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接头强度的焊接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3519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71940.8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接头强度的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钢轨段与过渡材料段进行闪光焊顶锻;进行正火热处理;过渡材料段与辙叉钢进行闪光焊顶锻;保持紧固状态,通过施加反向拉力作变形处理。本发明在接头闪光焊接结束后立即施加反向拉力增大微区变形度,充分利用焊接余热在缓慢冷却过程中促进再结晶,该过程可以进一步增大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加工强化效应,细化晶粒,提高接头强度,同时还可以改善接头应力分布状态,减小变形。

    一种高锰钢辙叉感应加热和冲击硬化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59220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475856.9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锰钢辙叉感应加热和冲击硬化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工作台、感应加热装置、冲击装置、移动装置、往复装置、电机反转触发机构、变换轨面装置;利用感应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和冲击装置进行机械冲击。通过装置中的三层工作滑台的配合工作,快速准确的进行位置移动;通过装置中的接近开关对伺服电机的反馈控制以保证锤头在轨面冲击,通过红外测温仪对伺服电机的及时反馈,保证感应加热的温度要求。本发明的高锰钢辙叉感应加热和冲击硬化的装置及方法,以对高锰钢辙叉进行预硬化处理为目的,使辙叉的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得到改善,从而增加高锰钢辙叉的使用寿命。

    一种多炉加压浇铸生产碳氮协同超高氮钢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9209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304520.2

    申请日:2022-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炉加压浇铸生产碳氮协同超高氮钢装置及方法,属于超高氮钢浇铸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包括加压钢包、多炉加压铸造室、多炉间的转换连接装置以及浇铸的碳氮协同超高氮钢特殊钢种,在加压钢包中采用底吹氮气搅拌和加氮气压力下实现钢液的高氮合金均匀化,铸造室内加压凝固,抑制氮的逸出,改善元素偏析,较大提升降碳增氮的特殊钢种耐磨、耐蚀性;且本发明将加压钢包与加压铸造室分开设计,通过多个加压铸造室及转换连接装置可以实现多炉不同铸型材料的加压浇铸,大大提高该特殊钢种的生产效率。通过采用本发明浇铸的超高氮钢的氮含量高,成分均匀,可以满足列车轨道、辙叉、海洋工程等特殊环境下的耐腐蚀使用要求。

    一种调控sigma相提高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5919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00266.7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sigma相提高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的方法,涉及奥氏体不锈钢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将超级奥氏体不锈钢钢液浇铸成钢锭,经固溶处理后进行热轧,在25~300℃温度范围内,利用表面大塑性变形方法进行表面变形处理,加热,之后进行空冷或喷水冷却,完成sigma相的调控。本发明针对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存在粗大析出相从而降低其耐蚀性的问题,利用表面大塑性变形和较低温度的时效处理对工件表面进行处理,获得特殊的微观组织状态,从而改善耐蚀性能,使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大幅提高。

    一种强塑积大于98GPa%的TWIP钢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31853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96416.3

    申请日:2021-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强塑积大于98GPa%的TWIP钢及制备方法,属于高强塑积汽车用钢的技术领域。所述TWIP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C 0.8‑1.3%,Cr 1.8‑2.3%,Mo 0.8‑1.3%,Cu 0.3‑0.7%,Mn 15‑20%,P≤0.01%,S≤0.0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方法包括前后依次进行的熔炼、浇铸、均匀化处理、热锻、多道次热轧、水淬至室温、酸洗、多道次冷轧、平整轧制、再结晶退火处理、水淬至室温。本发明通过成分设计,开发出一种新型高C,高Cr、Mo,适量Cu合金化TWIP钢,由于Cr元素的添加将该TWIP钢的层错能保持在适宜孪晶生成的范围,使其拉伸变形过程中产生大量且细小的纳米孪晶组织。

    一种钒微合金化的中碳无碳化物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30459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671265.4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钒微合金化的中碳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制备方法,涉及钢材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锻造钢锭,其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C 0.38~0.42%,Si 1.4~1.6%,Mn 1.4~1.6,Cr1.0~1.2%,Mo 0.3~0.4%,V 0.1~0.16%;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S2:将精炼好的钢锭进行1050±100℃均匀化固溶处理;S3:进行油淬,得到初始化马氏体组织;S4:再升温至1000~1050℃,进行保温操作,得到完全奥氏体;S5:冷却至840~950℃,进行二次保温,控制VC的析出;S6:快速冷却至300~350℃,并进行三次保温,发生贝氏体相变,得到Fe‑贝氏体组织。本发明提供的钒微合金化的中碳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制备方法通过二次保温温度的降低,能够使得VC析出物的含量增加,通过控制VC的析出,能够加速贝氏体相变速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