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终形轨道钢铸轧成型设备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6871323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0825702.2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近终形轨道钢铸轧成型设备,包括:两个机架,机架内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两个机架上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一调节组件之间转动连接有异形铸轧辊,两个异形铸轧辊的轴线平行设置;两个机架相对的一侧均固接有第二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传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侧封板,两个侧封板平行且对称设置,侧封板的底面与异形铸轧辊的外侧壁相适配,两个侧封板以及两个异形铸轧辊之间形成熔池。本发明缩短了传统连铸‑轧制工艺生产轨道钢的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和降低生产成本,减轻了异形铸轧由于凝固不同步导致溶质偏析、夹杂物聚集和应力分布不均的问题。

    一种高锰钢辙叉感应加热和冲击硬化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5922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75856.9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锰钢辙叉感应加热和冲击硬化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工作台、感应加热装置、冲击装置、移动装置、往复装置、电机反转触发机构、变换轨面装置;利用感应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和冲击装置进行机械冲击。通过装置中的三层工作滑台的配合工作,快速准确的进行位置移动;通过装置中的接近开关对伺服电机的反馈控制以保证锤头在轨面冲击,通过红外测温仪对伺服电机的及时反馈,保证感应加热的温度要求。本发明的高锰钢辙叉感应加热和冲击硬化的装置及方法,以对高锰钢辙叉进行预硬化处理为目的,使辙叉的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得到改善,从而增加高锰钢辙叉的使用寿命。

    一种洁净高锰奥氏体钢辙叉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0782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12443.4

    申请日:2022-01-2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洁净高锰奥氏体钢辙叉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道岔钢轨件技术领域。制备方法为:对经过脱磷、脱硫处理的高锰奥氏体钢钢液进行两段吹气净化,然后铸成辙叉铸坯,对辙叉铸坯高于辙叉工作面的区域进行锻造,之后进行热处理及水韧处理,得到高锰奥氏体钢辙叉。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高锰奥氏体钢的化学成分,系统优化冶炼、精炼高锰钢工艺,精准设计铸坯结构,控制辙叉关键部位的变形,保证锻造比并优化锻造流线,显著提升了辙叉的耐磨性和抗疲劳寿命。

    一种钒微合金化的中碳无碳化物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3045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671265.4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钒微合金化的中碳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制备方法,涉及钢材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锻造钢锭,其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C 0.38~0.42%,Si 1.4~1.6%,Mn 1.4~1.6,Cr1.0~1.2%,Mo 0.3~0.4%,V 0.1~0.16%;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S2:将精炼好的钢锭进行1050±100℃均匀化固溶处理;S3:进行油淬,得到初始化马氏体组织;S4:再升温至1000~1050℃,进行保温操作,得到完全奥氏体;S5:冷却至840~950℃,进行二次保温,控制VC的析出;S6:快速冷却至300~350℃,并进行三次保温,发生贝氏体相变,得到Fe‑贝氏体组织。本发明提供的钒微合金化的中碳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制备方法通过二次保温温度的降低,能够使得VC析出物的含量增加,通过控制VC的析出,能够加速贝氏体相变速度。

    外毛刺刮削系统及其刮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10749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99851.2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杨志南 苏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毛刺刮削系统及其刮削方法,其包括机架、支撑辊、工作台、电机、刮刀架、刮削装置以及刮刀架端座;刮削装置包括基体、主刮刀、副刮刀、工业摄像头和伸缩柱;焊管的两侧各放置相同组数的刮削装置,根据焊管的管径和生产标准设置每一组刮削装置的刮削深度,主刮刀刮削完后,工业摄像头拍摄外毛刺高度图像并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的分析判断副刮刀是否要进行补刮及补刮的刮削深度,接下来的每一组刮削装置依次设置越来越小的刮削深度并重复上述操作,从而实现对螺旋埋弧焊管外毛刺的分步精准刮削,增加焊管表面的光洁度,提高焊管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一种重载齿轮的制备方法
    7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62050B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410808897.0

    申请日:2014-12-2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杨志南 张福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重载齿轮的制备方法,它的原材料为低碳含硅铝渗碳钢;其方法首先对齿轮进行表面渗碳处理,渗碳后表面碳含量0.7‑1.0wt.%,然后进行最终热处理,加热到880‑920℃进行奥氏体化处理,然后直接放入含水量0.6‑0.8%的NaNO3和KNO2的盐浴中等温淬火,等温温度190‑220℃,随后在150‑200℃回火,最后对齿轮进行表面喷丸处理,获得齿轮的心部组织为低碳回火马氏体组织,表面为高强韧性的纳米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本发明缩短了生产周期,制得的齿轮热处理变形显著减小,提高了齿轮的弯曲疲劳和抗接触疲劳强度,保证了齿轮服役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