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93137B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10028338.2
申请日:2015-01-21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1B1/0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为解决米糠油水解酸败难以长期储存的问题,得到品质稳定、高级别的食用米糠油,本发明创新性地在糙米状态下采用水酶法工艺提取米糠油,以米糠出油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水酶法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优化培养条件:加酶量1.6%,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50 min,初始pH 6.0,料液比1:4(m:v),出油率为69.85%,在此条件下获得的米糠油的酸价为1.26 mg/g。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水酶法提油处理后的糙米的表面结构明显发生变化和处理后的糙米经过加工制成的精米品质完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629891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28340.X
申请日:2015-01-21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气液固三相磁稳定流化床酶解大豆提取油脂的方法,创新在于将蛋白酶固定于磁性载体,利用磁稳定流化床产生的磁场,使酶能够有规律的分布呈现出磁稳定态分布,进而使大豆能被酶充分的酶解提取油脂。以膨化大豆为原料,将粉碎的大豆与水混合形成混合物,预热到指定温度后,从气液固三相磁稳定流化床反应器的底部进入,在气液固三相磁稳定流化床中加入磁性固定化蛋白酶,使大豆粉末与水混合形成混合物与磁性固定化蛋白酶反应酶解,酶解后经高速离心分离提取大豆油,以油脂提取率为参考指标,考察三相磁流化床反应器中磁性固定化蛋白酶的加酶量、反应温度、pH值及混合的料液比对油脂提取率,对磁流化床反应器的反应参数摸索。
-
公开(公告)号:CN104593161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28350.3
申请日:2015-01-21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1C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1C3/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临界状态下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油脂氢化反应器,属于油脂氢化设备领域,包括超临界反应釜、电化学反应池、外接电极,所述超临界反应釜内置有电化学反应池,所述高压反应釜与电化学反应池及外接电极之间置有绝缘硅胶垫片,所述电化学反应池分为阴极室和阳极室,中间夹有膜电极使两室分开,所述膜电极与外接电极相连。本发明通过在超临界反应釜内设置固体聚合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实现在超临界流体状态下油脂的电化学氢化,降低氢化油脂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缩短氢化反应时间,使油脂与催化剂及电解质容易分离,从而提高氢化油脂的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04593137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28338.2
申请日:2015-01-21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1B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1B1/025
Abstract: 本发明是为解决米糠油水解酸败难以长期储存的问题,得到品质稳定、高级别的食用米糠油,本发明创新性地在糙米状态下采用水酶法工艺提取米糠油,以米糠出油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水酶法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优化培养条件:加酶量1.6%,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50min,初始pH 6.0,料液比1:4(m:v),出油率为69.85%,在此条件下获得的米糠油的酸价为1.26mg/g。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水酶法提油处理后的糙米的表面结构明显发生变化和处理后的糙米经过加工制成的精米品质完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497845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74566.3
申请日:2013-10-12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1C3/12
Abstract: 油脂氢化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油脂的不饱和双键与氢发生加成反应,从而改变油脂的各种物化性质,以满足生产需要。油脂氢化后饱和度增加,致使其氧化稳定性提高;同时,食用油脂氢化后,在色泽、气味、口感上往往得到显著的改善。经选择氢化的油脂一般可作为起酥油、人造奶油或代可可脂的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氢化反应器内,膜电极通电对水进行电解,可以生成氢离子和氧离子,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在反应器内定向的与大豆油接触,并对不饱和脂肪酸上不饱和键进行氢化,并且在热压后催化剂的催化接触条件下,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大豆油脂氢化反应效率,有效的降低了反式脂肪酸的生成,提高了氢化油脂的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02776065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210256605.8
申请日:2012-07-24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包埋-交联磷脂酶A1聚集体用于大豆油脱胶的方法,本发明涉及用包埋-交联磷脂酶A1聚集体对大豆毛油进行脱胶的方法。选择包埋-交联磷脂酶A1聚集体进行脱胶,是为了解决实际生产中酶反应条件不易控制而导致酶失活以及酶法脱胶中磷脂酶成本高的问题。包埋-交联磷脂酶A1聚集体用于大豆油脱胶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一、包埋-交联磷脂酶A1聚集体的制备;二、大豆毛油前期处理;三、向油中添加包埋-交联磷脂酶A1聚集体;四、搅拌后离心,即实现用包埋-交联磷脂酶A1聚集体对大豆毛油进行脱胶的工艺。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对大豆毛油进行脱胶处理,其脱胶效率比现有方法提高了5~25%,经济效益增加1~3%。
-
公开(公告)号:CN103468395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390201.2
申请日:2013-09-02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1B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湿粕脱溶系统。利用蒸汽喷射增压器对蒸脱机的烘干层进行设计,并对真空湿粕脱溶烘干过程中料层高度、烘干温度、真空度、烘干时间等因素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下豆粕残溶含量为78ppm左右。蒸汽喷射增压器对蒸脱机的烘干层进行抽真空处理,并将抽出的混合汽经增压处理变为直接蒸汽打入脱溶层对湿粕进行脱溶,这样不仅能实现有效降低豆粕残溶含量,减弱豆粕中的蛋白质变性,使生产出的豆粕呈金黄色,还可减少蒸汽消耗,降低整个湿粕脱溶系统冷凝负荷,保证了湿粕脱溶生产的连续性和成品豆粕的质量。因此,采用真空湿粕脱溶系统,不仅能实现有效提高成品豆粕质量,还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629890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28337.8
申请日:2015-01-21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采用传统榨油时的参数为初榨参数:水分含量为7%,冷榨温度为75 ℃,冷榨压力为3.5 MPa,冷榨机转速为36r/min,在此条件下榨出南瓜籽的最精华部分的油脂,亚油酸含量为38.12%,出油效率为46.83%,饼中残油约为17%。以南瓜籽初榨饼为原料,粉碎酶解后,用有机溶剂萃取确定最佳酶解参数为:酶解温度为50℃,酶解pH为7.0,酶用量为2%,酶解时间为4.5 h,此时出油效率达72.6%。在酶解有机溶剂法得到的酶解参数基础上,进行酶解冷榨试验优化设计,确定最佳参数:水分含量为7%,榨膛温度为76℃,榨膛压力为3.5 MPa时,榨出初榨饼中的部分油脂。分析初榨油和复榨油的质量指标,两种油质量指标基本相同,将两种南瓜油混合后进行脱色处理制成成品,成品指标达到出口欧洲的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02349582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110290418.7
申请日:2011-09-2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玉米油又称玉米胚芽油,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0%以上,主要为亚油酸和油酸,亚油酸占油脂总量的50%以上,富含维生素E、磷脂等,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油。而膳食中食用中链或中长链脂肪酸可降低体重和体脂含量、促进能量消耗等作用,用中链脂肪酸代替长链脂肪酸还可以有效减少健康人体脂肪聚集和餐后血甘油三酯水平。由于玉米油中不含有中链的脂肪酸,因此,本发明以辛酸和玉米油为原料,在超临界状态下脂肪酶膜法合成富含中链脂肪酸的玉米油,且得到的富含中链脂肪酸的玉米油中具有生理活性中链脂肪酸含量为35.00%。
-
公开(公告)号:CN102533439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110356473.1
申请日:2011-10-28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nventor: 江连洲 , 于殿宇 , 王立琦 , 李宝昌 , 王泽普 , 张元生 , 胡立志 , 关忠 , 解桂东 , 马丽娜 , 张欢 , 刘飞 , 孙贺 , 孙立斌 , 刘丹怡 , 张春艳 , 冯红霞
Abstract: 一种可拆卸的油脂连续脱胶膜反应器,它涉及一种油脂脱胶膜反应器。用于给油脂脱胶。解决了目前膜反应器应用中连续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旨在为油脂脱胶工艺创造出一个合理可行的新型脱胶工艺设备。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的油脂连续脱胶膜反应器,它包括反应器壳体、搅拌桨和设置在反应器壳体内的多个圆形膜组,搅拌桨由上至下设置在反应器壳体内的中心处,每个圆形膜组由多片固定有磷脂酶的圆形膜由上至下等距离串成一串,多个圆形膜组围绕搅拌桨均匀排列成一个圆圈,反应器壳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油管,反应器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油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