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66328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10446001.7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包括天窗加强框、顶盖、两个上边梁内板和两个A柱上加强板,两个所述A柱上加强板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两个上边梁内板内侧,天窗加强框固定在顶盖与所述上边梁内板之间,所述天窗加强框上下两侧均设有固定搭边,两个上边梁内板上均开设有第一避让缺口,两个A柱上加强板上均开设有第二避让缺口,固定搭边通过第一避让缺口和第二避让缺口与对应的上边梁内板和对应的A柱上加强板交叉固定,车身侧围外板固定在上边梁内板和所述天窗加强框外侧。本发明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有效减少固定板层数,有效解决多层板连接问题,从而减少尺寸链后,解决天窗总装后与车身顶盖面差大问题。

    一种尾灯及尾灯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466423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1810445985.7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尾灯及尾灯安装结构,包括尾灯安装部本体,尾灯安装部本体包括尾灯左安装部和尾灯右安装部,尾灯前安装部前端呈尖角状,尾灯前安装部尾端与对应的尾灯后安装部前端固定连接,尾灯前安装部分别设有由上至下贯穿的第一空腔,侧围外板位于第一空腔上下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翻边,翻边底部设有撑脚体,第一空腔底部设有尾灯安装板,尾灯后安装部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空腔,尾灯本体前端固定在第一空腔内,尾灯本体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空腔内。本发明一种尾灯及尾灯安装结构,该结构匹配前端部尖角更尖,厚度更厚的尾灯本体,解决侧围外板因匹配成型困难、易开裂问题,提升尾灯本体造型美观性。

    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66328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1810446001.7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包括天窗加强框、顶盖、两个上边梁内板和两个A柱上加强板,两个所述A柱上加强板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两个上边梁内板内侧,天窗加强框固定在顶盖与所述上边梁内板之间,所述天窗加强框上下两侧均设有固定搭边,两个上边梁内板上均开设有第一避让缺口,两个A柱上加强板上均开设有第二避让缺口,固定搭边通过第一避让缺口和第二避让缺口与对应的上边梁内板和对应的A柱上加强板交叉固定,车身侧围外板固定在上边梁内板和所述天窗加强框外侧。本发明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有效减少固定板层数,有效解决多层板连接问题,从而减少尺寸链后,解决天窗总装后与车身顶盖面差大问题。

    一种尾灯及尾灯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466423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10445985.7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尾灯及尾灯安装结构,包括尾灯安装部本体,尾灯安装部本体包括尾灯左安装部和尾灯右安装部,尾灯前安装部前端呈尖角状,尾灯前安装部尾端与对应的尾灯后安装部前端固定连接,尾灯前安装部分别设有由上至下贯穿的第一空腔,侧围外板位于第一空腔上下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翻边,翻边底部设有撑脚体,第一空腔底部设有尾灯安装板,尾灯后安装部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空腔,尾灯本体前端固定在第一空腔内,尾灯本体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空腔内。本发明一种尾灯及尾灯安装结构,该结构匹配前端部尖角更尖,厚度更厚的尾灯本体,解决侧围外板因匹配成型困难、易开裂问题,提升尾灯本体造型美观性。

    尾灯组合灯罩和具有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5863200U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21452480.7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灯组合灯罩和具有其的车辆,其技术方案包括两侧围外板、两D柱上外板、两灯罩基板、两灯罩支撑板以及后端板,两灯罩基板与后端板之间形成尾门门洞;所述灯罩基板为一体冲压成型,所述灯罩基板包括灯罩基板第一区域和灯罩基板第二区域,所述灯罩基板第一区域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朝向车体前端的一端形成夹角区域,所述灯罩基板对应夹角区域的两侧分别形成翻边一和翻边二,所述灯罩基板第一区域的上端与侧围外板之间形成两个焊点,所述容纳槽内弯折形成呈台阶状的结构空间;本实用新型具有与尾灯灯型相适配且增大了尾灯发亮区域面积的优点。

    一种尾灯安装结构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513434U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21452321.7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一种尾灯安装结构,包括:侧围外板、D柱上连接板和后组合灯罩;侧围外板连接于后组合灯罩的前部,D柱上连接板设置于侧围外板和后组合灯罩连接处的后侧;侧围外板的下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尾灯安装沿,其前部为尾灯尖端开口位置;后组合灯罩的前部为尾灯尖端、其延伸于侧围外板尾灯尖端开口位置,后组合灯罩的正面具有沿其横向设置台阶形式的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通过将后组合灯罩的前部设置成尾灯尖端,取代传统结构中拆分出的D柱下连接板,后组合灯罩的正面具有沿其横向设置台阶形式的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解决了将D柱下连接板集成到后组合灯罩上的冲压开裂问题,避免了涂胶失效的漏水问题,同时提高了尺寸精度和稳定性。

    一种车身A柱密封结构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513875U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21453634.4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身A柱密封结构,包括:翼子板、侧围外板、发动机罩和前车体总成;所述侧围外板的前部为A柱,在所述A柱的下部安装有A柱下加强板;所述发动机罩安装于所述前车体总成的上部,所述侧围外板安装于所述车体总成的侧面后部,所述翼子板安装于所述前车体总成的侧面前部,并与所述A柱连接;其中,所述A柱的中部设有倾斜的三角形边,以使得所述A柱下加强板的上端和所述A柱的下部内收坡面形成封闭空腔。通过在所述A柱的中部设有倾斜的三角形边,使所述A柱下加强板的上端和所述A柱的下部内收坡面形成封闭空腔,密封效果好,避免漏水,节省制造成本,同时避免气流进入产生的NVH风噪问题。

    一种顶盖后横梁加强组件

    公开(公告)号:CN208559530U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20697006.2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顶盖后横梁加强组件,包括后横梁外板、后横梁内板、两个后侧围及两个D柱,两个所述后侧围外端分别水平固定在对应的两个所述D柱上端,所述后横梁外板左右两端分别横向延伸固定至对应的两个所述后侧围内端,所述后横梁外板从前至后纵向延伸至尾门末端密封面上侧,所述后横梁内板位于所述后横梁外板内下侧,所述后横梁内板左右两端分别横向延伸并固定至对应的两个所述后侧围内端下侧,所述横梁内板从前至后纵向延伸至所述后横梁外板中下侧,所述后横梁外板左右两端分别横向延伸固定在对应的两个所述后侧围内端上侧。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盖后横梁加强组件采用尺寸小,重量轻的后横梁外板和后横梁内板从而提高整车扭转刚度。

    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290939U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20697041.4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包括天窗加强框、顶盖、两个上边梁内板和两个A柱上加强板,两个所述A柱上加强板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两个上边梁内板内侧,天窗加强框固定在顶盖与所述上边梁内板之间,所述天窗加强框上下两侧均设有固定搭边,两个上边梁内板上均开设有第一避让缺口,两个A柱上加强板上均开设有第二避让缺口,固定搭边通过第一避让缺口和第二避让缺口与对应的上边梁内板和对应的A柱上加强板交叉固定,车身侧围外板固定在上边梁内板和所述天窗加强框外侧。本实用新型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有效减少固定板层数,有效解决多层板连接问题,从而减少尺寸链后,解决天窗总装后与车身顶盖面差大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后车架总成以及车辆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585573U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23632429.6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车架总成以及车辆,后车架总成包括后大梁焊合件以及后地板横梁组合件,所述后大梁焊合件设有两个,且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后地板横梁组合件连接两个所述后大梁焊合件,所述后地板横梁组合件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后大梁焊合件上设有多组定位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大梁焊合件上设置多组定位孔,每组定位孔对应于其中一个车型的需要,定位基准一致,提高了后大梁总成的可扩展性,确保后大梁总成能在不同轴距车型共用,可根据车型变化内容,不同配置、不同车身尺寸的车型均可以共用一套定位工装,形成系列化后车架总成结构,在降低成本同时,满足不同车型的结构功能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