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11997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10592729.3
申请日:2012-12-3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鸣 , 吴利科 , 关秋枫 , 何可耕 , 尹海卿 , 宁剑辉 , 翟世鸿 , 高纪兵 , 国强 , 付院平 , 李增军 , 刘德进 , 宿发强 , 曲俐俐 , 苏长玺 , 王强 , 岳远征 , 周相荣 , 汤慧驰 , 赫亚峰
IPC: E02D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节沉放的压载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控制压载水箱蓄水量实现管节平稳、快速沉放的压载水系统;所述压载水系统包括管节控制电路、压载水箱以及压载泵;所述压载泵通过管路与所述压载水箱连接。本发明采用压载水箱的设计;根据浮力原理,通过向压载水箱内注水或者排水来控制管节的自重,使其适应海下不同深度的浮力;从而实现管节快速、自如、平稳的沉放;使管节沉放速度与吊索缆的下放和提升相配合;减轻吊索缆的负重;提高了沉放施工精度,加快了沉放施工进度,提高了沉放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489171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710774994.6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顶推小梁安装方法,该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先在本体结构上安装顶推油缸本体侧支座,并在本体侧支座上安装工艺撑板,再利用工艺撑板模拟油缸实现顶推油缸小梁侧支座的定位;B、然后装入小梁完成小梁的定位和预装,再焊接安装顶推油缸小梁侧支座,并将分段小梁拼装成整体;C、再拆除工艺撑板和退出小梁,并安装顶推油缸于本体侧支座上,然后再装入小梁并将顶推油缸安装于小梁侧支座上;D、最后通过滑块调节小梁与本体结构小梁槽间的间隙,从而完成最终接头顶推小梁的安装。本发明不仅安装精度高,而且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687180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10774993.1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顶推小梁滑移装配工装及小梁滑移装配方法,该装配工装包括设置在最终接头本体结构上侧的多个上部滑移支座、设置在最终接头本体结构下侧的多个下部滑移支座、设置在下部滑移支座上的小梁固定支架、设置于地面上的承载下部滑移支座的滑道和设置在上部滑移支座上的顶推装置一、设置在滑道上的顶推装置二,所述上部滑移支座与最终接头本体结构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设计多个上部滑移支座和多个下部滑移支座及顶推装置来对小梁顶墙和底墙进行水平滑移装配,使其在本体张拉和翻身产生变形后来装配,与实际使用工况一致,不仅装配效率和精度高,而且不会出现滑块破坏及顶推小梁卡壳等情况,有效保证了作业效率和装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912013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310004844.9
申请日:2013-01-07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沉管的沉放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无线通信控制系统实现双驳杠同步沉放沉管的方法;所述沉放方法包括在主、副驳船上舾装沉放设备;主驳船的控制终端根据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控制系统对副驳船进行同步控制或者副驳船的控制终端根据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控制系统对主驳船进行同步控制;测控系统监测管节沉放姿态并实时上传监测数据;主驳船的控制终端根据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控制系统对副驳船进行同步控制;待安管节安装完毕后,拆卸沉放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3912013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310004844.9
申请日:2013-01-07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沉管的沉放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无线通信控制系统实现双驳杠同步沉放沉管的方法;所述沉放方法包括在主、副驳船上舾装沉放设备;主驳船的控制终端根据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控制系统对副驳船进行同步控制或者副驳船的控制终端根据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控制系统对主驳船进行同步控制;测控系统监测管节沉放姿态并实时上传监测数据;主驳船的控制终端根据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控制系统对副驳船进行同步控制;待安管节安装完毕后,拆卸沉放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3898923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590992.9
申请日:2012-12-3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鸣 , 李一勇 , 关秋枫 , 尹海卿 , 翟世鸿 , 何可耕 , 王立峰 , 蒋健 , 彭瑞 , 刘德进 , 宿发强 , 曲俐俐 , 华晓涛 , 苏长玺 , 李家林 , 董美余 , 王强 , 岳远征 , 周相荣 , 汤慧驰 , 王博 , 孙健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建设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管节吊运沉放系统及方法。沉放系统包括沉放驳,待安管节吊挂在所述沉放驳的下方,所述沉放驳上分别设有管节升降机构、管节平移机构和沉放驳平移机构;所述沉放驳平移机构用于控制沉放驳的水平位移;所述管节升降机构与待安管节连接,用于控制待安管节的竖向位移;所述管节平移机构与待安管节连接,用于控制管节的水平位移。其中,所述沉放驳包括两个独立的船体,所述两个船体分别位于所述待安管节的两端。本发明结构简单,采用沉放驳、管节升降机构、管节平移机构和沉放驳平移机构实现管节的吊运沉放,控制管节浮运至管节安装段后的姿态,可顺利实现管节的下沉和初步的对接。
-
公开(公告)号:CN10768718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1710774993.1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顶推小梁滑移装配工装及小梁滑移装配方法,该装配工装包括设置在最终接头本体结构上侧的多个上部滑移支座、设置在最终接头本体结构下侧的多个下部滑移支座、设置在下部滑移支座上的小梁固定支架、设置于地面上的承载下部滑移支座的滑道和设置在上部滑移支座上的顶推装置一、设置在滑道上的顶推装置二,所述上部滑移支座与最终接头本体结构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设计多个上部滑移支座和多个下部滑移支座及顶推装置来对小梁顶墙和底墙进行水平滑移装配,使其在本体张拉和翻身产生变形后来装配,与实际使用工况一致,不仅装配效率和精度高,而且不会出现滑块破坏及顶推小梁卡壳等情况,有效保证了作业效率和装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489171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774994.6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顶推小梁安装方法,该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先在本体结构上安装顶推油缸本体侧支座,并在本体侧支座上安装工艺撑板,再利用工艺撑板模拟油缸实现顶推油缸小梁侧支座的定位;B、然后装入小梁完成小梁的定位和预装,再焊接安装顶推油缸小梁侧支座,并将分段小梁拼装成整体;C、再拆除工艺撑板和退出小梁,并安装顶推油缸于本体侧支座上,然后再装入小梁并将顶推油缸安装于小梁侧支座上;D、最后通过滑块调节小梁与本体结构小梁槽间的间隙,从而完成最终接头顶推小梁的安装。本发明不仅安装精度高,而且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911997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210592729.3
申请日:2012-12-3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鸣 , 吴利科 , 关秋枫 , 何可耕 , 尹海卿 , 宁剑辉 , 翟世鸿 , 高纪兵 , 国强 , 付院平 , 李增军 , 刘德进 , 宿发强 , 曲俐俐 , 苏长玺 , 王强 , 岳远征 , 周相荣 , 汤慧驰 , 赫亚峰
IPC: E02D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节沉放的压载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控制压载水箱蓄水量实现管节平稳、快速沉放的压载水系统;所述压载水系统包括管节控制电路、压载水箱以及压载泵;所述压载泵通过管路与所述压载水箱连接。本发明采用压载水箱的设计;根据浮力原理,通过向压载水箱内注水或者排水来控制管节的自重,使其适应海下不同深度的浮力;从而实现管节快速、自如、平稳的沉放;使管节沉放速度与吊索缆的下放和提升相配合;减轻吊索缆的负重;提高了沉放施工精度,加快了沉放施工进度,提高了沉放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7109859U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21110545.3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用可调节吊装装置,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用可调节吊装装置包括安装在最终接头上的若干吊耳、一端缠绕在吊耳销轴上的吊绳,所述销轴上裹覆有套垫。本实用新型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用可调节吊装装置的有益效果:通过实时测量海水环境和吊装设备对最终接头吊装时底面的高差值的影响并通过在最终接头吊耳销轴上裹覆套垫的方式来变相调整吊绳的有效长度,可实现对最终接头在水下吊装时的姿态控制,以使其确保最终接头底面的高差值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用可调节吊装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控制,且作业效率高,施工精度可达到毫米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