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密封电磁继电器动态特性的软磁选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9259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1513998.6

    申请日:2022-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密封电磁继电器动态特性的软磁选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额定电压下对待测密封电磁继电器的线圈电流进行测试,得到待测密封电磁继电器上电至衔铁吸合过程中的线圈电流波形;(2)对测试所得的线圈电流波形做小波变换,通过小波变换“时间‑尺度”图分析出高频分量的数值大小与时域分布;(3)在不同高频工作环境下对不同软磁材料进行高频测试,得到不同软磁材料在不同高频工作环境下的磁化曲线,进而分析出软磁的高频特性对待测密封电磁继电器动态特性的影响;(4)选定能够有效提高动态特性的软磁材料。该方法既能有效地提高动态特性,又能为密封电器产品的材料优化提供选型参考。

    一种电器元件内部条形永磁体截面磁通间接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40717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110859341.4

    申请日:2021-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器元件内部条形永磁体截面磁通间接测量方法,所述方法如下:S1:针对不同型号尺寸的条形永磁体,沿各充磁方向上,测量截面磁通作为参考1;S2:针对不同型号尺寸的条形永磁体,沿各充磁方向上,测量端面磁通作为参考2;S3:将参考1和2数据导入数据库;S4:对于某装配到电器元件当中的条形永磁体,测量端面磁通以及端部位置的部分截面磁通,作为实测数据;S5:将实测数据与参考1和参考2进行比对,选取数据最为相近的永磁体参考,同时获得参考1中对应型号永磁体的截面磁通数据,作为该条形永磁体的截面磁通。本发明为不破坏电磁机构就能测量永磁体截面磁通提供了可行方案。

    基于误差函数模型的寿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0239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1599308.3

    申请日:2022-12-12

    Abstract: 基于误差函数模型的寿命预测方法,涉及可靠性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预测产品寿命的方式存在预测准确性差的问题。基于统计力学建立误差函数模型,获得产品的四个历史温度和四个历史温度对应的四个历史寿命,将每个历史温度和对应的历史寿命带入一个误差函数模型中,得到由带入后的4个误差函数模型组成的模型组,解析模型组,获得b四个参数值;将b四个参数值带入一个误差函数模型中,得到待输出的误差函数模型,向待输出的误差函数模型中输入产品的当前的温度,预测出当前温度下产品的寿命。它用于预测产品寿命。

    应用于密封电磁继电器动簧片相对最小熔穿距离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32207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010671428.4

    申请日:2020-0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密封电磁继电器动簧片相对最小熔穿距离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如下:进行单边规定条件下的烧蚀试验,统计试验后产品的动簧片与静合静簧片触点形貌和烧蚀区域半径,通过触点形貌观测,得到烧蚀半径、熔池深度;建立动簧片和静合静簧片模型,得到规定负载下,动簧片的熔池深度和烧蚀区域半径;利用提取的熔池深度和烧蚀区域半径数据,修正仿真模型;在修正后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簧片组双侧接触模型,得到动簧片与静合静簧片、动簧片与动合静簧片在规定寿命下两侧熔池深度之和等于动簧片厚度,此时动簧片临近熔穿,此时距离即为相对最小熔穿距离。本发明节省了一半的负载能源损耗与动作周期,减小了试验消耗,缩短了实验时间。

    应用于磁保持继电器静态特性仿真中非导磁层的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31772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1050763.9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磁保持继电器静态特性仿真中非导磁层的模拟方法,所述方法如下:S1:建立含永磁体的磁保持继电器CAD模型;S2:测量工作磁通路径中的非导磁镀层;S3:在有限元软件中导入CAD模型,对永磁体、轭铁的尺寸进行修改,去除外表面镀层的厚度;S4:紧贴永磁体表面建立非导磁镀层体Vd,设置该体属性为空气;S5:对CAD模型除非导磁镀层体以外的其它各个部分,按照实际零件材料进行材料属性设置,进行仿真类别及参数设置;S6:选择单元类型,分网建立有限元模型、模型计算,仿真结果提取。相较于传统的仿真方法,本发明的静态特性仿真结果更为准确,与实际产品的特性一致性更高。

    削薄衔铁的切削阈值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49455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0827136.X

    申请日:2021-0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削薄衔铁的切削阈值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继电器电磁系统参数化改进设计模型;S2:建立静态特性仿真参数化模型,进行静态特性仿真,计算不同切削条件下电磁吸力随切削量变化的端部吸力曲线;S3:将吸力曲线与继电器反力曲线进行对比,得到吸反力设计差值曲线;S4:理论计算得到最低力学性能保障曲线;S5:将吸反力设计差值曲线与最低力学性能保障曲线进行比较,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切削量即为切削阈值。该方法能够使研究者在优化改进设计当中更为准确的确定削薄衔铁对继电器性能的影响,避免了对衔铁改进过多造成继电器力学性能等其它性能下降,甚至无法达标的问题,使改进设计更为可靠、有效。

    应用于磁保持继电器静态特性仿真中非导磁层的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31772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1050763.9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磁保持继电器静态特性仿真中非导磁层的模拟方法,所述方法如下:S1:建立含永磁体的磁保持继电器CAD模型;S2:测量工作磁通路径中的非导磁镀层;S3:在有限元软件中导入CAD模型,对永磁体、轭铁的尺寸进行修改,去除外表面镀层的厚度;S4:紧贴永磁体表面建立非导磁镀层体Vd,设置该体属性为空气;S5:对CAD模型除非导磁镀层体以外的其它各个部分,按照实际零件材料进行材料属性设置,进行仿真类别及参数设置;S6:选择单元类型,分网建立有限元模型、模型计算,仿真结果提取。相较于传统的仿真方法,本发明的静态特性仿真结果更为准确,与实际产品的特性一致性更高。

    一种条形非线性永磁体等效磁路模型的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45321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210421413.8

    申请日:2012-10-29

    Abstract: 一种条形非线性永磁体等效磁路模型的建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对永磁体沿长度方向进行饱和充磁,然后放置于空气中自然去磁;步骤S2:对永磁体外中心截面进行磁力线绘制;步骤S3:对磁力线图景中射出或射入永磁体表面的位置进行标记;步骤S4:记录各个标记点对于条形永磁体中心位置的距离,计算每一段的等效长度;步骤S5:计算每一个分段漏磁的漏磁导;步骤S6:计算出总漏磁导并减去各个分段的漏磁导,得到端部漏磁导;步骤S7:结合所述各段永磁的漏磁导、等效长度以及端部漏磁导,建立基于磁力线的非线性条形永磁体的等效磁路模型;步骤S8:建模过程结束。本发明提高了磁路计算条形非线性永磁体截面磁通的计算精度。

    直动式含永磁T型衔铁结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11052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310194314.5

    申请日:2013-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直动式含永磁T型衔铁结构,包括:外壳,包括外壳侧壁和外壳下底;上轭铁,设置所述外壳的上底面处;线圈骨架,环型,与所述外壳底面固定连接;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上;下轭铁,与所述外壳侧壁固定连接,位于所述上轭铁与所述线圈骨架之间;永磁体,与所述下轭铁紧密连接;衔铁,包括固定连接的衔铁上底和衔铁柱体,所述衔铁上底与所述永磁体在水平方向上有重叠部分,所述衔铁柱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线圈骨架的内径;所述衔铁在所述上轭铁和所述下轭铁所述的平面之间上下移动;以及连杆、弹簧,其中,所述外壳、上轭铁、下轭铁和衔铁均为导磁材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