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6687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53421.9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预制拼装式竖井型调蓄池设备层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竖井结构,以及设置在竖井结构内的结构板和墙;结构板周边架设在竖井结构内壁的第一牛腿支座上;第一牛腿支座呈环形,上面设有结构定位槽;结构板包括多个预制板单元,以及用于支撑每一预制板单元的网状梁结构;网状梁结构包括两根以上长预制梁和多根短预制梁;施工时,先预制环形预制管片、特殊环预制管片、长预制梁、短预制梁和预制板单元;然后拼装竖井结构,在依次就位长预制梁和短预制梁形成网状梁结构;最后拼装预制板单元。本发明通过设置定位键、定位槽,增强水平约束,增强设备层结构体系与井筒结构的整体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39014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210026194.7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富水软土地区上跨深埋大管线上的基坑支护及施工方法,基坑对应管线两侧的位置设置双排正常段基坑围护桩,对应管线正上方位置设置多根管线段基坑围护桩;在管线段基坑围护桩外侧设置与相应的管线段基坑围护桩形成重力式挡墙的大直径的MJS桩;在管线两侧范围各打设一排与多根大直径的MJS桩形成的重力式挡墙有效搭接形成止水帷幕的MJS桩。施工时,先施工正常段基坑围护桩和管线段基坑围护桩;完成管线两侧的MJS桩,形成加固兼止水帷幕桩后,再施工大直径的MJS桩,并形成重力式挡墙;最后,施工冠梁和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并进行基坑开挖。本发明避免富水软土地区上跨基坑的深埋大管线迁改,减少基坑开挖对既有管线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91120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49349.4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给排水管不断水条件下通过钢沉井增设检查井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1、在需要设置检查井的位置通过不排水方式下沉施工,压入钢制骑马型沉井外壳;2、在钢制骑马型沉井外壳下沉至设计深度后,开挖钢制骑马型沉井外壳内部土体,在给排水管下部外壁形成沿给排水管长度方向布置的多道悬吊保护;3、继续开挖土体至钢制骑马型沉井外壳的底部位置,采用混凝土进行封底施工,并浇筑垫层;4、在垫层上施工检查井的底板和管道垫块;5、从底板开始向上施工检查井的剩余结构,并将检查井与给排水管连接;6、完成检查井的全部施工后,拆除管所有悬吊保护和管道垫块,破除给排水管。本发明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95297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36491.2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人员检修及淤泥输送的深层竖井调蓄池附属设备,包括升降平台;升降平台包括导轨、吊笼和升降机控制装置;导轨位于设备夹层以下的部分为可拆卸导轨;吊笼朝向调蓄池中心位置的侧面设有自动控制启闭门,上部设有可拆卸的手动启闭门;升降机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吊笼的升降和自动控制启闭门的开启和关闭;自动控制启闭门的开启和关闭包括人员运输模式;在人员运输模式,自动控制启闭门必须通过手动开启,在通过手动开启后养护人员才能进出;设备夹层用于升降平台通过的进出口设有压力盖板。本发明的应用解决深度超过40m的竖井调蓄池池底清淤困难的问题,同时还能提高清淤工作中对养护人员的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770285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804441.2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超深集约型装配式竖井调蓄池,包括池体,池体从上向下依次包括地面口部构筑物、地下夹层及蓄水层;地面口部构筑物包括人员出入口和通风口;地下夹层包括相互独立的设备间与进水消能间;设备间包括变配电间兼控制室,以及除臭设备间;进水消能间包括进水流道;进水流道的一端与外部的进水管道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蓄水层的进水消能设施连接;进水消能设施为旋流式消能竖管或螺旋流道;进水流道与进水管道连接的位置,位于池体的内部或者外部设有进水格栅;蓄水层的底部设置有放空泵组及放空管道和水力冲洗装置。本发明为调蓄池应用于各类碎片化的城市空间创造有利条件,用地节约、对环境更友好且施工更加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4439014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26194.7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富水软土地区上跨深埋大管线上的基坑支护及施工方法,基坑对应管线两侧的位置设置双排正常段基坑围护桩,对应管线正上方位置设置多根管线段基坑围护桩;在管线段基坑围护桩外侧设置与相应的管线段基坑围护桩形成重力式挡墙的大直径的MJS桩;在管线两侧范围各打设一排与多根大直径的MJS桩形成的重力式挡墙有效搭接形成止水帷幕的MJS桩。施工时,先施工正常段基坑围护桩和管线段基坑围护桩;完成管线两侧的MJS桩,形成加固兼止水帷幕桩后,再施工大直径的MJS桩,并形成重力式挡墙;最后,施工冠梁和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并进行基坑开挖。本发明避免富水软土地区上跨基坑的深埋大管线迁改,减少基坑开挖对既有管线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84371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176677.9
申请日:2025-02-18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17/04 , E02D17/02 , E02D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永临结合的深污染土壤区浅隧道快速化综合安全治理方法,步骤如下:1、污染土区域中污染土平面治理边界的界定,及待建隧道的围护结构的水平向的隧道结构边界的界定;2、污染土区域的竖向治理范围,及待建隧道的基坑开挖底边界的确定;3、挖掘基坑,并在挖掘过程中搭建包括凸型结构梁的支撑结构;4、从完成回填土的坑底向上分层依次施工垫层、防水层及待建隧道的隧道结构底板;隧道结构底板的下面埋设所有凸型结构梁。本发明实现了资源的更有效利用,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同时有效管理深污染区域的施工过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855811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614953.1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三排组桩支护结构及相应的基坑施工方法,包括邻近建/构筑物的浅基坑,以及位于浅基坑结构另一侧,与浅基坑结构联通的深基坑;坑接合的一侧均设有一排浅基坑围护桩;浅基坑的底板下面,沿侧墙的长度方向设有多组桩基;浅基坑的顶板,以及底板朝向深基坑一侧的部分与深基坑的一体化底板侧墙连接。施工时,首先施工浅基坑,然后利用浅基坑既有的两排浅基坑围护桩,与既有的结构侧墙、底板及多组桩基形成类高桩承台受力结构的L型三排桩,在深基坑开挖至底部过程中,采用类高桩承台受力结构的L型三排桩承受侧向土压力。本发明利用浅基坑支护作为重要建筑物保护屏障,有效减少基坑开挖对重要建、构筑物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600558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16504.1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老箱涵开洞与新箱涵连接结构及不断水割接施工方法,包括老箱涵和新箱涵;新箱涵通过框架梁柱结构与老箱涵的侧面连接;框架梁柱结构包括顶板加强框梁、底板加强框梁和两根侧墙加强框柱;施工时,先开挖新箱涵的基坑;然后施工新箱涵的顶板、侧墙和底板的钢筋,以及相应的顶板水平植筋、侧墙植筋、底板水平植筋、顶板竖直植筋和底板加强植筋;并在老箱涵的底板凿出企口;完成后将老箱涵的已有钢筋与顶板水平植筋、侧墙植筋、底板水平植筋、顶板竖直植筋和底板加强植筋分别焊接固定;最后浇筑新箱涵和框架梁柱结构,并凿除老箱涵的侧面开洞处的侧壁。本发明的应用能够避免长时间临排的高费用问题,还能降低对既有结构产生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63969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96199.4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湖隧箱涵一体化隧道、通航结构,包括水下隧道结构及施工方法,水下隧道结构在靠近与岸边路面连接的敞口段的下方设有通航箱涵结构;通航箱涵结构的内腔用于连通水下隧道结构两侧的水域;通航箱涵结构的顶板向岸边路面方向延伸,作为岸边路面与水域的分隔板,并形成位于水域中的栈道板;通航箱涵结构的结构侧壁与岸边路面的护岸固定连接。施工时,先施工不均匀沉降措施、放坡支护、通航箱涵结构及水下隧道结构下沉部分的支护;再施作通航箱涵结构及水下隧道结构;最后施作通航箱涵结构的侧壁及驳岸结构,并施作高压旋喷桩作为止水措施。本发明利用水下隧道的下部空间,构建箱涵结构以实现隧道下方两侧水域的通航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