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7337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414145.7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倒扣船救援装置和工艺方法,涉及船舶救援技术领域,包括主体和空压机,所述主体的底部设有底座,且主体的内部设有过渡舱室和主舱室,所述主舱室内部的底部设有开口,通过开口用于在倒扣船底上部开孔;所述空压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管连接有三通管,且三通管的两侧输出端均连接有输气管,两组所述输气管的输出端分别与过渡舱室和主舱室连通,所述过渡舱室的外侧设有外过渡门,所述主舱室靠近过渡舱室的一侧设有内过渡门;本发明将主体通过底座吸附到倒扣船顶部,在主舱室内的开口处对倒扣船底上部开孔,从而进入倒扣船的船腔内救人,避免了潜水员下潜救援的麻烦,提高了救援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31021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690427.3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
IPC: G06F30/17 ,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Q10/06 , G06Q10/10 , G06Q50/30 , B63C7/20 , B66C3/16 , B66C3/12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抱抓式深海沉物打捞的研究方法,涉及沉物打捞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液压抱爪使用中多个时间阶段下沉物的浮力、结构强度参数,对多个时间段沉物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分析,确定液压抱爪和吊索的改进规格;S2:根据打捞过程中多个阶段的载荷特点,建立双驳动力定位状态下抬浮沉物出水过程简化力学模型,获取不同工况下沉物、液压抱爪和打捞驳船之间的水动力关系,评估整体打捞过程的安全性;本发明从液压抱爪和沉物结构受力展开研究,获取分析多个时间阶段下沉物的浮力、结构强度参数,确定液压抱爪的尺寸和强度要求,同时对吊力进行分析,确定吊索要求,有利于改进液压抱爪和吊索的规格。
-
公开(公告)号:CN11530344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378781.2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城建隧道装备有限公司 , 上海盾构设计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世海 , 周东荣 , 庄欠伟 , 袁玮皓 , 张弛 , 洪冲 , 蒋岩 , 闵锐 , 张立 , 黄志红 , 金锋 , 杨正 , 谢友勇 , 袁一翔 , 朱海荣 , 金强强 , 胡建 , 朱小东 , 魏良孟 , 俞士明 , 胡珍伍 , 崔进 , 高定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无接触整体打捞装置弧形梁结构,其包括圆弧形的弧形梁本体,所述弧形梁本体的前端设置为可拆卸连接顶管机头的机头连接端,所述弧形梁本体的尾端设置为可拆卸连接推进装置的推进装置连接端;所述弧形梁本体的沿轴向两侧设有锁扣,通过所述锁扣与两侧的发射架配合进行导向。本发明的弧形梁结构只需使用发射架在上方进行导向,无需清空周边泥土,可大幅缩短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1509236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659751.9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水下新型接杆式攻泥器系统,涉及海洋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水面部和钻机水下本体,所述水面部包括水面监控动力站、水下供电单元和泥浆系统,所述水面监控动力站用于监测钻机水下本体的所有传感器信息及钻进情况,所述钻机水下本体包括设置于主框架上的钻机系统、水下液压系统、水下监控系统和补偿系统,所述水下液压系统与钻机系统相连并提供动力,所述补偿系统和水下监控系统固定设置于主框架上;本发明在海底钻进作业中,通过水面监控动力站遥控操作完成,通过脐带缆的连接作用来提供动力和控制信息,便于监测钻机水下本体的所有传感器信息及钻进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和操控,可用于沉船整体打捞等海底钻孔及钢缆、管线穿引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488977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378984.1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 , 上海城建隧道装备有限公司
Inventor: 庄欠伟 , 周东荣 , 袁玮皓 , 陈世海 , 张立 , 张弛 , 金锋 , 翟一欣 , 胡建 , 闵锐 , 王健 , 黄志红 , 朱小东 , 杨正 , 魏良孟 , 袁一翔 , 金强强 , 蒋宏亮
IPC: B63C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弧形梁顶管的发射架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呈圆弧形的架体,该架体的内部中空形成有供弧形梁通过的连通通道;固定于架体的端部的第一耳板;固定于架体的端部且靠近第一耳板设置的套筒;对应第一耳板且供固定于水底的第二耳板;以及对应套筒且供竖直固定于水底的定位杆,通过下放架体且套筒套设于定位杆,使得架体沿定位杆向下移动直至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进而固定销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固定架体于水底。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打捞方式难以保证被打捞物完整性的问题,降低打捞难度,降低施工风险,降低被打捞物受到损害的可能性,节约人力物力,保证被打捞物的完整性,降低了水下施工的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83963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382951.4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的沉船整体打捞测量定位方法,属于沉船打捞技术领域,可确保沉船位置处于定位桩的边界范围内,对弧形梁系统下放过程中沉船和周边遗址原生堆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保证了沉船遗址的原生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53422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381599.2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耙式排泥装置,属于打捞技术领域,包括打捞框架、高压水喷头、钉耙机构和液压油缸,钉耙机构通过液压油缸连接在打捞框架底部,液压油缸的一端铰接在钉耙机构上,另一端铰接在打捞框架上,钉耙机构上均布多个高压水喷头。本水下耙式排泥装置可通过主动控制排泥的速度和数量达到控制打捞框架下沉速度的目的,通过高压水将松动的泥土液化排出,可提高排泥效率,相比吸泥泵本发明结构更简单、可靠性高、并且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泥土。
-
公开(公告)号:CN114750899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378972.9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沉船整体打捞装备端板顶梁组合体组装方法,属于沉船打捞技术领域,本等比例试验端板横梁组装方法可以实现大型装备钢结构在组装过程中精度偏差小、组装效率高、安全稳定性高等优点。端板一及端板二的斜支撑可以有效稳定端板状态,确保安全;测量过程的同心度及对角线测量可以有效保证端板锁扣之间的同心度及间距要求,为后续顺利施工提供基础;端板之间设立的运输梁及支撑梁可以有效的保证端板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440810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577793.X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捞用海上工作平台及打捞方法,属于打捞技术领域,包括驳船作业平台和提升设备,提升设备设置在驳船作业平台上,提升设备通过钢丝绳与被捞物连接,提升设备通过钢丝绳提升被捞物,驳船作业平台包括两艘驳船,每个驳船上均设置提升设备。本打捞用海上工作平台集沉船打捞、运输、进坞、卸载于一体,在沉船打捞时通过驳船上的提升设备即可完成沉船的整体提升,相对传统的在沉船两侧各使用一条抬浮驳的提升方法,该海上工作平台减少了抬浮驳的投入数量,辅助设备投入较少,降低了转驳带来的安全风险,整体作业时间短,工序简单,投入成本较小,安全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202262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671680.4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
IPC: F16L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1/16
Abstract: 一种自行式海底管道埋设装置及其施工工艺,该装置包括:履带行走机构、对中机构、喷冲破土机构、本体机构和高压造流机构,其中:履带行走机构设置于本体机构下方的左右两侧,对中机构与本体机构垂直并设置于本体机构的前端中央;喷冲破土机构设置于本体机构的下方;通过对中机构抱紧管线,喷冲破土机构在履带行走机构的带动下破土,对中机构配合履带行走机构不断调整,实现自主管线跟踪行走;本发明通过对中机构对管道进行夹紧定位,能够实时跟踪管道,实现自行式触探循线;通过水路切换单元,进行水路的分段切换,实现海底沟内不同高度内的分段集中破土,在有限流量和扬程的水路条件下提高开沟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