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76342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775340.5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顶推油缸支座安装方法,该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先在本体结构处于垂直状态下安装顶推油缸本体侧支座,并在本体侧支座上安装工艺撑板;B、再利用工艺撑板模拟油缸实现顶推油缸小梁侧支座的定位;C、然后装入小梁并利用工艺滑块调节小梁与本体结构小梁槽的间隙,完成小梁定位和预装;D、最后焊接安装顶推油缸小梁侧支座。本发明通过垂直安装本体侧支座,通过垂直安装本体侧支座,再通过工艺撑板模拟油缸和工艺滑块实现顶推油缸小梁侧支座与小梁的定位,再焊接小梁侧支座,不仅实现了较高的定位精度要求,而且实现了在狭小空间内安装多个油缸的复杂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7574838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1710776318.2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吊装姿态调整方法及专用吊装装置,该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通过起吊设备将最终接头吊入水中进行试吊;B、测量最终接头顶面上前后两组吊耳间的水平高差值h;C、通过两组吊耳间的水平高差值计算两组吊耳吊绳的长度差值l;D、在水平高度较低的一侧吊耳组的吊耳销轴上裹覆套垫以调节最终接头入水后的底部高度差。该吊装装置包括安装在最终接头上的若干吊耳、一端缠绕在吊耳销轴上的吊绳,所述销轴上裹覆有套垫。本发明通过实时测量海水环境和吊装设备对最终接头吊装时底面的高差值的影响并通过在吊耳销轴上裹覆套垫的方式来变相调整吊绳的有效长度,可实现对最终接头在水下吊装时的姿态精准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7419750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1710775339.2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及施工方法,其中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包括设置于驳船甲板上的混凝土层及紧邻设置在其上方的枕木层,所述混凝土层关于驳船甲板宽度和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枕木层由若干枕木紧邻平铺构成,所述驳船甲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枕木层接触的限位挡架,本发明通过将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及施工方法设计为混凝土层与枕木层结合的结构,其可消除因甲板表面不平带来的影响,同时可吸收运输过程中船体甲板的变形,保证驳船甲板的承受能力,从而达到整体平面度精度高、造价低、施工工艺简单、刚度较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419750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775339.2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及施工方法,其中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包括设置于驳船甲板上的混凝土层及紧邻设置在其上方的枕木层,所述混凝土层关于驳船甲板宽度和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枕木层由若干枕木紧邻平铺构成,所述驳船甲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枕木层接触的限位挡架,本发明通过将最终接头运输底座及施工方法设计为混凝土层与枕木层结合的结构,其可消除因甲板表面不平带来的影响,同时可吸收运输过程中船体甲板的变形,保证驳船甲板的承受能力,从而达到整体平面度精度高、造价低、施工工艺简单、刚度较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489171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774994.6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顶推小梁安装方法,该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先在本体结构上安装顶推油缸本体侧支座,并在本体侧支座上安装工艺撑板,再利用工艺撑板模拟油缸实现顶推油缸小梁侧支座的定位;B、然后装入小梁完成小梁的定位和预装,再焊接安装顶推油缸小梁侧支座,并将分段小梁拼装成整体;C、再拆除工艺撑板和退出小梁,并安装顶推油缸于本体侧支座上,然后再装入小梁并将顶推油缸安装于小梁侧支座上;D、最后通过滑块调节小梁与本体结构小梁槽间的间隙,从而完成最终接头顶推小梁的安装。本发明不仅安装精度高,而且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489171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710774994.6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顶推小梁安装方法,该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先在本体结构上安装顶推油缸本体侧支座,并在本体侧支座上安装工艺撑板,再利用工艺撑板模拟油缸实现顶推油缸小梁侧支座的定位;B、然后装入小梁完成小梁的定位和预装,再焊接安装顶推油缸小梁侧支座,并将分段小梁拼装成整体;C、再拆除工艺撑板和退出小梁,并安装顶推油缸于本体侧支座上,然后再装入小梁并将顶推油缸安装于小梁侧支座上;D、最后通过滑块调节小梁与本体结构小梁槽间的间隙,从而完成最终接头顶推小梁的安装。本发明不仅安装精度高,而且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476342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710775340.5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顶推油缸支座安装方法,该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先在本体结构处于垂直状态下安装顶推油缸本体侧支座,并在本体侧支座上安装工艺撑板;B、再利用工艺撑板模拟油缸实现顶推油缸小梁侧支座的定位;C、然后装入小梁并利用工艺滑块调节小梁与本体结构小梁槽的间隙,完成小梁定位和预装;D、最后焊接安装顶推油缸小梁侧支座。本发明通过垂直安装本体侧支座,通过垂直安装本体侧支座,再通过工艺撑板模拟油缸和工艺滑块实现顶推油缸小梁侧支座与小梁的定位,再焊接小梁侧支座,不仅实现了较高的定位精度要求,而且实现了在狭小空间内安装多个油缸的复杂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7574838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776318.2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吊装姿态调整方法及专用吊装装置,该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通过起吊设备将最终接头吊入水中进行试吊;B、测量最终接头顶面上前后两组吊耳间的水平高差值h;C、通过两组吊耳间的水平高差值计算两组吊耳吊绳的长度差值l;D、在水平高度较低的一侧吊耳组的吊耳销轴上裹覆套垫以调节最终接头入水后的底部高度差。该吊装装置包括安装在最终接头上的若干吊耳、一端缠绕在吊耳销轴上的吊绳,所述销轴上裹覆有套垫。本发明通过实时测量海水环境和吊装设备对最终接头吊装时底面的高差值的影响并通过在吊耳销轴上裹覆套垫的方式来变相调整吊绳的有效长度,可实现对最终接头在水下吊装时的姿态精准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3898923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590992.9
申请日:2012-12-3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鸣 , 李一勇 , 关秋枫 , 尹海卿 , 翟世鸿 , 何可耕 , 王立峰 , 蒋健 , 彭瑞 , 刘德进 , 宿发强 , 曲俐俐 , 华晓涛 , 苏长玺 , 李家林 , 董美余 , 王强 , 岳远征 , 周相荣 , 汤慧驰 , 王博 , 孙健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建设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管节吊运沉放系统及方法。沉放系统包括沉放驳,待安管节吊挂在所述沉放驳的下方,所述沉放驳上分别设有管节升降机构、管节平移机构和沉放驳平移机构;所述沉放驳平移机构用于控制沉放驳的水平位移;所述管节升降机构与待安管节连接,用于控制待安管节的竖向位移;所述管节平移机构与待安管节连接,用于控制管节的水平位移。其中,所述沉放驳包括两个独立的船体,所述两个船体分别位于所述待安管节的两端。本发明结构简单,采用沉放驳、管节升降机构、管节平移机构和沉放驳平移机构实现管节的吊运沉放,控制管节浮运至管节安装段后的姿态,可顺利实现管节的下沉和初步的对接。
-
公开(公告)号:CN203270611U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220747444.8
申请日:2012-12-3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鸣 , 李一勇 , 关秋枫 , 尹海卿 , 翟世鸿 , 何可耕 , 王立峰 , 蒋健 , 彭瑞 , 刘德进 , 宿发强 , 曲俐俐 , 华晓涛 , 苏长玺 , 李家林 , 董美余 , 王强 , 岳远征 , 周相荣 , 汤慧驰 , 王博 , 孙健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隧道建设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管节吊运沉放系统。沉放系统包括沉放驳,待安管节吊挂在所述沉放驳的下方,所述沉放驳上分别设有管节升降机构、管节平移机构和沉放驳平移机构;所述沉放驳平移机构用于控制沉放驳的水平位移;所述管节升降机构与待安管节连接,用于控制待安管节的竖向位移;所述管节平移机构与待安管节连接,用于控制管节的水平位移。其中,所述沉放驳包括两个独立的船体,所述两个船体分别位于所述待安管节的两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沉放驳、管节升降机构、管节平移机构和沉放驳平移机构实现管节的吊运沉放,控制管节浮运至管节安装段后的姿态,可顺利实现管节的下沉和初步的对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