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39964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866902.6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B21B3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时获取轧机牌坊与轴承座间隙信息的检测元件主体结构,其包括左磁座、左臂、左壳体、定位套、右磁座、杆、滑块、滑道、挡板、右臂、右壳体、电缆、传感器、左弹簧垫、密封圈、弹簧、定位销和右弹簧垫。使用时,将左磁座粘贴在轧机牌坊上,右磁座粘贴在支承辊或工作辊的轴承座上。轧机生产过程中,轴承座水平方向位移变化通过右磁座、杆、滑块、滑道、右臂、右壳体、右弹簧垫,进而传递到弹簧,弹簧将位移变化转换为力的变化,力通过左弹簧垫传递到传感器,传感器输出实时力变化的信号。最终通过传感器获取力的变化反映轴承座的位移变化,实现轧机牌坊与轴承座间隙信息的实时获取。
-
公开(公告)号:CN110042217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310337.5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贝氏体轴承热处理方法,方法包括:将待处理轴承零件进行奥氏体化处理;水浴冷却待处理轴承零件的表面至第一温度;在第二温度下等温处理待处理轴承零件,使待处理轴承零件材料进行贝氏体转变;其中,第一温度低于待处理轴承零件材料的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第二温度高于待处理轴承零件材料的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前述方法制得的轴承。采用水浴进行待处理轴承零件的冷却处理,避免了盐浴方法,进而降低了成本,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0042217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10337.5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贝氏体轴承热处理方法,方法包括:将待处理轴承零件进行奥氏体化处理;水浴冷却待处理轴承零件的表面至第一温度;在第二温度下等温处理待处理轴承零件,使待处理轴承零件材料进行贝氏体转变;其中,第一温度低于待处理轴承零件材料的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第二温度高于待处理轴承零件材料的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前述方法制得的轴承。采用水浴进行待处理轴承零件的冷却处理,避免了盐浴方法,进而降低了成本,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6544591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610916702.3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燕山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一种超高强度高韧性无碳化物贝氏体钢,其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wt%为:C:0.4~0.5、Si:1.8~2.2、Mn:1.8~2.2、Cr:1.0~1.5、W:0.1~0.3、V:0.001~0.003、Al:0.1~0.3、Re:0.001~0.003、Ca:0.001~0.003、B:0.0001~0.0003、N:0.002~0.005、Mg:0.001~0.005,其余为Fe和少量杂质元素;上述贝氏体钢的制备方法主要是:连铸板坯→除鳞→轧制→去应力退火;钢板的热处理:加热到900~950℃奥氏体化等温1~3h,以80~100℃/min冷却到400℃,等温2~5min,以5~10℃/min冷却Ms温度等温2~5min,然后以10~20℃/min冷却到室温。本发明制备的贝氏体钢抗拉强度大于2300MPa,室温冲击韧性大于35J/cm2,硬度大于HRC58,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23901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675542.3
申请日:2015-10-1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渗碳轴承钢,是一种表面为低温贝氏体、马氏体组成的复合组织、心部为低碳马氏体组织的轴承钢,它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 0.20~0.25、Si1.20~1.50、Mn 0.20~0.40、Cr 1.35~1.75、Ni 2.20~2.60、Mo 0.25~0.35、S≦0.010、P≦0.015、O≦0.0008、Ti≦0.003、H≦0.00015,其余为Fe和正常杂质。上述渗碳轴承钢的制造方法是加工后的毛坯轴承表面进行常规渗碳处理,渗碳后表面碳含量为0.85‑1.05wt.%,然后进行球化退火处理,最后进行最终热处理:加热到840‑860℃奥氏体化,然后进行等温淬火,等温温度Ms表层+(30~60)℃,随后经深冷处理和150‑200℃回火处理。本发明能够保证轴承钢表面硬度的同时提高表层韧性,适合于制造大型风电轴承、轧机轴承等大型重载机械装备。
-
公开(公告)号:CN102732804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210194847.9
申请日:2012-06-1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贝氏体钢辙叉,其中钢的化学成分(wt%)为:C 0.18~0.23,Mn 1.0~2.0,Al 0.4~0.7,Ni 0.6~1.0,Cr 1.4~2.0,Si1.0~1.6,Ti<0.01,B<0.0005,V<0.03,Nb<0.01,O<0.0016,H
-
公开(公告)号:CN101270452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0810054919.3
申请日:2008-04-3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3
Abstract: 一种高锰钢辙叉与碳钢钢轨闪光焊接的连接材料及制造方法,所述连接材料为CrNiW系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其化学成分为wt%:C0.1~0.2%,Cr 15~17%,Ni 6~8%,W 0.5~2.0%,Si<0.5%,P<0.03%,S<0.03%,其余为Fe。其制造方法是,(1)在中频感应炉中熔炼上述化学成分的钢锭;(2)将钢锭进行电渣重熔;(3)钢锭开坯成断面为接近钢轨断面尺寸的“T”字型钢坯,钢坯的长度大于200mm;(4)将钢坯加热到1000~1100℃固溶处理,得到奥氏体和铁素体双相组织,其中铁素体组织占10~20%;(5)利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将钢坯加工成断面为钢轨尺寸的短钢轨。用这种制造方法制作的CrNiW系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专门用于制造高锰钢辙叉与碳钢钢轨闪光焊接的连接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717847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910227860.8
申请日:2009-12-2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锰钢辙叉机械冲击硬化加工方法,其主要是:将高锰钢辙叉加热到1050~1100℃、保温2~4h后水淬,将高锰钢辙叉表面加热到280~320℃,采用风镐冲击上述高锰钢辙叉工作表面,风镐的冲击能量为50~100J,冲击频率为15~20Hz,冲击头与辙叉表面的压应力为5~10MPa,每个处理点的冲击硬化处理时间为10~30s。每个冲击硬化点区的边缘的距离小于5mm。高锰钢辙叉经过这种机械冲击硬化处理后表面硬度为470-520HB,硬化层深度为10mm以上,可使高锰钢辙叉的使用寿命提高60%以上,并且工艺简单、生产安全、成本极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323891B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0810055383.7
申请日:2008-07-0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纯净高锰钢辙叉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利用电弧炉或者感应电炉熔炼钢水,采用CaO、CaF2、Re-Mg合金作为变质剂,将变质剂加入到具有加热功能的钢包中,通过吹氮气与变质剂充分反应,达到钢液温度和化学成分均匀,并且达到脱氢、脱氧、脱硫、脱磷的目的,从而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数量大大减少,使其形态和分布得到控制,获得纯净高锰钢辙叉铸件。同时,由于钢包内吹氮使钢水得以增氮,高锰钢中的氮含量最高可达到0.07wt%,从而使高锰钢的屈服强度、加工硬化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这种净化氮化高锰钢辙叉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用寿命比普通高锰钢辙叉提高3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748331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10227861.2
申请日:2009-12-2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6
Abstract: 一种高铝纳米贝氏体钢高速铁路辙叉及其制造方法,其中钢的化学成分(wt%)为:C 0.42~0.55、Mn 0.5~0.9、Al 1.0~1.5、Cr 0.2~0.5、Mo 0.6~1.0、W 0.1~0.4、Si 0.5~0.8、S<0.02、P<0.02、其余为Fe;本发明钢的制造方法主要为:冶炼后锻造,经过锻后去氢热处理和等温淬火及回火处理,获得贝氏体板条厚度为几十纳米和残余奥氏体薄膜厚度为十几纳米的复相纳米组织结构。本发明钢的性能为σb≥1500MPa、σs≥1200MPa、δ5≥8%、aKU≥80J/cm2、aKU(-40℃)≥35J/cm2、HRC45~50。用这种钢制造的铁路辙叉的使用寿命比目前广泛使用的ZGMn13钢辙叉提高1.5倍以上,比普通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辙叉提高1倍以上,过载量可达4亿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