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舱体加工的自动化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3016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0296295.1

    申请日:2021-03-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舱体加工的自动化生产方法,通过对舱体进行定位装夹精度和加工尺寸精度的测量与判定;利用氮气对切削加工区及集中排屑区在舱体加工时进行燃烧保护;在舱体完成车削加工和铣削加工之后进行唯一性标识。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舱体加工的自动化生产线,本发明通过将定位装夹精度、加工尺寸精度测量与判定集成在数控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具有氮气防护系统与集中排屑系统,能够有效避免切削区加工过程发生燃烧、切屑堆积发生燃烧的风险,具有标识系统,能够对产品加工全过程进行追溯,使得舱体加工质量一致性高,加工安全性高,加工过程可追溯,过程控制能力大幅提高。

    面向生产线的薄壁舱体车铣复合加工的自动化装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3042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0297805.7

    申请日:2021-03-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生产线的薄壁舱体车铣复合加工的自动化装夹方法,包括:根据预设要求配车软爪;桁架机械手夹持并携带舱体运动至机床内预设的装夹位置,并将机床自定心中心架移动至夹持位置,打开桁架机械手末端浮动单元;机床车副主轴沿机床车主轴方向移动,使车副主轴上的弹簧顶紧机构将舱体端面与车主轴自定心卡盘上的软爪定位面贴合;车主轴和车副主轴同步旋转同时车主轴上自定心卡盘执行夹紧动作;车副主轴退回安全位置,机床自定心中心架执行夹紧命令;机床在机测头测量舱体外圆上预先加工的定位孔实际周向角度位置,并计算定位孔实际角度位置与理论角度位置偏差;驱动机床车主轴进行旋转以补偿角度位置偏差实现角向定位。

    用于薄壁回转体机加工自动化产线的定位测量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103066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297824.X

    申请日:2021-03-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薄壁回转体机加工自动化产线的定位测量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控机床在机测量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S1:测量回转体截面上的点并计算坐标;步骤S2:根据回转体截面上的点的坐标,计算回转体轴线装夹倾斜以及截面圆装夹偏心;步骤S3:使用数控系统宏程序判断:回转体轴线装夹倾斜以及截面圆装夹偏心是否满足公差要求;步骤S4:依次通过回转体周向转动测量、宏程序计算及角度反馈补偿对周向转角进行调整。本发明可通过多点测量得到截面圆直径和圆心值,通过对外壁周向定位孔测量、计算得到周向转角并进行反馈调整,通过对回转体截面圆圆心测量得到回转体实际圆心与理论轴线的偏差,在机测量结果可通过宏程序进行合格判断。

    一种运载火箭贮箱整体成形箱底的数控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20646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02898.8

    申请日:2024-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载火箭贮箱整体成形箱底的数控加工方法,包括:按理论廓线车削箱底内型面;将箱底套装在外型面铣削工装上;采用顶紧螺栓支撑箱底内型面;在标准型面上规划壁厚在机测量轨迹;沿测量轨迹在外型面上采用铣刀加工壁厚测量基准面;沿测量轨迹采用电磁超声测头在机扫描测量壁厚;根据壁厚实测数据和标准型面重构箱底实际内型面;按实际内型面并结合箱底模型,通过CAM软件偏置裁剪构造加工目标曲面;进行型面加工,割去工艺边。本发明数控加工方法通过采用常规五轴龙门加工设备,辅以壁厚在机测量并结合CAM软件曲面重构功能,解决了箱底壁厚尺寸难保证的问题,实现了箱底的高质量加工,是一种通用性强,易复制的箱底加工方法。

    一种用于舱体生产线的内腔加工柔性夹持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9301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38137.0

    申请日:2024-06-07

    Abstract: 一种用于舱体生产线的内腔加工柔性夹持装置,包括:快换模块、定位模块、轴向压紧模块、辅助支撑模块、环形框架、两个导向块。其中定位模块、环形框架与快换模块连接,轴向压紧模块安装在环形框架上端面上,辅助支撑模块安装在环形框架中部,第一导向块安装在环形框架内侧面上部,第二导向块安装在定位模块上,舱体通过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装入并通过定位模块实现定位,然后通过轴向压紧模块实现轴向压紧,最后通过辅助支撑模块实现径向支撑,进而实现舱体的准确定位和可靠夹持。本发明可实现多种规格舱体在生产线的转运、装夹、压紧功能,具有产品通用性强、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的优点。

    大曲率封闭空间曲线搅拌摩擦焊接工装及焊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4685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79120.5

    申请日:2022-1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曲率封闭空间曲线搅拌摩擦焊接工装及焊接方法,包括:底架、垫块、压块、盖板、压环以及托板;所述底架上安装垫块,所述垫块上安装待焊法兰,所述待焊法兰通过所述压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垫块上;壁板一侧安装在所述垫块和所述底架上,所述壁板另一侧安装所述盖板,所述壁板上设置圆弧面形状与所述待焊法兰周侧相适配;所述盖板背向所述待焊法兰一侧安装所述压环,所述壁板背向所述盖板一侧安装所述托板。本发明采用盖板与底架连接,通过盖板的刚性对焊接区域装夹固定,实现内撑外压的整体性,避免分体式焊接工装焊接时顶锻力过大,无法整体约束,保证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及焊接质量。

    面向生产线的薄壁舱体车铣复合加工的自动化装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3042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297805.7

    申请日:2021-03-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生产线的薄壁舱体车铣复合加工的自动化装夹方法,包括:根据预设要求配车软爪;桁架机械手夹持并携带舱体运动至机床内预设的装夹位置,并将机床自定心中心架移动至夹持位置,打开桁架机械手末端浮动单元;机床车副主轴沿机床车主轴方向移动,使车副主轴上的弹簧顶紧机构将舱体端面与车主轴自定心卡盘上的软爪定位面贴合;车主轴和车副主轴同步旋转同时车主轴上自定心卡盘执行夹紧动作;车副主轴退回安全位置,机床自定心中心架执行夹紧命令;机床在机测头测量舱体外圆上预先加工的定位孔实际周向角度位置,并计算定位孔实际角度位置与理论角度位置偏差;驱动机床车主轴进行旋转以补偿角度位置偏差实现角向定位。

    适用于舱体加工的自动化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3016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296295.1

    申请日:2021-03-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舱体加工的自动化生产方法,通过对舱体进行定位装夹精度和加工尺寸精度的测量与判定;利用氮气对切削加工区及集中排屑区在舱体加工时进行燃烧保护;在舱体完成车削加工和铣削加工之后进行唯一性标识。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舱体加工的自动化生产线,本发明通过将定位装夹精度、加工尺寸精度测量与判定集成在数控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具有氮气防护系统与集中排屑系统,能够有效避免切削区加工过程发生燃烧、切屑堆积发生燃烧的风险,具有标识系统,能够对产品加工全过程进行追溯,使得舱体加工质量一致性高,加工安全性高,加工过程可追溯,过程控制能力大幅提高。

    一种基于过程数据的整体式箱底工序件模型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471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32603.X

    申请日:2024-0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过程数据的整体式箱底工序件模型构建方法,属于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利用数据测量设备采集箱底结构件的轮廓高度、壁厚数据;然后对采集的两类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正向构建工序件模型;最后生成工序件模型的壁厚误差变化云图。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工序模型构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缩短了箱底机加工工艺准备周期,保证了关键重要零件的研制效率。

    面向舱体数字化生产线的流转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71670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111493418.7

    申请日:2021-1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舱体数字化生产线的流转方法,涉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包括:用于舱体零件上下料搬运的桁架机械手、地轨机器人,用于舱体毛坯与半成品周转存储的缓存库,用于舱体半成品、成品及工装存放的线边库,用于零件铁屑清理的自动吹屑工位及人工整理工位,用于舱体上料前人工装夹准备的上下料站,用于工装夹持及定位的零点快换系统,用于舱体上料防差错的视觉识别系统,用于物流运行流程控制的控制系统。本发明能够数字化生产线自动化流水作业,具有舱体零件在线内流转顺畅、效率高,安全性高,上下料动作稳定可靠、数据可追溯等显著优点,适合于舱体数字化生产线内产品的自动化流转及上下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