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93181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112416.7
申请日:2022-01-2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B22D7/06 , C21C7/00 , C21C7/064 , C21C7/072 , C22B9/18 , C22C33/00 , C22C33/04 , C22C38/00 , C22C38/20 , C22C38/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强塑韧高锰钢及其拼装辙叉和制备方法,属于道岔钢轨件技术领域,该高锰钢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C:0.50~0.59%,N:0.10~0.18%,Mn:15.0~17.0%,Cr:6.0~7.0%,Cu:0.3~0.5%,Y:0.02~0.04%,P≤0.02%%,S≤0.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高锰钢的化学成分,系统优化冶炼、精炼高锰钢工艺,显著提升了辙叉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28094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042716.X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C21D1/20 , C21D1/46 , C21D6/00 , C21D8/00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2 , C22C38/34 , C22C38/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层错能调控的超高强塑韧性贝氏体钢制备方法,其设计思路是依据钢的层错能大小,在钢的滑移和孪生变形方式的临界转变温度以上50~350℃轧制变形20~40%,然后在贝氏体相变温度区间进行50~80%不完全贝氏体相变,再在孪生变形温度区间进行5~20%变形,从而,使钢的强度和塑性以及韧性同时大幅度提高,获得超高强度、超高塑性、超高韧性的贝氏体钢。
-
公开(公告)号:CN110042217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310337.5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贝氏体轴承热处理方法,方法包括:将待处理轴承零件进行奥氏体化处理;水浴冷却待处理轴承零件的表面至第一温度;在第二温度下等温处理待处理轴承零件,使待处理轴承零件材料进行贝氏体转变;其中,第一温度低于待处理轴承零件材料的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第二温度高于待处理轴承零件材料的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前述方法制得的轴承。采用水浴进行待处理轴承零件的冷却处理,避免了盐浴方法,进而降低了成本,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0684933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1080949.6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C22C38/46 , C22C38/44 , C22C38/34 , C22C38/06 ,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38 , C22C38/22 , C21D8/02 , C21D1/18 , B22F1/00 , B22F3/14 , B22F3/105 , B22F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强度钢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马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马氏体钢和奥氏体钢复合,得到所述复合马氏体钢;所述马氏体钢与所述奥氏体钢的质量比为(1~5):1。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马氏体钢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042217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10337.5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贝氏体轴承热处理方法,方法包括:将待处理轴承零件进行奥氏体化处理;水浴冷却待处理轴承零件的表面至第一温度;在第二温度下等温处理待处理轴承零件,使待处理轴承零件材料进行贝氏体转变;其中,第一温度低于待处理轴承零件材料的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第二温度高于待处理轴承零件材料的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前述方法制得的轴承。采用水浴进行待处理轴承零件的冷却处理,避免了盐浴方法,进而降低了成本,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6544591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610916702.3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燕山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一种超高强度高韧性无碳化物贝氏体钢,其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wt%为:C:0.4~0.5、Si:1.8~2.2、Mn:1.8~2.2、Cr:1.0~1.5、W:0.1~0.3、V:0.001~0.003、Al:0.1~0.3、Re:0.001~0.003、Ca:0.001~0.003、B:0.0001~0.0003、N:0.002~0.005、Mg:0.001~0.005,其余为Fe和少量杂质元素;上述贝氏体钢的制备方法主要是:连铸板坯→除鳞→轧制→去应力退火;钢板的热处理:加热到900~950℃奥氏体化等温1~3h,以80~100℃/min冷却到400℃,等温2~5min,以5~10℃/min冷却Ms温度等温2~5min,然后以10~20℃/min冷却到室温。本发明制备的贝氏体钢抗拉强度大于2300MPa,室温冲击韧性大于35J/cm2,硬度大于HRC58,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337106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610882545.9
申请日:2016-10-1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C21D8/12
Abstract: 一种高硅钢中SiC夹杂物的消除方法,所述高硅钢为含硅量1‑3wt%的高硅钢,其中存在标准成分的SiC夹杂物,形态为带尖角的块状,不可塑性变形,颜色与钢的基体组织相同,其消除方法主要是钢坯凝固时的拉速是0.5‑1.5m/min,凝固后的钢锭以小于10℃/min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钢锭在950‑1000℃保温2‑4h,然后加热到1200‑1250℃保温4‑6h;将钢锭进行墩‑拔锻造变形,其中墩变形比大于1、拔变形比大于3,总变形比大于5。本发明能够彻底消除高硅钢中的SiC夹杂物,高硅钢消除SiC夹杂物后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具有优异的抗循环应力疲劳、循环应变疲劳和滚动接触疲劳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178695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410326037.3
申请日:2014-07-1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风电轴承用中碳硼微合金化钢,它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40~0.50、Mn:0.90~1.20、Mo:0.25~0.35、Cr:0.90~1.20、Si:0.30~0.60、Al酸溶≧0.035、B:0.0008~0.003、N:≦0.0045、O:≦0.0008、H:≦0.00015、S:≦0.010、P:≦0.015,其余为Fe和正常的杂质。本发明风电轴承中碳硼微合金化钢的制备方法:采用转炉冶炼钢水,获得纯净钢坯,将钢坯加工成轴承,对轴承最终热处理,奥氏体化温度850~880℃,保温时间按照0.5分钟/mm计算,油淬后高温回火,回火温度550~650℃,保温时间按照工件厚度不同为1~2h,回火后油冷至室温。本发明成本低,性能完全达到风电轴承用钢的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0523901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675542.3
申请日:2015-10-1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渗碳轴承钢,是一种表面为低温贝氏体、马氏体组成的复合组织、心部为低碳马氏体组织的轴承钢,它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 0.20~0.25、Si1.20~1.50、Mn 0.20~0.40、Cr 1.35~1.75、Ni 2.20~2.60、Mo 0.25~0.35、S≦0.010、P≦0.015、O≦0.0008、Ti≦0.003、H≦0.00015,其余为Fe和正常杂质。上述渗碳轴承钢的制造方法是加工后的毛坯轴承表面进行常规渗碳处理,渗碳后表面碳含量为0.85‑1.05wt.%,然后进行球化退火处理,最后进行最终热处理:加热到840‑860℃奥氏体化,然后进行等温淬火,等温温度Ms表层+(30~60)℃,随后经深冷处理和150‑200℃回火处理。本发明能够保证轴承钢表面硬度的同时提高表层韧性,适合于制造大型风电轴承、轧机轴承等大型重载机械装备。
-
公开(公告)号:CN105714190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280071.0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18 , C22C38/08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 C21D1/32 , C21D1/20 , C23C8/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2 , C21D1/20 , C21D1/32 , C21D2211/001 , C21D2211/002 , C21D2211/008 , C22C38/001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08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8 , C23C8/00
Abstract: 一种耐冲击载荷轴承用钢,它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18~0.30、Si:1.50~1.80、Mn:0.20~1.00、Cr:1.50~2.00、Ni:0.10~0.30、Al:0.05~0.80、Mo:0.20~0.40、W:0.20~0.50、N:0.0065~0.01,S:≦0.010、P:≦0.015、O:≦0.0008、Ti:≦0.003、H:≦0.00015,其制备方法主要是首先对渗碳钢进行表面渗碳处理,渗碳后表面碳含量0.80-1.10wt.%,然后进行球化退火处理,再进行最终热处理:加热到840-880℃保温1~3h,然后将其冷却至Ms表层-(10~30)℃,保温2~5分钟,随后放到Ms表层+(10~30)℃炉中等温3~5h,继续升温至Ms表层+(50~70)℃保温1~2h,最后空冷至室温。本发明能够大幅度降低轴承钢中的Ni含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还可以保证心部的高韧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