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压力控制的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8781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98660.0

    申请日:2024-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恒压力控制的搅拌摩擦增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可移动的工装平台、主轴机身以及控制器,增材棒料由上至下穿过主轴机身底部的轴肩延伸至可移动的工装平台上的增材制造工作区域,增材棒料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施加顶锻压力的滚珠丝杠,增材棒料、轴肩二者的上方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分别与可移动的工装平台、Z轴驱动电机、送料电机以及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本发明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轴肩压力、送料顶锻力大小以及增材速度,通过控制器进行负反馈控制,实现恒定压力的搅拌摩擦固相增材,实现高质量搅拌摩擦增材样件制造,提高增材零件表面成形质量和组织结合性能,确保增材部件层间结合性能均匀一致。

    一种用于金属管材液压成形摩擦系数标定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11902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11663228.4

    申请日:2023-1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金属管材液压成形摩擦系数标定的装置,包括上模座、上冲头、模具、管材、密封橡胶圈、螺钉、下模座、下冲头、充液螺柱;所述充液螺柱中间为充液孔,用来通入高压液体;密封橡胶圈用来密封管材上下端部,恒定管内压力;所述上冲头固定在上模座上,下冲头和模具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模座上,依靠上模座的上下运动,使得上冲头能够沿着轴向运动。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不需要复杂的测量设备,只需测量管材压缩后得到的几何数据即可,因此测量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效率也得到相应提高;2、管材产生了塑性变形,与实际生产情况一致;3、由于材料始终处于压缩变形,所以不会产生破裂缺陷,所以该方法也适用于低塑性材料。

    一种石墨烯增强稀土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28910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10638633.5

    申请日:2021-0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增强稀土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中石墨烯含量为0.5‑5wt%,银含量为0.5‑10wt%,余量为基体合金。将稀土镁合金升温至700℃‑800℃,待基体合金完全熔化后将温度降至550℃‑650℃,得到稀土镁合金半固态浆料;将银包覆石墨烯加入稀土镁合金半固态浆料中,混合均匀,得到石墨烯‑稀土镁合金混合熔体;将石墨烯‑稀土镁合金混合熔体加热到700‑760℃,进行超声和/或机械搅拌,然后浇注到模具中,在5MPa‑40MPa压力下凝固,得到石墨烯增强稀土镁基复合材料。本发明中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利用银包覆石墨烯解决了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的团聚问题,不仅改善了石墨烯与金属熔液的润湿性,得到了增强体分散均匀的复合材料,同时提升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种石墨烯增强稀土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28910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638633.5

    申请日:2021-0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增强稀土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中石墨烯含量为0.5‑5wt%,银含量为0.5‑10wt%,余量为基体合金。将稀土镁合金升温至700℃‑800℃,待基体合金完全熔化后将温度降至550℃‑650℃,得到稀土镁合金半固态浆料;将银包覆石墨烯加入稀土镁合金半固态浆料中,混合均匀,得到石墨烯‑稀土镁合金混合熔体;将石墨烯‑稀土镁合金混合熔体加热到700‑760℃,进行超声和/或机械搅拌,然后浇注到模具中,在5MPa‑40MPa压力下凝固,得到石墨烯增强稀土镁基复合材料。本发明中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利用银包覆石墨烯解决了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的团聚问题,不仅改善了石墨烯与金属熔液的润湿性,得到了增强体分散均匀的复合材料,同时提升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适用于运载火箭短壳的自动钻铆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1331373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010117613.9

    申请日:2020-0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短壳的自动钻铆设备,包括:外铆立柱组件1内铆立柱组件4、铣削组件7、旋转组件8、以及控制单元10;所述外铆立柱组件1包括:外铆立柱11、外铆滑枕组12、第一加强框13、第一连接框14以及楔形顶紧组15;所述旋转组件8包括:旋转组件本体36、旋转台面37、工艺板38以及转接板39;所述旋转组件本体36通过地脚螺栓及调整垫铁固定在地基上;所述旋转台面37通过圆形导轨滑块机构安装在旋转组件本体36上。本发明可实现大尺寸、弱刚性运载火箭短壳端框和壳段之间的自动钻孔、铆接,以及壳段周向口框的铣削,具有铆接质量高、铆接效率高以及钻铆铣一体化的优点。

    具有同轴保护功能的激光焊接随焊压紧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7751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850610.6

    申请日:2020-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同轴保护功能的激光焊接随焊压紧装置及方法,包括同轴保护气嘴和压紧构件。其中,同轴保护气嘴包括环形气嘴和内置圆管,置于连接块和压紧块的圆形腔内,环形气嘴可以360°环向吹出保护气,且内置圆管可以消除气刀形成的负压对保护气的影响。采用本组合的装置,既能解决激光焊接过程中复杂轨迹焊缝的保护问题;也能解决薄板对接或搭接焊过程中,局部变形导致装配间隙过大的问题,尤其在激光自动化焊接过程中,显著提高了焊接过程稳定性和焊缝质量。

    一种激光离焦加工时的光斑功率密度场测量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09478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190948.7

    申请日:2019-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离焦加工时的光斑功率密度场测量建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激光光斑分析测量平台对某个具体激光光斑的功率和光强密度(也称“光亮度”)分布进行测量;(2)通过对测量得到的光亮度数据进行拟合,建立所测光斑的光亮度场数学模型;(3)利用激光光亮度与功率密度之比为常数的性质,基于光斑的光强和功率实测结果,求解出常数值,并建立所测光斑的功率密度场数学模型;(4)根据激光束的传输特性和能量守恒定律,利用所测光斑的功率密度场模型变换得到与该光斑功率相同半径不同的任意光斑的功率密度场模型;(5)利用激光功率变化时的基本性质,建立任意功率任意半径光斑的功率密度场模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