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78470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111522483.8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ECU,因而实现成本极低,具有非常高的推广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胎与路面摩擦力在线 价值。快速估计方法,第一子步骤至第五子步骤构成一个计算循环,将上一计算循环中得到的值,作为下一计算循环中公式四、公式七和公式八中的值;重复进行第一子步骤至第五子步骤构成的计算循环,进行循环递归计算,从而在机动车的行驶过程中对轮胎与路面摩擦力进行实时在线估计。本发明的估计方法计算量小,计算速度快,循环递归计算中误差收敛速度快,结果准确,实用性强。本发明仅仅依赖车速传感器和ABS系统提
-
公开(公告)号:CN11735737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17110.0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A61H3/00
Abstract: 一种防跌倒下肢康复外骨骼装置的使用方法,该防跌倒下肢康复外骨骼装置包括控制箱,控制箱内设置有嵌入式单片机和动力装置;具体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嵌入式单片机自检;(二)嵌入式单片机判断压力异常;(三)嵌入式单片机检测当前电压值;(四)嵌入式单片机控制动力装置动作使该下肢康复外骨骼装置进入保护状态;(五)穿戴者根据当前身体状态判断是否继续进行康复训练。本发明能够对穿戴者运动姿态进行主动调整,防止穿戴者因失去平衡而跌倒造成二次伤害,并且具有发电功能,可有效延长连续使用时长。
-
公开(公告)号:CN11707924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952718.X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G06V20/58 , G06V10/12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V10/74 , F16M11/04 , F16M11/10 , F16M11/18 , F16M13/02 , B60R11/04 , B60Q9/00
Abstract: 一种具有风险规避功能的公交车盲区行人检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一)在公交车的头部车顶上方加装一种具有风险规避功能的公交车盲区行人检测装置;(二)公交车正常行进时,采集公交车的视野盲区图像;(三)对视野盲区图像进行检测,得到目标行人的实时位置信息;(四)目标行人位置在公交车视野盲区内时,输出报警信息;(五)目标行人位置未处于公交车视野盲区内时,对目标行人轨迹进行预测;(六)根据预测信息,当目标行人的轨迹进入公交车视野盲区时,输出报警信息。本发明能够有效进行公交车盲区行人识别,通过声光报警器提醒司机注意行车安全,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还具备风险规避功能和紧急避险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78449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858500.8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清洗折叠粽叶的包粽子装备,包括壳体、依次设置在壳体上的粽叶清洗单元、折叶单元、加料包裹单元;所述粽叶清洗单元包括转动清洗装置和输送清洗装置,转动清洗装置内还设有与输送清洗装置衔接的拨叶传递机构;折叶单元包括相配合的折叶装置和用于将折好的粽叶传递至加料包裹单元的折叶传递装置。本发明通过多个环节依次完成粽叶的清洗、折叠、转向、加料、包裹以及系绳过程,完成包粽子的全部流程,实现机械化包粽子,极大提高了粽子包裹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25568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210553057.9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 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0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六面顶压机铰链梁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及可靠性分析方法,包括利用线切割技术将已经破损的铰链梁制成相应的标椎试件分别进行拉伸试验以及疲劳试验;将SolidWorks建立的铰链梁模型导入到Workbench有限元软件中,进行铰链梁的应力场分析;将有限元结果导入到Ncode中,对铰链梁进行疲劳寿命分析;最后将有限元计算结果导入进SixSigma模块中,对铰链梁进行可靠性评估。本发明充分考虑了链梁的尺寸,材料属性,载荷等生产制造中不确定因素,便于对铰链梁可靠性评估,有效的缩短了铰链梁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及可靠性分析的周期与经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22718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32566.9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 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 , 河南黄河田中科美压力设备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30/12 , G06F113/22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一种铰链梁锻造模具飞边槽参数及锻造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法,首先以模具应力为优化目标,建立正交表,根据正交表数据,进行软件仿真,获取各组试验模具应力峰值,同时获取各因素最优水平及飞边槽最优参数组合;在此基础上,建立以锻压速度、坯料初始温度、模具预热温度为设计变量,以成型载荷和锻件终锻温度为优化目标的响应面回归模型。在拟合模型有效的前提下,通过响应面二维和三维图及软件内部方差分析,获取各设计变量及变量组合对目标响应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成型载荷和锻件终锻温度期望值推荐最优参数组合并对其进行验证。经过对模具飞边槽以及锻造工艺部分的递进式的综合优化方法,可获得一组延长模具寿命、降低成型载荷、增强锻件流动性的综合优化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991186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310205402.4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晕车自动驾驶车辆纵横向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根据车辆动力学模型确定当前车辆行驶状态与路面信息,在获取到车辆行驶状态与路面信息后,在保证安全与效率的同时,尽量使得乘车人员不晕车的情况下根据驾驶人模型输出期望速度、期望加速度、期望车轮转角,对车辆进行纵横向控制。该方法采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建立整合纵横向控制的驾驶人模型,该模型将晕车指标作为多目标函数中的一个函数,根据所采集到的路面信息与车身运行状态经驾驶人模型后输出驱动与转向控制参数,依此对车辆进行纵横向协同控制,在保证安全和效率的情况下防止乘车人员感到晕车,控制车辆完成指定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4012770B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111529497.2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B25J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工业机器人夹具,包括龙门架,所述龙门架,龙门架后端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的后端固定有导向板,导向板前端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导向块,导向块前端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前端固定有移动杆,移动杆内侧贯穿龙门架,移动杆内侧固定有圆盘,转向机构内侧连接有第一夹板,第一夹板顶部开设有横向分布的第一滑槽和凹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顶部固定有第二夹板,第一滑槽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和第一滑块螺纹连接;本发明利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进行调节,即可对不同形状的工件进行夹持,提高加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52607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194188.9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数据驱动和非线性模型的汽车油箱剩余油量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油箱的物理模型以及不同剩余油量下油位在油箱中的位置,计算出不同油位位置油箱剩余空间的体积,依据油箱的总容积确定对应剩余油量,以此确定若干测量点,利用这些测量点构造汽车静止时油箱剩余油量与油位位置间的非线性模型;再将与油耗相关的车载数据集输入BP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得到数据驱动模型,用于预测汽车的实时油耗;上述非线性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联合作用时,可以实时预测油箱的剩余油量。本发明通过非线性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对油箱的剩余油量进行实时精准预测,避免了车辆处于非静止、非水平地面行驶时油位信息预测不准的问题,提高了油位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49596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282030.7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 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 , 河南黄河田中科美压力设备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7/11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金刚石压机铰链梁结构裂纹扩展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扩展有限元的精确计算方法。首先,借助网格划分软件进行铰链梁结构模型离散,划分网格。其次,构建铰链梁结构的扩展有限元数学模型,引入裂尖加强函数描述裂纹尖端物理场性质,进行积分方程求解,获得裂纹尖端的位移、应变和应力;再次,构建自适应网格重构技术,通过裂纹尖端误差估计,细化裂纹尖端区域网格,提高裂纹尖端位移、应变和应力计算精度。最后,使用相互作用积分计算裂尖应力强度因子,通过最大环向拉应力准则判断裂纹扩展的路径方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