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794441B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710769534.4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POSCO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34 , C22C38/20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1D1/18 , C21D9/52 , C21D8/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抗氢脆性优异的高强度弹簧用钢材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抗氢脆性优异的高强度弹簧用钢材,其中,按重量%计包含C:0.45~0.60%、Mn:0.30~0.80%、Si:1.40~1.80%、P:0.015%以下、S:0.015%以下、Cr:0.2~0.7%、Mo:0.05~0.25%、V:0.05~0.20%、其余为Fe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原奥氏体结晶粒度为10.0号以上,包含(V,Mo)C碳化物,所述(V,Mo)C碳化物按等效圆直径测量的平均大小为10~40nm。
-
公开(公告)号:CN108486316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810275285.8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3
Abstract: 一种变径式线圈对重载凸轮轴感应加热的装置,其主要包括线圈加热平台、线圈旋转平台、线圈供电平台、连接板、冷却水池、支撑柱A、支撑柱B、底座、位移传感器、操作台、数据记录仪;使用上述装置对重载凸轮轴感应加热的方法是通过旋转控制器和伺服电机精确控制每个线圈在X‑Y平面位置,与位移传感器自动识别凸轮轴上每一个凸轮片轮廓形状信息的位置反馈相互匹配,实现对凸轮轴上每一个凸轮片的共轭加热效果。本发明通过控制每个独立的加热线圈,与待加热凸轮片轮廓形状精准匹配,并保持最佳加热间距,达到对传统仿形线圈在线变径的加热效果,改善了局限于针对一种固定规格的凸轮轴感应加热,实现对多样化大规格的重载凸轮轴进行连续化加热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7937704B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711207219.9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温岭市明华齿轮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3
Abstract: 一种旋转式均匀电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线圈,加热线圈下方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上安装有数个支撑爪,所述支撑爪在弹力作用下朝向加热线圈中心倾斜设置;所述支撑座下方设有导轨,导轨上滑动配合有油缸,油缸的活塞杆头部固定有撑开支撑爪的顶柱,顶柱侧壁间隔分布有对应支撑爪数量的斜面,斜面延伸至顶柱上端面;所述支撑座连接有转动机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均匀电加热装置,实现了上下料和旋转加热功能的集成应用,加热均匀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产品的合格率更高,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
公开(公告)号:CN109477157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780042913.1
申请日:2017-07-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Abstract: 在一种用于获得其厚度在轴向方向上变化的用于环形滚子轴承的轴承圈的热处理方法中,该热处理方法包括(A)将淬火工艺应用于由高碳铬轴承钢制成并且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变化的厚度的环形的工件;(B)将回火工艺应用于被淬火的工件,以使工件完全浸泡在冷却液中,并在工件被浸泡在冷却液中的状态下感应加热工件;和(C)将精整工艺应用于被回火的工件。
-
公开(公告)号:CN108687439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258847.8
申请日:2018-03-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电力解决方案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0/1235 , B23K20/124 , B23K20/1245 , B23K2101/18 , C21D1/42 , C21D9/505 , Y02P10/253 , B23K20/122 , B23K20/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摩擦搅拌接合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及摩擦搅拌接合控制装置以及摩擦搅拌接合方法。具备:保持于外壳(3),并将多个被接合部件(101a、101b)进行摩擦搅拌来接合的FSW工具(1A);以及将由FSW工具(1A)接合后的多个被接合部件(101a、101b)的被接合部位(S)进行缓冷的缓冷装置(10)。缓冷装置(10)是不与被接合部位S接触地进行加热的非接触热源。非接触热源是高频热源。
-
公开(公告)号:CN108676976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815470.1
申请日:2018-07-24
Applicant: 张家港市后塍热处理厂
Inventor: 陆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3 , C21D1/42 , C21D1/63 , C21D9/0062 , C21D9/0068
Abstract: 一种淬火装置,包括由空心铜管环绕而成的螺旋状线圈淬火器,螺旋状线圈淬火器的其中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螺旋状线圈淬火器内设有供工件运行的轨道,空心铜管内设电阻丝且两端与加热器连接。本发明螺旋状线圈淬火器由空心铜管环绕组成,通过空心铜管对穿行在螺旋状线圈淬火器内的工件进行淬火处理,实现了小零部件的连续淬火处理,改变对加工件热处理的效果,有利于更加精确的控制热处理的调整,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热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67697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477511.0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大连东信大型轴承滚子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3 , C21D1/10 , C21D9/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滚子自动送料机辊棒修复后的表面处理方法。通过无损工频电接触淬火,在辊棒修复磨削达到加工要求后通过设置大功率变压器进行变压,最终取得硬化表层;本发明可以将磨损后的辊棒经磨削修复后的表面进行处理,并能保证非磨损表面不受影响,操作方便,造价低,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967869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710273153.7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王宇
Inventor: 王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应热处理柔性加工中心及其加工方法,采用机械加工中心的整体结构,包括主机、工作台、感应头更换装置和冷却液池,感应头更换装置包括感应头库和执行机构,在感应头库上设置有可自动控制的卡爪抓取感应头快换柄,感应头快换柄上安装不同规格的感应头,本发明利用感应头快换柄实现了热处理感应头的快速装卡,从而实现了热处理加工中心的自动化和柔性化,实现了对一个工件的多步热处理的柔性加工,不用二次装卡,减少了热处理误差,效率高稳定性好,适合小批量多步热处理柔性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8605388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780008492.0
申请日:2017-03-01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具备将工件(W)感应加热至目标温度的加热部(2)、以及使被同轴地保持的多个工件(W)相对于通电状态的加热部(2)沿轴向相对移动的驱动机构的热处理装置(1)中,加热部(2)具备:分别具有以能围绕工件(W)的方式与工件(W)同轴地配置的环状的线圈部(11a)的多个线圈构件(11);将各线圈构件(11)支承为维持线圈部(11a)彼此的同轴且能沿轴向移动的框体(21)。
-
公开(公告)号:CN10858854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48561.6
申请日:2018-05-11
Applicant: 铜陵市大明玛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22C37/10 , C22C37/08 , B22F3/115 , B22F7/04 , B22F7/08 , C21D1/10 , C21D1/25 , C21D1/26 , C21D9/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3 , C22C37/10 , B22F3/115 , B22F7/04 , B22F7/08 , B22F2007/042 , C21D1/10 , C21D1/25 , C21D1/26 , C21D9/38 , C22C3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轧辊制造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铸铁轧辊制造工艺,包括辊芯制造:首先选取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C:3.0-3.5%、Si:0.7-1.0%、Mn:0.5-1.0%、Ni:0.5-1.0%、其余均为Fe,然后将以上原料混合熔炼,混合完成后,将钢液倾倒一半进入辊芯模具,采用油压机压制成成品毛坯;向剩余的一半钢液中加入Mo:0.2-0.6%、Cr0.5-1.0%,均匀混合,以上百分比为剩余钢液质量百分比;将成品毛坯竖直摆放到转动平台上,通过惰性气体将金属液雾化喷射到旋转的毛坯上;喷射完成后进行调制及表面淬火,最后经过精加工后,包装出厂。本发明制造的轧辊力学性能高,辊芯与外层结合良好,坑热疲劳性能高,硬度均匀,耐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工作层硬度落差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