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9107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17320.2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地质模型布尔运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三维地质模型技术领域,包括:根据原始三维地质模型得到多个三维地质模型层次包围盒,根据待组合模型得到多个待组合模型层次包围盒;当三维地质模型层次包围盒与待组合模型层次包围盒相交时,当三角形为相交三角形时,通过判断相交三角形与待组合模型的内外关系得到相交三角形内外关系;当三角形为非相交三角形时,通过预设的半边映射表得到非相交三角形内外关系;通过所有相交三角形内外关系和/或非相交三角形内外关系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布尔运算结果。本发明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布尔运算效率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7951464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62642.5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理论变差函数模型自动构建方法,涉及地质统计学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对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预处理后的空间数据,获取变差点云数据;基于变差点云数据,拟合理论变差函数模型。本发明使用点云数据拟合理论变差函数模型相比常规的实验变差函数拟合方法,减少了构建实验变差函数时各个参数的选定过程,能较为简单地得到相对合理的理论变差函数模型;本发明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对理论变差函数模型关键参数的自动寻优,有效地解决了理论变差函数模型中参数设置的主观性问题,提高了理论变差函数模型构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6321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05725.7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V10/764 , G06V10/26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5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9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外露头岩石图像岩性识别方法,属于岩性识别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野外露头岩石图像岩性识别方法通过PascalVOC数据集的基本文件结构和目标检测评价标准,使用LabelImg工具建立了岩石目标检测数据集;基于Faster‑RCNN的岩石目标检测算法,以ResNet50网络作为前置分类网络,进行迁移学习;设计加权公式实现自动化脚本实现批量裁剪最优检测目标,制作高质量野外露头岩石岩性识别图像数据集;设计实现多尺度卷积岩性识别模型,本发明能够为野外露头岩石图像岩性识别问题提供一种精度更高,时间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为岩性识别得进一步研究分析与利用提供了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3486929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110674575.1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V10/764 , G06V10/80 , G06V10/4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残差收缩模块与注意力机制的岩石薄片图像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同时输入岩石薄片的正交偏光图像与单偏光图像;两张图像在通道维度连接;通过分组卷积的方式分别独立提取两张图像的低层次特征;将两组低层次特征融合后,共同提取高层次特征;输入全连接层与softmax分类层完成岩石薄片图像的识别与分类。通过在残差收缩模块中引入软阈值函数抑制和消除特征中的噪音和冗余信息;经过卷积操作后,将不重要的冗余信息等拟合至零附近,通过软阈值化将特征通道中不重要的信息置为零;使用正交偏光图像和单偏光图像进行分类,提取两张图像的高层次特征,利用岩石薄片在不同偏光下反映出的特征,提高算法模型的识别分类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096240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0400209.7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局部异向性椭球体动态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待测区矿体进行网格划分,获取网格与待测区矿体的交点坐标,对三维模型的坐标节点进行遍历搜索,储存所有节点的三维空间坐标;S2,从三维空间坐标集中搜索得到与网格与待测区矿体的交点坐标集中的交点坐标最近的数据点生成当前点的搜索椭球体模型,进而生成所有搜索椭球体模型;S3,生成矿体三维模型的中心线并获取坐标,计算网格与中心线的交点,获取交点坐标;S4,获取中心线上所有搜索椭球体模型;S5,合并边界和中心线的搜索椭球体模型,利用插值法即可得到整个矿体内任意位置的搜索椭球体模型。通过动态生成椭球体,保证了储量估算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077546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400695.2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搜索椭球体自动设置方法,步骤为:获取矿体三维模型的结点坐标;分析坐标结点的空间分布关系:计算结点坐标集中的X,Y,Z分量之间形成的协方差矩阵计算所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提取有效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生成椭球体的空间方位;获取搜索椭球体轴长。本发明在保证计算结果质量和精度的同时,增加地质统计学储量估算方法的可操作性,减少了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059434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10346376.0
申请日:2019-04-2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铀矿蚀变类型及强度的可视化表达方法及系统,包括首先从数据库中获取指定工作区域或勘探钻孔中铀矿的蚀变信息,得到每个蚀变范围所对应的蚀变名称、蚀变强度和蚀变类型,其中,在对每种蚀变类型进行可视化表达时,采用不同图形对不同的蚀变类型进行可视化表达;在对蚀变强度进行可视化表达时,在同一个深度范围内,分为单种蚀变和多种蚀变方法进行可视化表达;最后根据蚀变地层厚度,绘制一行或多行蚀变符号图形对蚀变范围进行填充。本发明实现了对铀矿的蚀变类型及强度的可视化表达,把蚀变信息图形化,能够更清晰有效地表达了铀矿的蚀变信息,从而使后期对蚀变信息的理解和使用更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06982251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710140148.9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勘查项目野外工作数据上报方法,首先进行注册或登录,然后根据权限级别进行项目上报、审核汇总、月报查询和系统管理。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方法的勘查项目野外工作数据上报系统,包括位于客户端的项目上报模块、审核汇总模块、月报查询模块和管理员模块,以及位于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库和初步汇总模块。本发明通过使用安装有勘查项目数据上报系统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将项目数据及其他项目数据收录并保存到数据库中来实现的,可显著提高勘查项目报表数据上报的质量、效率与实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358569B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710509091.5
申请日:2017-06-2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地质体三维模型版权保护方法,包括:首先对地质体点云模型进行PCA分析处理;同时运用八叉树结构对地质体点云模型进行剖分,得到若干等大的块体模型,再基于KD‑Tree索引结构的搜索椭球体算法,确定每个块体模型中采样点之间的邻域关系;通过邻域关系求得邻接矩阵,进步得到对应的度矩阵,继而得Laplace矩阵;分解Laplace矩阵得到相应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结合采样点的模长数据得到每个块体模型的频谱信息;通过数理统计分析频域信息得到每个块体模型的位数字水印,运用该流程生成整个模型的数字水印序列;最后运用相关系数确定注册在权威数据库中的数字水印信息和地质体三维模型通过该流程生成的数字水印信息的相关程度,来确定地质体三维模型的版权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598553B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410856545.2
申请日:2014-12-3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武汉地大坤迪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的地质图制图自动综合的方法。该方法具体为:在源地质图结构分析阶段,依据地质图制图综合的用途、类型、比例尺、制图区域和地质数据等特点,以及实际工作流程,形成确定图面地质要素类、要素群及其空间、语义关系的A类约束;在源地质图制图综合阶段,遵循A类和B类约束形成多个智能体,对不同层次的地质图对象采用不同的操作和算子,进行地质图的综合操作;在目标地质图格式标准化阶段,按照C类约束对制图综合阶段得到的地质图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符合制图标准、视觉表达良好的地质图。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地质图制图自动化综合中兼顾几何形态与语义信息难题,有效地提高了地质图制图综合的速度、效率和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