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继电器动态特性仿真动能注入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9525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010531559.2

    申请日:2020-06-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继电器动态特性仿真动能注入仿真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在FLUX中进行动态仿真,得到衔铁速度、转力矩和转动角度随时间变化曲线;通过衔铁速度、转力矩和转动角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得到转力矩随角度变化曲线;确定吸合状态前一步的时间t、衔铁角度&last;在Adams中建立仿真模型;在Adams中编写仿真脚本,在t时刻之前调用衔铁转动速度随时间变化数据进行运动学仿真,在t时刻后调用转力矩随角度变化数据进行动力学仿真;对Adams动态仿真进行后处理,提取Fc、Vd、Dd;能量注入动态仿真结束。本发明提高了电磁继电器的动态仿真速度,为电磁继电器的动态仿真提供了更为简洁、快速的方法。

    直动式电磁接触器动触头冲击能量下限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83613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0183421.2

    申请日:2021-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动式电磁接触器动触头冲击能量下限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在接触器吸反力设计前期阶段给出了冲击能量下限,即实现无弹跳设计的最小吸反力差值,使得设计过程在给定吸力曲线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匹配反力曲线,大大减少了设计中后期阶段的计算量。相比于传统吸反力曲线反复计算配合达到设计目标的方法,有效提升了设计效率。使得接触器吸反力设计前期阶段给出了准确的接触器回跳下限阈值,吸反力匹配效果突出,减少了设计方案可能出现的吸合电压大或释放电压小问题,实现了更好的设计效果。直接针对回跳问题,在设计阶段即专注于寿命问题解决的核心,冲击能量下限设计方法直击问题关键点,针对性更强。

    一种折弯金属结合填锡的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簧片

    公开(公告)号:CN111710564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0569081.2

    申请日:2020-06-19

    Abstract: 一种折弯金属结合填锡的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簧片,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簧片本体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包括具有开口的固定环、V形弯折板及触碰板,触碰板远离V形弯折板的一端冲压有冲包,冲包位于触碰板的内表面上,簧片本体的固定环套装在继电器引出杆上并焊接固定后,在V形弯折板处充填焊锡。本发明在填锡过程中,通过改变填锡量改变簧片刚度,为在零件周转过程中发生形变的簧片整形,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填锡使更多金属可以转移和蓄积触点部分由于燃弧产生的大量热量,减小了燃弧造成的触点烧蚀,提高了继电器的接触可靠性,有效提高了簧片产品的一致性,并减小了燃弧发热对继电器接触系统性能的影响,提高了继电器的带载运行能力和使用寿命。

    一种永磁体区域参数Preisach模型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18842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210112918.X

    申请日:2022-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体区域参数Preisach模型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如下:S1:建立继电器不同退磁条件下永磁体在磁路中和空气中表面磁强测量值的映射模型库;S2:将永磁体在空气中表面磁强测量值映射为永磁体在原继电器磁路中的表面磁强测量值;S3:建立继电器模型并进行瞬态退磁仿真,得到永磁体内部各点的磁感应强度以及磁感应强度分布云图;S4:分别建立Preisach模型,得到各部分的去磁曲线;S5:进行静态特性仿真,得到含永磁体的平衡力式继电器的电磁吸力在不同电压条件下随衔铁转动而生成的变化曲线。本发明为平衡力式密封电磁继电器有限元仿真中永磁体的材料属性设置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一种电器元件内部条形永磁体截面磁通间接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40717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859341.4

    申请日:2021-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器元件内部条形永磁体截面磁通间接测量方法,所述方法如下:S1:针对不同型号尺寸的条形永磁体,沿各充磁方向上,测量截面磁通作为参考1;S2:针对不同型号尺寸的条形永磁体,沿各充磁方向上,测量端面磁通作为参考2;S3:将参考1和2数据导入数据库;S4:对于某装配到电器元件当中的条形永磁体,测量端面磁通以及端部位置的部分截面磁通,作为实测数据;S5:将实测数据与参考1和参考2进行比对,选取数据最为相近的永磁体参考,同时获得参考1中对应型号永磁体的截面磁通数据,作为该条形永磁体的截面磁通。本发明为不破坏电磁机构就能测量永磁体截面磁通提供了可行方案。

    直动式电磁接触器动触头冲击能量下限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83613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83421.2

    申请日:2021-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动式电磁接触器动触头冲击能量下限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在接触器吸反力设计前期阶段给出了冲击能量下限,即实现无弹跳设计的最小吸反力差值,使得设计过程在给定吸力曲线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匹配反力曲线,大大减少了设计中后期阶段的计算量。相比于传统吸反力曲线反复计算配合达到设计目标的方法,有效提升了设计效率。使得接触器吸反力设计前期阶段给出了准确的接触器回跳下限阈值,吸反力匹配效果突出,减少了设计方案可能出现的吸合电压大或释放电压小问题,实现了更好的设计效果。直接针对回跳问题,在设计阶段即专注于寿命问题解决的核心,冲击能量下限设计方法直击问题关键点,针对性更强。

    一种减少直动式电磁接触器闭合回跳的静触头

    公开(公告)号:CN112133606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1054241.6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直动式电磁接触器闭合回跳的静触头,所述静触头包括上静触头、下静触头、导电橡胶、约束弹簧,其中:所述静触头分为上静触头和下静触头两部分;所述上静触头的下端和下静触头的上端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导电橡胶嵌入上静触头和下静触头的凹槽内;所述约束弹簧套装在导电橡胶外侧,连接上静触头和下静触头。该静触头在不改变原电磁接触器的尺寸大小及内部结构的前提下,将刚性静触头转变成柔性静触头,使触头吸合过程末段有缓冲,有效减少触头回弹,从而减少电弧燃烧,提高接触器寿命,适用于直动式接触器。

    基于磁滞模型的含非线性永磁电磁机构有限元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25983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80517.0

    申请日:2020-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滞模型的含非线性永磁电磁机构有限元仿真方法,所述方法为:S1:建立永磁体实际充退磁过程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对磁感应强度矢量分布进行仿真;S2:确定永磁体不同区域的磁化方向;S3:建立非线性永磁体磁滞模型;S4:对非线性永磁体非饱和充磁下的磁滞回线进行建模,从而得到非线性永磁体非饱和充磁情况下的B-H曲线;S5:基于FLUX,建立永磁体电磁机构的仿真模型,将B-H曲线设置为模型中永磁体材料参数,再对所需求的各项继电器电磁参数进行仿真。本发明为现有的含非线性永磁电磁机构提供了一种可靠准确的仿真计算方法,该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含复杂充磁情况或复杂形状非线性永磁的电磁机构仿真计算中。

    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灭弧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50095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142460.0

    申请日:2019-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灭弧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涉及继电器领域。所述用于继电器的灭弧结构包括:多个簧片,竖立安装在所述继电器的底板顶面,多个所述簧片一端的片状部互呈间距的沿着设定方向延伸;以及磁体,临近多个所述簧片安装在所述底板,以使其形成的磁场沿着垂直于所述底板顶面的方向穿射过多个所述簧片的一端。以通过磁体形成的洛伦兹力,将簧片之间形成的电弧拉长并直至熄灭,以快速灭弧而实现减少小型继电器动作过程中热量对电磁系统的损伤,提高继电器寿命及抗过负载能力。

    电磁机构静态特性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90241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003133.9

    申请日:2018-08-30

    Abstract: 一种基于自适应权重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的电磁机构静态特性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电磁系统需要优化的参数和静态特性相关指标;S2:根据电磁机构的产品材料和加工工艺确定每个静态特性优化参数的上限和下限,同时确定与静态特性优化参数相关的附加约束指标;S3:获得初始种群;S4:获得优化目标函数的Pareto解集分布;S5:根据当前优化参数种群迭代次数和每个优化参数的Pareto占优关系选取不同的变异策略和交叉策略,生成子代种群,对整体种群重复步骤四操作,并采用考虑小生境排序结果的选择策略控制种群规模;S6:获得优化目标函数的Pareto解集分布;S7:在最终得到的多组优化参数中选取一组优化参数,将该组优化参数作为电磁机构的优化设计参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