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稀土变形镁合金的塑性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86223A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910051169.9

    申请日:2009-0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F1/06 C22C23/06

    Abstract: 一种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的含稀土变形镁合金的塑性成型工艺,包括:通过熔炼得到变形镁合金,并对该变形镁合金进行热处理后再进行去皮处理;然后将经过去皮处理后的变形镁合金进行预热处理;最后取出预热后的变形镁合金进行:挤压工艺处理、轧制工艺处理或热轧工艺处理以实现塑性工艺。本发明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及改变塑性成形工艺条件,获得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的高塑性变形镁稀土合金,制得的此类镁合金具有比传统变形镁合金优越的塑性及很好的拉压对称性上,同时保证成本低廉,可以通过控制成分及工艺达到实际需要,利于更广泛的应用。

    一种高性能汽车防撞杆用镁合金管材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13440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10114.0

    申请日:2014-09-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23/06 C22F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汽车防撞杆用镁合金管材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镁合金管材为具有加强筋的“日”字形管材,其包括按重量百分数计的如下原料:7.0~9.5%的Gd、2.5~3.5%的Y、0.2~0.6%的Zr,余量为Mg和杂质,所述合金管材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所述合金配料后,进行半连续铸造,得到半连续铸锭;将所述半连续铸锭经过固溶处理后,得到铸态合金铸锭;将所述铸态合金铸锭在400~450℃预热后,进行一次挤压变形,得到棒材;将所述棒材在380~420℃下预热后,进行二次挤压变形,得到管材。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为6μm左右,具有均匀的晶粒形貌、较随机的晶粒取向;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一种高性能汽车防撞杆用镁合金管材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13440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510114.0

    申请日:2014-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汽车防撞杆用镁合金管材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镁合金管材为具有加强筋的“日”字形管材,其包括按重量百分数计的如下原料:7.0~9.5%的Gd、2.5~3.5%的Y、0.2~0.6%的Zr,余量为Mg和杂质,所述合金管材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所述合金配料后,进行半连续铸造,得到半连续铸锭;将所述半连续铸锭经过固溶处理后,得到铸态合金铸锭;将所述铸态合金铸锭在400~450℃预热后,进行一次挤压变形,得到棒材;将所述棒材在380~420℃下预热后,进行二次挤压变形,得到管材。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为6μm左右,具有均匀的晶粒形貌、较随机的晶粒取向;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一种超高强稀土镁合金变形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1098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27196.X

    申请日:2024-1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强稀土镁合金变形材及其制备方法,由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成分组成:Gd:10%‑11%,Y:2.5%‑4.0%,Zr:0.35%‑0.5%,Ce:0.2%‑0.6%,余量为Mg。本发明提供的超高强稀土镁合金变形材中,通过在镁合金中添加微量元素(如Ca、Ce、La和Ag,控制在1mass%以内),可以调控合金的微观组织和织构,促进第二相析出,不仅提升了镁合金的力学性能,还降低了材料成本和重量,对于镁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镁合金层片状LPSO结构的层间距调控方法及诱导再结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8682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395876.1

    申请日:2022-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层片状LPSO结构的层间距调控方法及诱导再结晶方法,其中的镁合金晶内层片状LPSO结构的层间距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镁合金铸锭,所述镁合金铸锭中组织中具有块状LPSO相;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所述镁合金铸锭在510‑525℃保温30‑45h进行固溶热处理;步骤三:将步骤二经过高温固溶热处理后的铸锭先以1.5‑3℃/min的降温速率冷却至450℃‑400℃,再以10℃‑15℃/min的降温速率冷却至20‑30℃。经过本发明处理后的铸锭再进行热变形,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动态再结晶主要优先发生在晶界处的不足,提高了镁合金再结晶区域的占比,降低了合金变形抗力,进而改善了镁合金的可成形能力,进一步细化了组织,提高了锻件的力学性能。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去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3451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110482951.7

    申请日:2021-04-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去除方法,该去除方法包括:将需要退膜的镁合金微弧氧化样品放入含有微弧氧化膜层的退膜溶液的处理槽中,之后置于去离子水中进行水洗,去除试样表面的腐蚀产物,得到已退膜试样;将已退膜试样置入含光亮剂的处理槽中,置于去离子水中进行水洗,并烘干,得到光亮的去除微弧氧化膜的镁合金试样;本发明采用微弧氧化膜层去除工艺,镁合金基体表面平整光滑,基体表面无残余膜层及其它腐蚀产物产生,可直接进行二次微弧氧化;该膜层的去除方法退膜速度快且退膜溶液不含环保限制元素、成分简单、成本低廉;本发明的微弧氧化膜层的退膜方法简单,与常规的通过打磨方法去除膜层的方法相比,去除效率高、操作方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