仰拱脱开;本隧道结构具有防水、隔热、减振的作用,而且结构紧凑、承载性能高、施工便利,其造价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使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204572000U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20043629.4
申请日:2015-01-2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D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有效防护道路铺设中桥隧结合部位危岩落石的洞棚结构,具有延伸至隧道内的衬砌(1)段和设置在隧道外的洞棚(3)段,衬砌(1)段通过防护端墙(2)与洞棚(3)相连。洞棚的两侧置于纵梁(301)上,纵梁(301)的底面支承在立柱(302)上;洞棚(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区域内纵向设置有桥梁(4),桥梁(4)的底面支承在承台(5)上,承台(5)的底面由桥墩(6)支承。本实用新型将洞棚及其纵梁和立柱与隧道洞口外桥梁的承台和桥墩脱开设置,使桥梁上因车辆运行引起的振动向洞棚结构的传递得以减少,方便了施工组织,降低施工的安全风险和劳动强度,造价相对较低,适合在交通设施领域中推广运用。
-
公开(公告)号:CN209280713U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821991150.3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拟隧道施工风积沙地层渐进破坏的实验装置,装置包括透明的模型箱体和气模,模型箱体中部设有贯穿箱体前壁和后壁的预留隧道孔;气模为柱状,尺寸与模型隧道相同,端部设有用于充放气的气阀,并通过预留隧道孔横向穿设于模型箱体中;模型箱体内其余空间填充有紧密围绕气模的模拟风积沙地层的模型材料,所述模型材料为分层染色的粘聚力接近于零的颗粒物;所述模型箱体外正对预留隧道孔处设相机,有用于记录在气模迅速放气后模型材料变化的过程。本实用新型用气模模拟风积沙隧道,能够一次实现模拟隧道的开挖;将模型材料分层染成不同的颜色,用相机记录模型围岩渐进破坏的过程,能准确、完整分析模型围岩渐进破坏的规律。(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4572001U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20100613.2
申请日:2015-02-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D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山岭隧道洞口的棚洞结构,在隧道洞口的外侧设有防护墙,防护墙具有高于隧道洞口最高处的防护端,在防护墙的与隧道洞口相对侧设有罩于桥梁路面上方的棚洞,在所述棚洞上设有连接于所述桥梁的桥墩的支承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山岭隧道洞口的棚洞结构,能够满足在多种不同地形和地貌条件下,有效防止山岭隧道洞口处的危岩落石对与隧道连接桥梁的冲击破坏,并且减少了棚洞基础设置的施工难度,使棚洞的结构基础的稳固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