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1098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27196.X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强稀土镁合金变形材及其制备方法,由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成分组成:Gd:10%‑11%,Y:2.5%‑4.0%,Zr:0.35%‑0.5%,Ce:0.2%‑0.6%,余量为Mg。本发明提供的超高强稀土镁合金变形材中,通过在镁合金中添加微量元素(如Ca、Ce、La和Ag,控制在1mass%以内),可以调控合金的微观组织和织构,促进第二相析出,不仅提升了镁合金的力学性能,还降低了材料成本和重量,对于镁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78682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395876.1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层片状LPSO结构的层间距调控方法及诱导再结晶方法,其中的镁合金晶内层片状LPSO结构的层间距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镁合金铸锭,所述镁合金铸锭中组织中具有块状LPSO相;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所述镁合金铸锭在510‑525℃保温30‑45h进行固溶热处理;步骤三:将步骤二经过高温固溶热处理后的铸锭先以1.5‑3℃/min的降温速率冷却至450℃‑400℃,再以10℃‑15℃/min的降温速率冷却至20‑30℃。经过本发明处理后的铸锭再进行热变形,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动态再结晶主要优先发生在晶界处的不足,提高了镁合金再结晶区域的占比,降低了合金变形抗力,进而改善了镁合金的可成形能力,进一步细化了组织,提高了锻件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373451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110482951.7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去除方法,该去除方法包括:将需要退膜的镁合金微弧氧化样品放入含有微弧氧化膜层的退膜溶液的处理槽中,之后置于去离子水中进行水洗,去除试样表面的腐蚀产物,得到已退膜试样;将已退膜试样置入含光亮剂的处理槽中,置于去离子水中进行水洗,并烘干,得到光亮的去除微弧氧化膜的镁合金试样;本发明采用微弧氧化膜层去除工艺,镁合金基体表面平整光滑,基体表面无残余膜层及其它腐蚀产物产生,可直接进行二次微弧氧化;该膜层的去除方法退膜速度快且退膜溶液不含环保限制元素、成分简单、成本低廉;本发明的微弧氧化膜层的退膜方法简单,与常规的通过打磨方法去除膜层的方法相比,去除效率高、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526169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415289.8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适用于电弧增材制造的稀土镁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成分为:钆Gd:8.0~12.0%,钇Y:2.5~4.5%,锌Zn:0.5~2.5%,锆Zr:0.3~0.8%,其他单个杂质元素:≦0.1%,其他杂质元素合计:≦0.2%,余量为镁Mg,将本发明提供的稀土镁合金丝材制造的堆积体,经过固溶和时效热处理后,抗拉强度大于350MPa,屈服强度大于220MPa,延伸率大于8%,且横纵向力学性能一致,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
-
公开(公告)号:CN11337349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481395.1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25D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超高频微弧氧化的处理方法,属于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镁合金工件浸没于温度为20‑50℃的镁合金专用除油剂中除油处理,水洗,主溶液体系和添加剂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充分溶解,用压缩空气搅拌至溶液均匀,得到的微弧氧化溶液倒入溶液槽内,经钛合金板式换热器冷却至温度不高于50℃,以不锈钢板为阴极、水洗后的镁合金工件为阳极,采用恒流模式,在电流密度为1‑20A/dm2、占空比为20%和频率为5000‑30000Hz的条件下进行微弧氧化,水洗,烘干。本发明选用超高频微弧氧化处理,膜层孔隙度低且致密性好,大大提高膜层的耐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13994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911233845.4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式聚焦型医用压电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二匹配层、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背衬块、压电层、第一匹配层;第一匹配层为镁合金层,第二匹配层为环氧树脂的凹形声透镜,第一匹配层与所述第二匹配层的厚度均为换能器工作波长的四分之一;第二匹配层的上表面和第一匹配层的下表面连接,第一匹配层的上表面和压电层的下表面连接,压电层的上表面与背衬块的下表面连接。所制得的5MHz~10MHz聚焦型超声换能器的带宽范围为60%~75%,灵敏度范围为‑10.5dB~‑12.2dB,同时具有较大的带宽和较高的灵敏度,提升了超声图像的分辨率,减少图像失真。
-
公开(公告)号:CN11069958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35128.0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C22C21/16 , C22F1/057 , C21D9/08 , C25D3/46 , C25D5/44 , C23C18/31 , C23C28/02 , E21B17/00 , B21C23/00 , B21C23/08 , B05D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溶耐酸铝合金油管及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铝合金,该油管包括油管管材和管材内壁的耐酸涂层,油管管材的材质为铝合金,铝合金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u:3.8~4.9%,Mn:0.3~0.9%,Mg:1.2~1.8%,Ni:0.4~0.6%,Fe:0.05~0.1%,其余为Al和杂质。管材制备方法包括以上述成分进行熔炼和精炼获得铸锭;然后将铸锭加热进行均匀化处理;将均匀化处理后的铸锭挤压成管材;对挤压后的管材进行固溶处理;最后对固溶处理后的管材内壁进行耐酸涂层处理。该油管管材在地层水中可以溶解,完全可以避免生产过后的打捞油管任务,而且管材内壁耐酸,避免出现管壁腐蚀断脱的问题,可以作为输送酸液的管道,同时强度满足油井地层及作业中的强度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537856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00657.7
申请日:2016-01-0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壁壳体连接方法,用于实现两个连接端部为圆柱体且直径相同的薄壁壳体之间的连接;本发明将其中一薄壁壳体的端部进行旋压缩口或扩口、切边后与另一薄壁壳体进行配合,然后采用焊接等方式连接。本发明的特点是,采用旋压缩口或扩口的方法,工艺简单,容易操作;旋压缩口或扩口后切边,无需二次定位,加工安全系数高,刀具的使用寿命长;旋压缩口或扩口后得到的薄壁壳体,尺寸精度高,容易实现配合,且连接强度大。
-
公开(公告)号:CN105388174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725436.1
申请日:2015-10-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N23/203 , G01N1/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3/203 , G01N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镁合金微裂纹萌生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原位拉伸的方法,获得原位扫描电镜以及原位电子背散射衍射的数据;根据原位扫描电镜以及原位电子背散射衍射的数据,获得代表晶粒取向信息的欧拉角;根据欧拉角,计算出裂纹萌生参量F1,预测微裂纹可能萌生的位置。本发明的评价镁合金微裂纹萌生的方法,采用原位EBSD的方法可以动态观察镁合金单轴拉伸过程中晶粒内滑移和孪生的信息以及微裂纹萌生;裂纹萌生参量F1的计算综合评价晶界处微裂纹的萌生和周围晶粒的取向及应力方向的相关性;F1值的计算可以准确预测微裂纹的形核及发生的位置,对镁合金的塑性提高至关重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