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83613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0183421.2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动式电磁接触器动触头冲击能量下限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在接触器吸反力设计前期阶段给出了冲击能量下限,即实现无弹跳设计的最小吸反力差值,使得设计过程在给定吸力曲线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匹配反力曲线,大大减少了设计中后期阶段的计算量。相比于传统吸反力曲线反复计算配合达到设计目标的方法,有效提升了设计效率。使得接触器吸反力设计前期阶段给出了准确的接触器回跳下限阈值,吸反力匹配效果突出,减少了设计方案可能出现的吸合电压大或释放电压小问题,实现了更好的设计效果。直接针对回跳问题,在设计阶段即专注于寿命问题解决的核心,冲击能量下限设计方法直击问题关键点,针对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2883613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83421.2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动式电磁接触器动触头冲击能量下限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在接触器吸反力设计前期阶段给出了冲击能量下限,即实现无弹跳设计的最小吸反力差值,使得设计过程在给定吸力曲线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匹配反力曲线,大大减少了设计中后期阶段的计算量。相比于传统吸反力曲线反复计算配合达到设计目标的方法,有效提升了设计效率。使得接触器吸反力设计前期阶段给出了准确的接触器回跳下限阈值,吸反力匹配效果突出,减少了设计方案可能出现的吸合电压大或释放电压小问题,实现了更好的设计效果。直接针对回跳问题,在设计阶段即专注于寿命问题解决的核心,冲击能量下限设计方法直击问题关键点,针对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06526474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86429.2
申请日:2016-12-01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nventor: 李文文 , 袁瑞铭 , 丁恒春 , 都正周 , 梁慧敏 , 鲁观娜 , 张蓬鹤 , 徐占河 , 刘影 , 巨汉基 , 钟侃 , 薛阳 , 于昊 , 姜振宇 , 吕言国 , 刘岩 , 张保亮
IPC: G01R31/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2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能表用负荷开关过零操作测试系统及方法,涉及电能表用负荷开关测试技术领域,该系统可确定电能表用负荷开关分断触动时长和电能表用负荷开关闭合触动时长;根据交流电压过零检测电路确定电能表用负荷开关的交流电压过零时刻;确定电能表用负荷开关的交流电流过零时刻;确定控制分断脉冲输出延迟时长以及控制闭合脉冲输出延迟时长;在电能表用负荷开关触点处于断开状态时,确定控制闭合脉冲输出时刻,控制电能表用负荷开关触点闭合;在电能表用负荷开关触点处于闭合状态时,确定控制分断脉冲输出时刻,控制电能表用负荷开关触点分断。
-
公开(公告)号:CN105336541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716662.3
申请日:2015-10-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H47/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47/22
Abstract: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属于继电器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向磁保持继电器线圈提供正反向直流脉冲电压来控制其通断的方式操作不便,无法快速切换磁保持继电器通断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电源V、电容C和联动开关K,继电器包括四个常闭触点、两个常开触点和线圈A。电源V与联动开关K串联后与线圈A并联,电容C通过两个常闭触点与线圈A并联,待控制的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通过两个常开触点与线圈A并联,并通过另外两个常闭触点与电容C反向并联,通过控制联动开关K可以实现通断磁保持继电器,大大方便了磁保持继电器的使用。本发明应用在对磁保持继电器的通断控制中,特别适用于智能电能表负荷开关的驱动。
-
公开(公告)号:CN105045984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91039.5
申请日:2015-07-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基于小生境排序粒子群算法的电磁机构动态特性优化方法,属于电磁机构动态特性优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用于求解电磁机构动态特性的优化算法只能进行单目标优化的问题。它首先确定动态特性优化参数和优化目标函数;再确定每个动态特性优化参数的上下限及与动态特性优化参数相关的附加约束指标;获得每个动态特性优化参数的初始化数据;计算获得相应的优化目标函数值;选取粒子参数的个体最优位置和整个种群的全局最优位置,获得优化目标函数的Pareto解集分布;对步骤五中获得的Pareto解集分布中的优化目标函数值进行衡量或侧重选择,选取对应的动态特性优化参数值。本发明用于电磁机构动态特性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161371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510474850.X
申请日:2015-08-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带永磁单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涉及电磁继电器领域。解决了现有拍合式电磁继电器静态保持力不够、抗振性差和触电弹跳严重的问题。轭铁和永磁体均为直角L型结构,永磁体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为S极和N极;衔铁为钝角L型结构,衔铁倒扣在轭铁的顶部,且所述衔铁以自身L型拐角处为支点绕轭铁的L型立板顶部旋转,铁芯位于衔铁与轭铁之间,且所述铁芯竖直固定在轭铁的L型底板上表面,线圈缠绕在铁芯上组成线圈组,极面固定在铁芯的顶部,所述线圈与极面之间留有空隙,永磁体的S极直角边位于该空隙中,永磁体的N极直角边与轭铁的L型立板侧面相接触,轭铁的侧壁上不导磁部分设置有绝缘层。本发明适用于减小继电器在振动下误动作的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206475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716644.5
申请日:2015-10-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H4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47/004
Abstract: 一种开关控制的磁保持继电器驱动电路,它为了解决控制磁保持继电器时,需要提供正向和反向脉冲,导致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该驱动电路包括两个电容、两个继电器、电源和开关。其中一个继电器有三组触点常闭和一组触点常开,另一个继电器有两组触点常闭,一组触点常开。电源和开关串联连接后与两个继电器的线圈并联,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通过两个继电器的常开及常闭触点与两个电容连接。通过开关控制两个继电器线圈的通断电,进而控制电容充放电,从而为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提供正脉冲和负脉冲,使磁保持继电器与通用型继电器具有相同的驱动方式。本发明可实现使用开关控制磁保持继电器的通断,使用方便,动作快速,特别适用于智能电能表负荷开关。
-
公开(公告)号:CN106024525B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610422422.7
申请日:2016-06-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永磁非对称极面单稳态电磁机构,包括线圈、线圈骨架、转轴、衔铁、轭铁、永磁体,其中,所述轭铁包括左轭铁、右轭铁和下轭铁,所述左轭铁和右轭铁相对设置,所述线圈骨架以及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之间;所述下轭铁设置在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线圈上方,所述下轭铁的两端分别通过永磁体与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相连;所述衔铁通过所述转轴可枢转地与所述下轭铁相连,位于所述下轭铁的上方,所述衔铁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极面和第二极面,用以分别和所述左轭铁以及右轭铁相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6847619B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710170573.2
申请日:2017-03-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H5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晶体罩系列电磁继电器中的贯通式散热片,所述电磁继电器包括电磁系统和接触系统,所述电磁系统包括线圈、位于线圈两端的两个轭铁和位于所述线圈和轭铁下部的四个支撑脚,所述四个支撑脚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其中: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包括两个散热板,每个散热板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出一支撑板,隶属于不同散热板的两个同侧支撑板之间与一连接板相连;所述散热片的四个支撑板分别与所述四个支撑脚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最低点比所述支撑脚的最低点高出一段距离,所述距离等于所述接触系统中底板的厚度;所述散热板位于所述接触系统中的静触点和动簧片的正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06024525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422422.7
申请日:2016-06-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永磁非对称极面单稳态电磁机构,包括线圈、线圈骨架、转轴、衔铁、轭铁、永磁体,其中,所述轭铁包括左轭铁、右轭铁和下轭铁,所述左轭铁和右轭铁相对设置,所述线圈骨架以及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之间;所述下轭铁设置在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线圈上方,所述下轭铁的两端分别通过永磁体与所述左轭铁和所述右轭铁相连;所述衔铁通过所述转轴可枢转地与所述下轭铁相连,位于所述下轭铁的上方,所述衔铁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极面和第二极面,用以分别和所述左轭铁以及右轭铁相接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