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71449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627287.5

    申请日:2018-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包括:姿态指令滤波器,对目标姿态角进行滤波过渡处理,获得平滑的目标姿态角及目标姿态角指令微分;扩张状态观测器,以测量姿态角速率作为观测输入,观测总和扰动项,接收滑模控制器实时反馈的姿态角控制量;滑模控制器,以测量姿态角与滤波过渡处理的目标姿态角之间的差值作为输入,并根据总和扰动项对无人机姿态模型进行补偿,确定得到姿态角控制量,将输出的姿态角控制量反馈回扩张状态观测器,无人机姿态模型实时测得的测量姿态角反馈回滑模控制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无需提供很大的瞬时控制量和高控制频率即可实现对无人机的全包线自主飞行控制。

    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7144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1811627287.5

    申请日:2018-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控制系统,包括:姿态指令滤波器,对目标姿态角进行滤波过渡处理,获得平滑的目标姿态角及目标姿态角指令微分;扩张状态观测器,以测量姿态角速率作为观测输入,观测总和扰动项,接收滑模控制器实时反馈的姿态角控制量;滑模控制器,以测量姿态角与滤波过渡处理的目标姿态角之间的差值作为输入,并根据总和扰动项对无人机姿态模型进行补偿,确定得到姿态角控制量,将输出的姿态角控制量反馈回扩张状态观测器,无人机姿态模型实时测得的测量姿态角反馈回滑模控制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无需提供很大的瞬时控制量和高控制频率即可实现对无人机的全包线自主飞行控制。

    一种地空协同无人装备仿真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41200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058265.6

    申请日:2019-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空协同无人装备仿真系统,包括2N块屏幕、N台微型计算机和一台外置显卡仿真加速平台,N台微型计算机均与外置显卡仿真加速平台连接,外置显卡仿真加速平台上搭载有VR-Forces仿真工具,一台微型计算机搭载有三维场景仿真管理子系统,一台微型计算机搭载有指挥控制仿真子系统,其余N-2台微型计算机分别搭载有一无人装备仿真子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底层通信传输均通过VR-Forces仿真工具中的VR-Link实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地空协同无人装备仿真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实现地面控制站控制空中装备和陆地装备协同作战的仿真,根据仿真结果不断修正控制指令,提高实际作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种空地协同无人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5021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991792.6

    申请日:2019-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地协同无人系统,包括:空中无人系统,其包括多个无人飞行器组成无人飞行器网络,用于空中全局探测、局域浮空探测和室内探测;地面无人系统,其包括多个机器人组成机器人网络,用于巷道探测、入室探测和废墟建筑探测;空地通信数据链,其与多个无人飞行器和多个机器人相连,包括用于传输探测信息的图传数据链和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数传数据链;指挥控制中心,其通过空地通信数据链与空中无人系统和地面无人系统相连,用于人机交互,接收探测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实时显示信息,并传输控制信息至空中无人系统和地面无人系统。本发明的空地协同无人系统探测区域全面、探测作业速度快、信息通信高效和保障操控人员安全。

    一种地空协同无人装备仿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403153U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21878396.4

    申请日:2019-11-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空协同无人装备仿真系统,包括2N块屏幕、N台微型计算机和一台外置显卡仿真加速平台,N台微型计算机均与外置显卡仿真加速平台连接,外置显卡仿真加速平台上搭载有VR-Forces仿真工具,一台微型计算机搭载有三维场景仿真管理子系统,一台微型计算机搭载有指挥控制仿真子系统,其余N-2台微型计算机分别搭载有一无人装备仿真子系统,N-2个无人装备仿真子系统、三维场景仿真管理子系统和指挥控制仿真子系统的底层通信传输均通过VR-Forces仿真工具中的VR-Link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多个空中无人装备仿真实体和地面无人装备仿真实体在该任务场景下的协同任务仿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