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机器人初始位置标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434837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811547232.3

    申请日:2018-12-18

    Abstract: 一种并联机器人初始位置标定装置,涉及机器人精确控制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静平台、初始位置标定装置、电机、减速机、主动臂、从动臂、球铰链机构,静平台的一侧设置初始位置标定装置,电机输出轴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穿置在初始位置标定装置上,减速机与主动臂的一端连接,主动臂的另一端通过球铰链机构与从动臂连接,实现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本发明提高并联机器人的初始位置标定精度,减少并联机器人控制系统硬件,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可移动式路锥、路锥布放系统及布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4295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201434.X

    申请日:2020-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移动式路锥、路锥布放系统及布放方法,其中,路锥通过两差分驱动的减速电机实现前进、后退及转向。通过路锥自动收放车沿直线布放若干可移动式路锥,定位基站和路锥中的RTK从机配合,确定路锥实时位置。通过手持设备设置斜线封闭段分布长度等参数,以确定斜线封闭段上各路锥的横向移动距离,完成斜线封闭段路锥布放。本发明可实现大范围封闭路段路锥的高效自动布放,尤其是斜线封闭段路锥的布放及回收,施工人员无需在道路上行走布置,大大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行车的安全。

    基于力觉和视觉反馈的协作吊运系统双边遥操作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99517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57634.1

    申请日:2020-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力觉和视觉反馈的协作吊运系统双边遥操作控制方法,包括主端、从端以及通讯环节。主端由操作员、力反馈手控器、控制计算机构成,从端由UAV群、吊挂负载以及障碍物环境构成。从端UAV群和吊挂负载视为复合吊挂系统,采用了包括悬绳松弛和绷紧两种状态切换的混合动力学模型,建立了UAV群与吊挂负载之间的耦合关系。复合吊挂系统采用了基于力觉和视觉反馈的双边遥操作控制方法,同时设计了内外环控制器,实现了旋翼飞行器吊挂系统的混合轨迹生成和跟踪。本发明可以使得复合吊挂系统在障碍物环境中完成负载搬运任务;同时使得操作员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提升操作员的临场感与快速反应能力。

    可实现自重构机器人多位连接的同构型自动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524529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811364160.9

    申请日:2018-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自重构机器人多位连接的同构型自动连接装置,包括四个连接滑块、前十字轨道盘、旋转驱动盘、后十字轨道盘和后盖,连接滑块的连接头设置于前十字轨道盘的外侧面,前轨道滑块可滑动地连接于前十字轨道盘的十字型轨道槽内,圆柱螺栓穿过旋转驱动盘的圆弧轨道槽,后轨道滑块可滑动地连接于后十字轨道盘的十字型轨道槽内,后盖上安装有微型直流电机,微型直流电机通过驱动输出齿轮转动而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与旋转驱动盘固定连接,进而带动四个连接滑块在前十字轨道盘和后十字轨道盘的十字型轨道槽中作同步运动。本发明结构紧凑、稳定可靠、可实现自重构机器人的多位连接,有效地提高了自重构机器人的整体性能。

    一种管材拟合渐进成形上压模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70557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326412.7

    申请日:2019-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材拟合渐进成形上压模控制系统及方法,涉及管材成形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反馈系统和音圈电机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用于获取上压模下压量和保持压力值,并将获取的所述上压模下压量和所述保持压力值传递至音圈电机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用于检测音圈电机的位置信息,并将检测的所述位置信息反馈至音圈电机控制系统;音圈电机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上压模下压量和所述位置信息驱动音圈电机运动,所述音圈电机驱动上压模下压管材成形;用于根据所述保持压力值使上压模下压的管材回弹;本发明提高管材拟合渐进成形系统的加工效率,在管材回弹时加保持压力,减小管材回弹时的颤动。

    基于共享控制的多旋翼飞行器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92271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231591.7

    申请日:2017-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共享控制的多旋翼飞行器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由主、从端两部分组成;其中主端包括操作员、主端计算机和力反馈人机接口装置;从端包含基站、搭载有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多旋翼领导飞行器、跟随飞行器以及从端环境中的障碍物。从端多旋翼飞行器具有局部自主能力,多个多旋翼飞行器搭载的传感器节点可通过多跳自组织方式与基站组成网状网络,多旋翼飞行器之间可相互传输数据。主端的力反馈控制人机接口装置只控制从端的领导飞行器,在从端的飞行器系统面临复杂不能自主完成的任务时,由主端引导主机摆脱困境,同时从端跟随飞行器产生自主跟随行为。本发明为复杂、非结构化环境中多机器人全自主工作难以实现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和方法。

    一种高铁轮对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963460U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21857409.2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一种高铁轮对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控制处理中心C1,温度监测单元U2,振动监测单元U3,声音监测单元U4和标签识别系统U1,数据控制处理中心C1包括微处理器M1和无线传输单元U5,无线传输单元U5与微处理器M1电连接,标签识别系统U1包括应答器S1、阅读器S2和计算机系统S3,温度监测单元U2包括轴承温度传感器Z0和轮轴温度传感器Z1,本实用新型通过温度、振动、声音等各类传感器实现对高铁轮对的健康状态的实时监测,通过各类传感器将高铁轮对健康数据上传到数据控制处理中心,若根据既定标准检测到异常情况,则数据控制中心通过WiFi、lora等无线传输技术与云端通信,最终由云端向高铁轮值人员报警。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脊柱的四足爬行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210083394U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20884138.0

    申请日:2019-06-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多自由度脊柱的四足爬行机器人,包括脊柱机构和四个腿机构;脊柱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前脊腿部、若干个脊柱部、后脊腿部、脊尾连接部和尾部;前脊腿部包括前脊腿连接件和前脊腿舵机;头部固定在前脊腿连接件的前端;脊柱部包括脊柱连接件和脊柱舵机;若干个脊柱部依次串连;后脊腿部包括后脊腿连接件和后脊腿舵机;脊尾连接部包括脊尾连接件和脊尾舵机;尾部固定位于脊尾舵机的后侧;四个腿机构中,两个腿机构的上端固定位于前脊腿舵机的左、右两侧,另两个腿机构的上端固定位于后脊腿舵机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具有简单合理的机械结构,且具有较高的运动效率和运动能力。

    一种用于工业机器人热形变误差补偿的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840976U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20983144.1

    申请日:2019-06-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机器人热形变误差补偿的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机器人末端检测球装置与机器人末端定位检测装置,所述机器人末端检测球装置由连接件和检测球构成,安装在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所述机器人末端定位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支架、传感器安装底盘和四个以上的激光测距传感器,所有激光测距传感器围成一圈,均匀地分布在传感器安装底盘上,且倾斜角均为45°,各激光测距传感器分别与机器人控制器连接,进行数据通信。本实用新型测量装置能够辅助实现对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误差的准确辨识,提升工业机器人的末端定位精度,减少工业机器人停机维护时间,进一步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具有躯体俯仰关节和抓取机构的四足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209551772U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20193370.X

    申请日:2019-02-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躯体俯仰关节和抓取机构的四足机器人及其抓取方法,包括驱动机构、机体、四条机械腿以及抓取机构。先驱动四足机器人向目标抓取物体运动直至手爪位于目标抓取物正上方;然后协调腿部运动使机器人朝向目标抓取物体运动,直至目标抓取物体位于抓取机构的抓取范围内;驱动脊柱关节使机器人躯体向上凸起,抓取部件一和抓取部件二形成对目标抓取物体的抓取动作,在抓取过程中协调腿部运动,保持目标抓取物体在抓取机构的抓取范围内;抓取物体后,协调腿部运动,使机器人向上运动,直至机器人恢复到初始运动状态,驱动机器人继续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抓取机构简单,控制方法层次清晰,控制精确,运行稳定可靠。(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