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及车辆
    3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723865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211649426.0

    申请日:2022-12-21

    Inventor: 翟涌 张幽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及车辆。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安装至车体的尾部,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包括可折叠导流件,可折叠导流件打开后朝向车体的后方凸出且呈流线型,用于对车体后方的气体导流;可折叠导流件折叠后能够收至车体的尾部。车辆包括上述可调尾部导流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及车辆,可折叠导流件打开时可有效减小风阻,为车速提升提供了可行条件,且还能节约能源;可折叠导流件折叠时,可减小车辆尺寸,便于并道,且停车时占用面积较小,可停泊至较小的车位空间内。

    树果自动采摘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树果自动采摘机

    公开(公告)号:CN11591837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649415.2

    申请日:2022-1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树果采摘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树果自动采摘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树果自动采摘机。树果自动采摘机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树果待摘区域的图像,确定目标树果;将目标树果的位置输入预先训练的第一神经网络模型,得到对应的第一控制参数;基于第一控制参数,控制移动平台移动至目标位置;将目标树果与类人机械臂的机械手的相对位置,输入预先训练的第二神经网络模型,得到对应的第二控制参数;基于第二控制参数,控制机械手移动至目标采摘位置。本发明提供的树果自动采摘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树果自动采摘机,采摘速度较快,更易满足用户对采摘速度的要求。

    一种基于车辆姿态的快速地形工况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50535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10826902.9

    申请日:2018-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辆姿态的快速地形工况辨识方法,包括:获取车辆实时姿态信息;将所述姿态信息输入地形分类SVM模型对车辆所处的地形工况进行坡道工况、颠簸路面工况和加减速工况分类;使用与分类结果对应的地形参量估计算法,对分类地形参量分别进行估计。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在越野环境行驶工况下引起车辆姿态变化的各种工况,建立快速入地形分类SVM模型;可以以80%以上的准确率识别出不同地形工况,识别速度快;并且不依赖于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在不同平台间通用性好,提升智能车辆在行驶工况突变时的快速识别和反应调整能力,在无人驾驶领域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

    一种喷射电磁阀的双密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488772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811456858.3

    申请日:2018-11-30

    Inventor: 翟涌 高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射电磁阀的双密封结构,属于电磁阀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喷射电磁阀密封结构泄漏量大,压块对钢球的撞击力可能会有倾斜,引起摩擦损失等问题。该双密封结构包括压柱(2)、钢球(7)、锥面(10)和弹性薄片(3);压柱(2)用于将钢球(7)与锥面(10)紧密贴合,防止燃料从泄液孔(6)泄露;弹性薄片(3)为环形结构,套设在所述压柱(2)上,弹性薄片(3)外侧与活塞套(9)内孔孔壁贴合,用于对活塞套(9)内从锥面(10)与钢球(7)之间的缝隙中渗漏的燃料进行密封。本发明结构适用于电磁阀的密封。

    一种基于车载三端控制器的充放电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47123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443452.1

    申请日:2018-11-29

    Inventor: 翟涌 蒋新柱 高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载三端控制器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属于充放电控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充放电管理中心在电动汽车数量较多会遇到维数灾难,以及电网负荷波动过大的问题。一种基于车载三端控制器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后,获取当日电网负荷曲线;预测电动汽车满足行驶需求下的最小电池SOC值;根据所述最小电池SOC值和当日电网负荷曲线,计算电动汽车的充电起止时刻或放电起止时刻;电网信息中心根据上传的充电起止时刻和充电功率,或放电起止时刻和放电功率更新电网负荷曲线。实现了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起止时刻的控制,使电动汽车充放电管理中心可有效避免维数灾难,同时有效降低了电网负荷的波动。

    一种无人驾驶履带车的起步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82180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710014510.8

    申请日:2017-0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驾驶履带车的起步控制方法,包括步骤:采集无人驾驶履带车辆的行驶参数,推算坡道坡度和车辆在坡道上的实时坡道航向,获取上位机规划系统的规划参数;基于上一步中采集的行驶参数和获取的规划参数,进行起步工况的自主识别;根据自主识别的起步工况,采用相应的起步控制策略进行无人履带车辆的起步。其中,提出了平地起步、原地转向起步、坡道起步这三种工况的自主识别方法,并就上述三种工控的起步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起步控制策略,在控制方法中减小了离合器的滑磨功,延长了使用寿命。本发明解决无人驾驶履带车的起步问题,能满足履带车无人驾驶的需求,并充分发挥履带车机动性。

    一种基于车辆姿态的快速地形工况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50535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826902.9

    申请日:2018-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辆姿态的快速地形工况辨识方法,包括:获取车辆实时姿态信息;将所述姿态信息输入地形分类SVM模型对车辆所处的地形工况进行坡道工况、颠簸路面工况和加减速工况分类;使用与分类结果对应的地形参量估计算法,对分类地形参量分别进行估计。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在越野环境行驶工况下引起车辆姿态变化的各种工况,建立快速入地形分类SVM模型;可以以80%以上的准确率识别出不同地形工况,识别速度快;并且不依赖于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在不同平台间通用性好,提升智能车辆在行驶工况突变时的快速识别和反应调整能力,在无人驾驶领域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

    一种车距辅助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53267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310196325.7

    申请日:2013-05-24

    Abstract: 一种重型商用车车距辅助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车距辅助控制器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和电控发动机。车距辅助控制器包括控制芯片、与控制芯片相连的两路独立的CAN通讯接口、人机交互装置、系统电源。采用本发明的重型商用车车距辅助控制系统,由于采用两路独立的CAN通讯接口设计,从而使得雷达数据不占用整车CAN总线资源,从而方便了重型车辆与车载毫米波雷达产品的匹配,对采用CAN总线的车辆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一种直驱高速太阳能车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754120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10549828.8

    申请日:2013-11-07

    Inventor: 翟涌 张幽彤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83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为一种太阳能电动汽车,如附图所示,包括两个(1)前轮;两个(2)后轮;(3)底壳;(4)上壳;(5)电机;(6)电池;(7)电机控制器;(8)MPPT;(9)太阳能板组成。其主要特征在于,实现整车的高效、低阻和轻量化设计,具有较高的车速和安全性。通过采用后轮双轮组合式直驱,实现动力的高效传递。采用全流线低阻设计实现低风阻,采用碳纤整体式车壳和可折叠式太阳能板。该车辆具有效率高、操作方便、能量消耗少、操作安全、环境友好性好,属于新能源产品,可作为短途交通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任务分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745192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10200581.4

    申请日:2012-06-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任务分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模块,用于建立所述任务与所述多个控制单元之间映射关系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图论方法,建立所述任务的有向无环图;第二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任务的特征参数;以及第三模块,基于所述第二模块所确定的所述特征参数,以所述总线上的数据传输量最小为目标,在满足多种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任务的所述有向无环图进行最小分割问题求解,从而将所述任务分配到所述多个控制器中。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以更加合理的使用整个控制系统的硬件资源,降低总线负载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实时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