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23061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811203918.0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4B28/04 , C04B111/20 , C04B11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入复合材料的高强度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由水泥、砂子、纤维、纳米材料、减水剂、水混合制成,控制水胶比小于0.4,砂胶小于0.5。本发明结合了纳米材料和高强纤维,提供在双重材料下的混凝土配合比以及制备方法,在简化的同时使得混凝土力学性能与耐久性指标能够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119905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322492.5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建工程穿越地铁车站预留支撑桩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地铁车站结构,于地铁车站结构的车站底板下方成列施做支撑桩,支撑桩内设置有竖向的支撑桩钢筋,支撑桩钢筋向上锚入车站底板;地铁车站结构施工基坑周围设置有围护桩,与地铁车站结构下方后期建设区间相干涉区域的围护桩采用玻璃纤维筋围护桩。本发明采用易于盾构穿越的围护桩形式,同时利用支撑桩、连系梁等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实现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车站,并确保既有车站及后期建设区间结构安全、可靠、不影响既有线车辆正常运营。
-
公开(公告)号:CN108800300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360064.0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F24D1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D19/1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降低高大空间室内采暖温度梯度的设备及其方法,所述设备包括柱状的消声外壳,消声外壳上部为圆形进风口,下部为电动旋流风口,内部自上而下依次为初中效过滤器、风机和均流器;所述设备还包含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接入温度采集计算及信号变送器,通过变频器与风机互联。本发明把堆积在上部非工作区域的热量输送的下部工作区域,能够有效降低温度梯度增加而引起的围护结构增加的采暖能耗,也能有效降低大空间垂直温度梯度增加而引起的冷风渗透增加的采暖能耗,节能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6013241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44533.5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55 , E02D17/04 , E02D5/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55 , E02D5/38 ,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冠梁基槽直立施做与盖挖法车站结合结构体系及构建方法。传统盖挖法施工方法存在诸多弊端,本发明包括围护桩、冠梁、半圆桩、临时立柱及盖挖车站顶板;冠梁位于围护桩顶部,冠梁梁顶设置半圆桩,半圆桩内侧的冠梁梁顶搭设盖挖车站顶板;盖挖车站顶板下方由竖直的临时立柱支撑,围护桩内侧由水平的临时立柱支撑。本发明充分利用围护桩参与受力,盖挖顶板所传递下来的道路荷载有钢立柱及围护桩承担,达到盖挖条件下施工的目的,就地取材、节省投资,施工简便,不增加额外场地占用,有效的控制了地表位移对于临近建构筑物带来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3277118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10216783.2
申请日:2013-06-0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洞拱墙开附属隧洞的接口钢架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单拱大跨型式暗挖车站的附属隧洞需在主体隧洞拱墙部位与之相接,附属隧洞断面越高、跨度越大,接口拱部临空面越长、开挖风险越大。本发明在接口处的两侧直墙处竖直设置有多榀下部直墙钢架,上端通过弧形钢架相接,靠近主体隧洞的弧形钢架向主体隧洞倾斜,各榀弧形钢架之间通过垂直的水平连接钢架连接;与主体隧洞相邻的倾斜拱部弧形钢架通过垂直设置的水平连接钢架与主体隧洞被截断钢架相连接,形成稳定的支撑骨架。本发明在接口拱部临空段采用弧形钢架实现主体隧洞钢架与附属接口钢架的有效连接,能有效传递主体隧洞拱部荷载、控制隧洞拱顶沉降,并降低了拱墙开洞的施工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3982188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41602.6
申请日:2014-06-0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质地层大断面深竖井的支护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断面较大的竖井如仅采用钢架锚喷支护,对竖井侧壁的稳定性及变形的有效控制都较为困难。本发明包含有竖井四壁的初支喷射混凝土,其内预设有初支格栅钢架;初支喷射混凝土内的竖井空间内自上而下设置有多层横向水平的钢支撑,钢支撑包括位于四角的斜钢支撑和中部的直钢支撑,端部均固定在环周设置于初支喷射混凝土内壁的钢围檩上,钢围檩外围固定在预埋于初支喷射混凝土内的初支型钢钢架上;初支格栅钢架和初支型钢钢架均焊接有初支锚杆,另一端打入围岩。本发明将柔性支护与刚性支撑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不改变常规支护方式,施工方便,节省投资,增强了竖井基坑的整体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924981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73358.4
申请日:2014-04-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拱大跨浅埋暗挖隧道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单拱大跨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变形塌方等风险,需对其进行加固处理。本发明为隧道初期支护内的支撑骨架结构,包含有隧道中心线处的组合钢管混凝土柱,底端固定于柱基础,顶端固定于初期支护;柱基础两侧设置底板,底板上方固定竖向支撑;竖向支撑和斜向支撑一端固定于初期支护;水平支撑一端固定于初期支护,另一端固定于组合钢管混凝土柱,并与竖向支撑连接牢固。本发明用于已发生或即将发生大变形、塌方、涌水等事故的单拱大跨浅埋暗挖隧道的加固处理,结合门形支撑和扇形支撑的优势,实现了“变大跨为小跨”,能快速、有效地控制施工引起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3277118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216783.2
申请日:2013-06-0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洞拱墙开附属隧洞的接口钢架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单拱大跨型式暗挖车站的附属隧洞需在主体隧洞拱墙部位与之相接,附属隧洞断面越高、跨度越大,接口拱部临空面越长、开挖风险越大。本发明在接口处的两侧直墙处竖直设置有多榀下部直墙钢架,上端通过弧形钢架相接,靠近主体隧洞的弧形钢架向主体隧洞倾斜,各榀弧形钢架之间通过垂直的水平连接钢架连接;与主体隧洞相邻的倾斜拱部弧形钢架通过垂直设置的水平连接钢架与主体隧洞被截断钢架相连接,形成稳定的支撑骨架。本发明在接口拱部临空段采用弧形钢架实现主体隧洞钢架与附属接口钢架的有效连接,能有效传递主体隧洞拱部荷载、控制隧洞拱顶沉降,并降低了拱墙开洞的施工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733796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010543622.4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廖晖 , 李谈 , 喻忠 , 吕海军 , 张庆闯 , 赵亚军 , 段剑锋 , 许红春 , 刘彤 , 张毓斌 , 查家宏 , 王维 , 马琳琳 , 王文彬 , 黄彦彬 , 陈新平 , 王耀辉 , 孟宪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拱圈式微型钢管桩的隔离桩体系及其构建方法,于既有构筑物与新建隧道之间施作拱圈式分布的钢管桩;钢管桩布置有两排,深入新建隧道拱底以下,一排与新建隧道纵向平行布置,另一排呈弧形布置。本发明利用隔离桩与拱圈式系梁的围闭效应,提高隔离桩自身抗弯强度,同时通过压力注浆加固桩周土体,充分调动围闭土体的强度,使微型隔离桩、围闭土体与刚性系梁形成一个受力耦合结构,基于三角形微型钢管桩与桩间加固土为基本单元的承载体系,可最大程度削弱由于隧道穿越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对既有构筑物的不利影响;布桩形式灵活,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耦合桩的空间布置限制因素少,对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适应性高,具有较高的工程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7905817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1711247909.7
申请日:2017-12-0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盾构区间下穿既有物的地面工作井超前管棚预加固体系,包括工作竖井,工作竖井底部为竖井底板,井身为喷锚支护系统;工作竖井底部的竖井底板上方设置有管棚支撑钢架,管棚支撑钢架顶部设置有管棚导向管并向周围地层内打设管棚。本发明针对盾构下穿重要建构筑物无法洞内施做超前支护的技术难题,充分利用了喷锚构筑法施做工作竖井的便利性、灵活性及大管棚超前预加固的可靠性,不仅施工方便、节省投资,还大大降低了地表预加固对地面及其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同时增强了盾构安全穿越的整体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