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52740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811320168.5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16/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过线机构,用于在车体和尾门之间走线,包括:能够被导线穿过的套管;用于将套管固定连接在车体上的连接件;滑动的套设在套管上,并能够与尾门固定连接的滑动件。上述的过线机构,当尾门开启或关闭时,可以实现滑动件相对于套管的滑动,在保证尾门能够相对于套管及其内部的导线正常运动的同时,无需再令套管发生变形,所以无需令套管的体积增大就可以保证尾门更大角度的开启,使得过线机构的结构可以更加简单、体积较小,并且无需预留较大的容置空间,避免了空间的浪费,降低了汽车结构的设计难度,同时也避免了90度的尾门开启局限,令尾门可以开启至大于90度的更大角度。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上述过线机构的一种汽车。
-
公开(公告)号:CN105177214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73861.3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富士和机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高延展性的球墨铸铁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熔炼步骤,其中加入了铣铁、废钢、回炉料进行熔炼;(2)调质步骤;(3)浇注步骤;(4)铁水出炉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还加入了预处理剂进行混合熔炼,所述步骤(3)还包括向浇注桶中加入了速熔增碳剂。优选地,所述步骤(1)包括在熔解炉中加入步骤(1)中所得铁水的质量0.5%的预处理剂,所述步骤(3)包括向浇注桶中加入步骤(3)中所得铁水的质量0.4%-0.8%的速熔增碳剂。此制造工艺有效可行、经济实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与市场潜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方法制备所得到的球墨铸铁,其抗拉强度≥700MPa,屈服强度≥450MPa,延伸率≥6%;以及该球墨铸铁在车轮支架制造上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688464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010424409.1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111/2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线束配置方法及装置,可以先获取车辆的目标配置信息,然后根据所述车辆的目标配置信息,从功能模块库中选择至少一个功能模块,最后再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功能模块包括的至少一个功能回路确定车辆的线束配置,其中,功能模块库中包括至少一个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实现目标功能的功能回路。如此,根据对应的功能将线束划分至不同的功能模块中,可以将实现统一功能的线束统一成一个整体,大幅度减小了车辆线束配置的工作量,提高了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656944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710209614.4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变速器输出动力传递装置及汽车,变速器输出动力传递装置包括驱动半轴、轮毂轴承和环形垫片,驱动半轴轴向一端具有外球笼,外球笼具有第一端面;轮毂轴承套设在驱动半轴的一端,具有第二端面,环形垫片套设在驱动半轴上,位于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之间并与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相贴合,环形垫片具有面向第一端面的第一表面、面向第二端面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第二端面的表面粗糙度;和/或,第二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第一端面的表面粗糙度。因此,能够减小外球笼与环形垫片之间的摩擦系数,或,减小轮毂轴承与环形垫片之间的摩擦系数。当驱动半轴、轮毂轴承发生相对转动时,无需要克服较大的静摩擦力,不会发出较大的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05177214B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510573861.3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富士和机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高延展性的球墨铸铁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熔炼步骤,其中加入了铣铁、废钢、回炉料进行熔炼;(2)调质步骤;(3)浇注步骤;(4)铁水出炉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还加入了预处理剂进行混合熔炼,所述步骤(3)还包括向浇注桶中加入了速熔增碳剂。优选地,所述步骤(1)包括在熔解炉中加入步骤(1)中所得铁水的质量0.5%的预处理剂,所述步骤(3)包括向浇注桶中加入步骤(3)中所得铁水的质量0.4%‑0.8%的速熔增碳剂。此制造工艺有效可行、经济实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与市场潜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方法制备所得到的球墨铸铁,其抗拉强度≥700MPa,屈服强度≥450MPa,延伸率≥6%;以及该球墨铸铁在车轮支架制造上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219755099U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20408977.1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毂轴承、轮毂花键轴及汽车,这种轮毂轴承包括相互套设的内圈和外圈、以及设置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滚动体。轮毂轴承还包括密封圈和磁性圈,磁性圈包括支撑环以及磁性感应层,支撑环的径向部背离内圈的边缘位于靠近外圈的位置,径向部的第一端面至少有部分抵接于内圈的端面,支撑环的轴向部套设于内圈的外壁面。磁性感应层设置于径向部的第二端面中的内圈与外圈之间,还延伸至第二端面对应内圈端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便于转速传感器采集信号,提高了检测转速的精度和效率。这种轮毂花键轴由于径向部的部分嵌入至半轴的装配面和内圈端面之间,起到减磨降噪的作用。这种汽车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半轴转速,且减少传动时的异响。
-
公开(公告)号:CN218839571U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23034090.5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7/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转向节本体沿长度方向一侧形成安装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支臂,转向节本体沿其宽度方向两侧靠近第一支臂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第二支臂和第三支臂,转向节本体沿宽度方向两侧靠近安装部的位置处分别设置第四支臂和第五支臂。转向节朝向车轮内侧的表面形成位于第二支臂远离转向节本体的端部的第一定位部,位于转向节本体沿其宽度方向的第二侧的第二定位部,及位于第一支臂远离转向节本体的端部的第三定位,在转向节成形过程中,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分别能限制两个方向的运动,减少了转向节在精加工过程中的夹具数目,减少夹具占用空间,有利于设置刀具的切削路径,降低转向节在生产过程中的加工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215244198U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21096708.3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悬架支架,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所述第一连接部(1)用于与车架纵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用于与刀锋臂衬套和/或扭转梁衬套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与所述刀锋臂衬套或所述扭转梁衬套连接的相对位置在整车高度方向可调。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悬架和车辆。本实用新型悬架支架,打破悬架形式的局限,同时满足多种车型、多种悬架的硬点调试需求,且结构简单、工艺友好,极具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13565309U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22775453.5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2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及其汽车悬架、锁紧力传递装置,其中,锁紧力传递装置包括:结构件、套管、被连接件和紧固件;结构件具有用于同被连接件配合的夹持接口,夹持接口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套管压装在第一连接孔内,套管的第一端用于同螺栓的头部压紧配合,第二端用于压紧被连接件的第一侧;被连接件的第二侧用于同第二连接孔的内壁面抵接配合;螺母的外径大于第二连接孔的孔径;螺栓的杆部用于依次穿过套管、被连接件和第二连接孔,并与螺母螺纹配合。在本方案中,通过螺栓的头部向套管传递锁紧力,带动套管移动压紧被连接件,直至被连接件被套管夹紧,从而实现了被连接件的有效夹紧。
-
公开(公告)号:CN205982662U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20859654.4
申请日:2016-08-10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V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塑料前端模块拉铆螺母防错装置,包括拉铆螺母显示区、前端模块夹持及检测区及台架,所述的前端模块夹持及检测区位于台架的台面,由气动夹持块和金属传感器组成,所述的拉铆螺母显示区包括漏装判定指示灯、嵌件位置指示灯和复位开关;所述的金属传感器与PLC控制器连接,PLC控制器根据金属传感器检测结果控制气动夹持块的启停并将结果传送到漏装判定指示灯,每一个金属传感器与一个嵌件位置指示灯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智能化汽车全塑料前端模块拉铆螺母自动防漏装可视化无损检测,保证了前端模块拉铆螺母嵌件数量、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质量稳定性,实现了对被检工件的无损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