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槽栅型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84048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0880000659.X

    申请日:2008-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栅极漏电流的发生,并降低栅极电容的沟槽栅型晶体管。其在N-型半导体层(12)上形成沟槽(14)。在沟槽(14)中,在N-型半导体层(12)中成为晶体管的活性化区域的区域形成薄的硅氧化膜(15B)。另一方面,在不成为活性化区域的区域形成比硅氧化膜(15B)厚的硅氧化膜(15A)。并且,形成从沟槽(14)内向外延伸的伸出部(16S)与硅氧化膜(15A)相接的栅电极(16)。由此,在栅电极(16)的伸出部(16S)中,由于可将栅电极(16)与N-型半导体层(12)的角部(12C)的距离确保为较长,所以,不仅可防止栅极漏电流的产生,而且可降低栅极电容。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18905A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710126305.7

    申请日:2007-06-29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具备:半导体基板(5);埋设于半导体基板(5)中的多个栅电极(11a~11c);在多个栅电极(11a~11c)的每个之上设置的第一绝缘层(12a~12c);在半导体基板(5)的表面形成的导电层(13);和设置于导电层(13)上的导体层(15)。由此,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栅电极之间尺寸的半导体装置。

    沟槽栅型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84048A

    公开(公告)日:2009-11-18

    申请号:CN200880000659.X

    申请日:2008-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栅极漏电流的发生,并降低栅极电容的沟槽栅型晶体管。其在N-型半导体层(12)上形成沟槽(14)。在沟槽(14)中,在N-型半导体层(12)中成为晶体管的活性化区域的区域形成薄的硅氧化膜(15B)。另一方面,在不成为活性化区域的区域形成比硅氧化膜(15B)厚的硅氧化膜(15A)。并且,形成从沟槽(14)内向外延伸的伸出部(16S)与硅氧化膜(15A)相接的栅电极(16)。由此,在栅电极(16)的伸出部(16S)中,由于可将栅电极(16)与N-型半导体层(12)的角部(12C)的距离确保为较长,所以,不仅可防止栅极漏电流的产生,而且可降低栅极电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